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奥运会新建场馆对北京市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影响分析

2011-08-15 00:43:59齐美玲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馆新建

闫 昊,齐美玲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08年奥运会新建场馆对北京市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影响分析

闫 昊,齐美玲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北京奥运会给北京留下一系列遗产,包括:物质遗产,环境遗产,精神遗产等。这一系列遗产里比较受重视的就是场馆,它们将如何利用一直是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把体育场馆开发成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就是对它们的一种利用形式.本文将以奥运前后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概况、奥运场馆运行模式、观光型体育旅游社会文化基础、奥运会新建场馆与人才培养、新建场馆对体育旅游支持系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分析北京奥运会新建场馆对北京市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影响.

奥运会;新建场馆;观光型体育旅游

1 前言

1.1 观光型体育旅游的界定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多种相关的表现形式,如建筑、雕塑、摄影、绘画等都可能成为体育观光旅游资源.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引人之处主要有三个:(1)体育文化艺术,如体育建筑、古迹遗址、雕塑、摄影、绘画、舞蹈、音乐等,他们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以其真实性,新奇性和娱乐性成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项目.体育竞技以美为管道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感情上丰富人的精神.(3)民俗体育,由于地域、文化和人种差异形成各种各样的民俗体育项目.如中国武术;日本相朴;西班牙斗牛等.这些民间体育项目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独特性,神秘性.通过观赏,使人增长见识,加深对旅游地的了解和兴趣,产生审美情感[1].而体育场馆就是发展观光型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

2 北京市体育场馆发展

2.1 奥运前北京市体育场馆发展

奥运前北京市体育场馆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阶段,当时北京的体育场馆寥寥无几,最大的一座场馆就是建于1936年的先农坛体育场,解放后稍作修整以便用于开展体育活动.在这一阶段,为了便于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还修建了一些小型的体育设施,为举行小型比赛和开展群众体育运动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2)初步发展阶段,为迎接1959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958年先农体育场扩建,扩大了看台,增设了座位和照明灯;在北京东郊三里屯,新建了作为主会场的综合性体育设施—北京工人体育场.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西边又建成了拥有1.5万个座位的北京工人体育馆.1968年10月在北京西郊白石桥建成了可容纳1.8万人的首都体育馆,成为多年来北京举行室内重大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3)大规模发展阶段,为了迎接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的举办,不仅兴建了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体育设施群—奥体中心,还兴建了一批分散在各区、县和学校内的体育设施,如后来为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东城地坛体育馆、西城月坛体育馆等.这期间的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投人达到19.9亿元.

2004年北京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共普查出全市各类体育场地58种类型,12106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6100个,非标准体育场地6006个,每10000人拥有8.3个体育场馆.与1994年的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相比,北京市的标准场地数量增加了14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0.86平方米扩大到2.2平方米,人均建设体育场地累计投资金额由192元提升至975元.同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相比,体育场馆的数量、规模都有了较大提高[2].

2.2 奥运后北京市体育场馆状况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市举办的比赛共建设31个比赛场馆,按建设性质分为:新建11个,改扩建11个,临建9个;41个独立训练场馆;5个与比赛直接相关的设施.这些场馆将大大丰富北京的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

北京奥运场馆整体布局呈“一个主中心加三个区域”的分布格局.“奥林匹克公园”是举办奥运会的“主中心区”,内有13个场馆;“西部小区”有9个场馆,其中新建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赛后将成为市区西南部群众文体活动场所,“大学区”安排首都体育馆等4个场馆.奥运场馆规划采用了相对集中,合理分散的原则,方便了比赛组织及管理,从中心区到三个分区的距离分别为3km、10km和28km.

3 奥运会新建场馆对观光型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

3.1 提供了丰富的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

不言而喻,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北京增添了许多体育场馆,而这些场馆都可以作为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这其中包括已经对游人开放的场馆,也包括还未全面对游人开放的有待开发的场馆.以国家体育场为例,国家体育场在奥运会后已对游客开放,200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日均游客量达到八万左右,大大的丰富了北京的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另外,除了可以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外,国家体育场还可以提供位于零层西南部的3800平方米的室内展览区和鸟巢外围背倚鸟巢,东临龙形水系的公共区作为室外展示区,在这里可以举办大型的体育展示活动,满足游客对体育的向往.由此可见,奥运会新建场馆在进行一定的改造后,完全可以作为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提供给广大游客,以满足他们对观光型体育旅游的需求.

