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敏,赵 刚,刘 燕,陆 莉
(中国地质大学 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基于偏差行为探讨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
陈晓敏,赵 刚,刘 燕,陆 莉
(中国地质大学 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独立学院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的发展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公办大学一样,独立学院班集体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载体和组织形式.独立学院学生偏差行为是现在班级管理中一个常见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希望通过逐步纠正学生行为偏差探讨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对独立学院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偏差行为;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
社会学中,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或者价值观念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人的偏差行为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中,尤其在还是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中更是明显,许多人的偏差行为大概都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尤其是在独立学院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自觉性差;有的学习没有恒心,心态浮躁,常立志却无恒志;有的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独立学院学生自律性差,生活没有规律,用于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多;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相对淡薄.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偏差行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著名精神科医师戴克斯(Dreikurs)指出,孩子的內心中都有需求,一旦无法得到滿足,将容易导致偏差行为.他们的基本目的是在家庭或所在的群体中能有归属感,能拥有一个位置.当学生觉得自己比不过别人,或者觉得他们的行为无法被群体接收,那么就会有挫折感,无法在班级中获得这种归属感时,他们会转向错误的目标,包括:寻求关注、寻求权利、寻求报复、寻求自暴自弃.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都是现阶段统招本科的最低办学层次,曾经在学校读书时可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好学生”没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和肯定,教师同学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形成,进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和同龄学生相比大部分都有一些自卑感,很多同学都是在高中甚至初中养成了坏的学习生活习惯,要么做事拖拉,要么担心出丑任凭劝说不参加任何活动,要么就是课堂纪律散漫,迟到早退,旷课行为常有发生…….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典型的80后和90后,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80后和90后的普遍具有的特点,“高、大、快、强”高即开放程度高;大即信息量大;快即思想变化快;强即个体意识强,了解其特点后有的放矢的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是解决独立学院学生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
传统的教育管理通常以宏观的说教式教育为主,并且要学生全盘接受.其实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是宏观的、宽泛的,有时候甚者是抽象和空洞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常常会因为了“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没关系”,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降低.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让他们觉得这些对自己有用从而自愿接受我们的教育内容,积极参与我们的工作.例如,如果我们只单纯的督促学生要好好学习,为将来努力,为自己前途奋斗通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等等,这些口号可能响亮,但是对学生来说可能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是独立学院的学生,这些都很难以实现,甚至是不现实,是哄人的把戏.但是如果我们把最近学校考研究生成功的案例,找工作找的非常好的同学的事迹和他们介绍和分享,他们会觉得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他们中间,就是他们这个群体的某个人,对他们会有更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那么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向身边优秀同学学习,自觉规范自己.
现在的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很广泛,因此对于传统老套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往往很不屑一顾或者排斥.在班级这一小天地里,有着与大社会一样的五彩缤纷.任何教育方式在反复多次使用之后,它的教育功效都会降低.因此,辅导员要想使班级始终充满活力,管理更有效果,就必须不断改革班级管理策略,不断研究更能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时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可以在开班会时用时下流行广告语或网络语言如:“hold住你的大学”“我的课堂我做主”当好—个与学生情投意合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班级管理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过程.作为辅导员,应该保持对新鲜事物、新鲜潮流的敏锐感觉,看到时尚的积极面,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它盲目追星、沉迷网络、追求刺激等庸俗、消极的一面.紧跟时尚的步伐,为辅导员工作注入有效“时尚元素”,努力使自己成为“超级教师”,和学生一起时尚,和学生共同成长,快乐地见证并推动学生逐步走向成熟.将时尚元素引入班级管理,和学生一起“品味时尚”,不仅为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架起桥梁,而且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及和谐班集体的形成.
群体动力理论主要探讨群体的性质、发展的法则以及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间的相互关系,其理论根基于Lewin所倡导的场理论,认为心理场的运作就像物理学上电磁波的运作一样群体行为要受到许多力量或变量的影响.要了解群体运作的规则,必须对群体加以分析.从群体动力角度来分析,班级群体即是由班级成员及其所处的心理环境共同组成;而班级成员的行为表现,亦受此班级群体“心理场”的影响,如能分析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心里场”形成的力量,便能以此理解班级成员的行为.
