张莉芳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张莉芳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在旅游文本的翻译活动中,译者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直接影响着翻译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本质,结合旅游文本的自身特点,提出了适宜性和对等性的翻译原则。
功能对等;旅游文本;翻译原则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被称为“美国翻译之父”,也是中国翻译界最为熟知的国外翻译理论家之一,其翻译理论自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翻译界受到极大推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翻译理论被介绍到中国,翻译界对于的奈达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淡化,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翻译实践中对其理论的倚重程度仍不可轻视。尤其是他提出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论,也就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论,迄今依旧是翻译界广泛采用的翻译标准。
“功能对等”是源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基础上的另外一种说法。所谓动态对等,指的是“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一致”(Nida&Taber 1969:24)。为了避免“动态”一词可能引起的误解,奈达把“动态对等”的说法变为“功能对等”。究其内涵,这两种说法并无差异。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从读者的接受角度去思考翻译问题的,这就要求读者不仅能够理解原文,还要在理解基础上付诸行动。“功能”是该理论主要强调的中心,换言之,“功能”方面的对等和一致才是翻译的目的所在。在奈达的著作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他指出了交际和影响的有效性,罗列文体的各项特征远没体现其功能重要。与其他翻译理论相比,功能对等理论体现出更加灵活的特性,以及翻译实践的多样性。因此,虽然奈达的翻译理论着重于圣经翻译,但功能对等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圣经翻译的局限,对于诸多文体的翻译实践都行之有效。
旅游文本指的是旅游一线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约定俗成的应用型文本。其功能主要以呼唤功能为主,兼有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要求把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结合起来,译者不仅要注重文本功能的传递和读者的理解,而且要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巧妙地对源语文本加以表述。旅游文本是外国游客获取中国旅游信息的唯一来源。译者在对旅游文本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表达方面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还应该考虑东西方地域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思维表达的差异,注重原文与译文之间信息的对等。事实上,旅游文本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用另外一种语言将原文再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要学会以理解为前提,以准确表达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对传递的信息不断核校,使其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1、文本内容表述适宜
对译者而言,对译文内容一目了然是翻译活动的首要任务。换言之,翻译的结果要信息全面,语言流畅,无源文化背景的读者都可以理解。因此,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我们要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内容的可接受性,检验是否能在目标语的情境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特别是旅游文本中常含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旅游文本常常使用成语或者俗语表达,景点描述采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在中文中我们经常形容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果在英语中直译为“the bamboo after rain”,明显是不适宜的。应该译为“the mushroom after rain”,这样更加符合英语使用习惯。
2、文本信息对等体现
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语言交际行为,翻译过程中应该追求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感受基本相符。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信息的对等体现被认为是翻译活动的主要目的。检验译文质量的标准应该涉及三个方面:①忠实原文;②形式恰当,吸引读者;③容易理解。概括起来,翻译理论界将“忠实”和“通顺”作为普遍的翻译标准。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其翻译过程的忠实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与风格,更重要的是忠实于原文的文本信息和功能以及原文的预期目的。
为了达到旅游文本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等一致,实现其内涵,价值的完全体现,旅游文本的翻译必须使用合适的翻译技巧,如:增译,减译和转译。
增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从原文语义、语法和修辞的需要出发,在保留原文语义信息的前提下,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方法。
在山西历山景区舜王坪的介绍里,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舜对乐师说,你去教导那些青年人,要把他们教育得正直而温和,宽厚而谨慎,性格刚强而不盛气凌人,态度随和而不傲慢失礼。”
翻译为“Shun,one of the Three Emperors,asked his court musician to teach young people to be honest and gentle,to be generous and cautions,to be brave but not to lift their horns,to be amiable but not impolite.”
这里需要加入对舜的身份及历史地位的简单介绍,外国游客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结合到晋城旅游的具体情况,介绍“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富有特定历史和传说的景点,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尤为必要。
减译是指在翻译中将原文中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或不重要的信息适当删减的方法。
在对于皇城相府地理位置的介绍里有这样的描述“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其英语翻译为“The palace is a typical castle-like building complex characteristic of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It was built on the hillside of a mountain and there are rows and rows of houses in the castle.”其中“官宅民居”虽被省略,但对于皇城相府的地理位置无理解上的影响。
转译是指对原文的字面意思添加注释或解释。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目的语读者对原文的字面含义或内涵的理解,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在陵川锡崖沟景区的介绍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60年代,他们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7.5公里的”之“字形挂壁公路。”
In the 1960s,people in XiYaGou didn't want to be trapped by the big mountain (Mt.Taihang) and decided to build a road.After 30 years'hard work,they have digged out a cliff road(just like the Chinese character“之”)in the steep mountain.
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种跨越社会、语言、时空及文化的交际活动。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外国游客在华旅游的印象和选择,同时,文本资料的翻译也是我国旅游业进国际化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把旅游文本翻译比作是有目的驱动的一项活动,译者就是这项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协调者。基于英汉旅游资料在文体使用风格、语用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旅游资料翻译时,译者要认真研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实现译文与源语高度一致,以提高旅游资料的译文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独特文化。
[1]Eugene A.Nid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Eugene A.Nida,&Taber,C.R.1969.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E.J.Brill.
[3]马慧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4.
[4]康宁.从语篇功能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3):85.
[5]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54.
The Application of Nide'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o Tourist Texts Translation
ZHANG Li-f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540001)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the translator's thinking mode and language habits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texts,and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suitability and equivalence.
functional equivalence;tourist texts;principle
H315.9
A
1673-2014(2011)06-0076-03
2011—10—19
张莉芳(1979—),女,山西沁水人,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责任编辑 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