3.2 新建体育场馆的运行模式发生了转变有利于观光型体育旅游发展

长期以来,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由组委会负责,而组委会往往着重考虑赛事效果,对于赛后运营并不关心.赛后将这些场馆移交给有关部门.通常情况下,场馆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面临破败,成为政府的负担.与以往不同北京奥运会这些比赛场馆赛后的运行模式主要采用两种运行机制.其一是事业型经营管理机制,如:老山自行车场、北京射击场、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等.其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国家完全投入、高校自筹和国家适当补贴两种形式.其二是企业型经营管理机制:五棵松体育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等.项目法人由公开招标产生,将承担全部融资风险,所以项目法人单位是北京市国投公司,其赛后运营完全与建设分开,采用公开招标选择运营公司的市场运作方式,属于企业型经营管理模式.国家体育场和国家体育馆的融资虽然有很大区别.但它们都相应组建了独立的公司,分别为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这两个场馆的运行模式大同小异,均采用了30年特许经营的运作形式,也属于企业型管理模式.

由于运行模式的改变,企业就要承担新建场馆的盈亏,这就使得奥运后体育场馆的开发更加有效率,企业为了能够获取利润就必须绞尽脑汁对场馆进行营销.

3.3 观光型体育旅游的社会文化基础有所提高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性建筑的兴建.奥运会新建场馆吸引着每一个拥有对奥运参与与体验需求的人,在这些人当中,不光是中国人,也包括对中国、对北京奥运会有所向往的外国人.这使得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观光型体育旅游的社会文化基础日益提高.对于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来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和北京众多体育场馆的兴建,使得人们的体育意识越来越强,对观光型体育旅游的需求日益提高,人们已经对旅游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自然风光和旅游景点层面上,人们也希望通过对体育场馆、体育展览的参观,增加体育知识,愉悦身心,获得健心、健体的不同旅游体验.可见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和奥运场馆的兴建,对人们的对人们的旅游方式和目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观光型体育旅游.

3.4 加快观光型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有利于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发展

随着奥运会的召开和奥运会新建场馆的兴建,出现了一批现今缺乏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和市场开发人才.这些人经过了奥运会的洗礼,在从事观光型体育旅游工作中的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些人不仅在奥运会中积极地贡献,在奥运后也将成为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和市场开发中的骨干分子,并将带动一批人从事体育旅游事业.

另一方面,随着奥运会的召开和奥运会新建场馆的兴建,我国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体育旅游专业或相关专业并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中增开体育旅游课程.培养体育旅游人才,这为今后观光型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5 新建场馆带动了观光型体育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

从交通方面来讲,北京市政府投入1800亿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治理,包括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以缩短与国外同样规模城市的差距,打造旅游业强大的网络化大交通支持体系.最终形成以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对外交通发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满足各地游客的交通需求,实现“进得来、出得去、流得快”的目标,,为游客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环境.

从住宿方面讲,为迎接奥运会的举行和奥运旅游者,北京的饭店建设速度将加快,到2008年底北京市将有涉外饭店456家,客房8.4万间,饭店总数量将达到800家,客房达15万间,大大加快了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客房,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4 结论

4.1 观光型体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论是从人们的经济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一方面,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和闲暇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另一方面,人们对旅游的概念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参观,人们也希望通过对体育场馆、体育展览等的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的参观,增加体育知识,愉悦身心,获得健心、健体的不同旅游体验.从这两方面来看,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4.2 北京市拥有发展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先天优势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拥有发展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先天优势.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拥有许多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吸引力,这能在侧面推动观光新体育旅游的发展.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拥有更多的潜在的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在经过适当的开发后,将拥有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众多观光型体育旅游景点.所以北京市十分适合发展观光型体育旅游.

4.3 奥运会新建场馆对北京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发展推动巨大

奥运会新建场馆为北京提供了众多观光型体育旅游资源,直接的推动了北京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奥运会的召开和场馆的兴建,不论从经营理念、人才培养还是支持系统都有了不少的提升,全方位的推动了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发展.借助奥运会场馆的兴建,北京市应大力发展观光型体育旅游.

〔1〕陈涛.体育旅游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4):37-40.

〔2〕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4):28.

〔3〕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综述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7,(4):59-62.

〔4〕史红梅,党炳康.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8,(1):56-58.

〔5〕高扬.北京奥运会新建体育场馆融资模式与赛后产业化运作模式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19-22.

〔6〕张庆新.北京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J].体育科技,2008,(1):5-8.

F590.7

A

1673-260X(2011)12-0068-02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馆新建
数读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石油沥青(2022年3期)2022-08-26 09:13:40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12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