和其他群体一样,班级内部存在这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在班级群体中班委会、团支部等通过正式途径推举或由教师指定而产生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根据相同或者相似的爱好、志向、个性们自发地形成的小团伙或团体.学生们通过非正式群体活动有时候可以丰富闲暇消遣活跃课余生活.在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常会有一部分人或许开会不到或许不参加各类活动,或许经常上课迟到甚至经常不来上课,或者在开会的时候经常讲话起哄,对这部分虽然多次教育但他们总是屡教不改.这部分群体已经对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通过班团干部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在独立学院班级管理中要选拔热爱集体工作,在思想素质、学习成绩、组织能力等方面都出类拔萃,在集体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班团干部首先是学生中一员他们和班级同学共同生活和学习,很多时候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或者缺点弱点班团干部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获得信息渠道,然后可以反映给辅导员,通过辅导员和班干部的共同努力,使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这样才会把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凝聚起来,渐渐形成一个健康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
弗利兹·雷德与威廉﹒华顿柏在《教学的心理卫生》一书中认为一个人在群体中所表现的行为和个人独处时的行为是不同的,群体会创造出自己的心理动力和个人在独处时的行为是不同的,群体会创造出自己的心理动力而影响个人行为,同时,个人的行为模式也会影响整个群体.有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是“抓两头,放中间”在独立学院班级管理中尤其要注意对有偏差行为的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很多时候班团干部没有办法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引导,需要辅导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不能让这部分同学的消极做法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同学,从而对班级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在独立学院班级的最直接管理和指导者就是辅导员,辅导员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责,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与素养.在独立学院每个辅导员都要负责6-10个班级管理,而且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机构人员设置不一定充足,加之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学习兴趣较低思想和行动喜欢特立独行,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琐碎而复杂.基于这样的情况独立学院辅导员如何培养人教育人对学生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德育学家尼尔·诺丁斯,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主张德育首先应培养道德情感.
独立学院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偏差行为,我们在前面探讨过偏差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学生个体内心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在群体中失去归属感而导致,就每个同学来说他们内心都是渴望融入到集体中去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在学习上的挫败感以及处在班级边缘化的游离,使这部分同学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虽然有时候他们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好对发展不利但是一旦一些不好是习惯养成,想要彻底改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人又不愿意痛下决心改掉,因此这部分学生始终处于偏差行为的群体如果不加以劝导和节制可能发展会越来越严重.作为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亲近学生,对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在独立学院很多同学其实是很聪明的可能只因为某个时段没有把握好学习和生活最后成绩一落千丈,而且每个同学在他内心都有一个别人不可能轻易进去的世界,这些都要通过辅导员在工作中慢慢的建立感情,在工作中给予每个同学足够的关心和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辅导员很关心他也很尊重的他的看法和想法,而这些在他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是没有人给予他的,以前的老师可能因为他的成绩不够理想而忽略了他.学生信赖了老师,那么老师的威信也渐渐地树立起来了.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工作内涵非常广泛,尤其在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复杂程度提高,既要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进行教育和引导,又要关心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困难和心理健康,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相关指标.因此独立学院的辅导员不可能照搬公办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在独立学院辅导员具备耐心和责任心非常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生课堂,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动态,而且要经常深入班级组织开展班团会,由此得到的信息才是一手的信息才能够了解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动向,而且还要和任课教师多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在独立学院班级管理很多事情要做到事必躬亲,而且发现问题后很多时候一些学生的问题和毛病不是短时间能改正和教育好的,有的时候学生的思想还有不停的反复,需要辅导员在这些同学身上倾注更多的耐心和心血.辅导员只有通过多次与学生的互动,慢慢的学生才会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想把班级管理好更需要量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到质变的那一刻,才能体会到收获的愉悦.
〔1〕徐长江,宋秋前.班级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田建国.正确评价“80 后”大学生[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3〕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G642
A
1673-260X(2011)12-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