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对台政策演进及动因分析

2011-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日本

邵 冰

(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33)

战后日本对台政策演进及动因分析

邵 冰

(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33)

战后初期,为尽快摆脱战败阴影,重返国际社会,日本选择追随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在处理与新中国和台湾当局的关系上,实行“扶蒋反共”的反华政策。中日建交后把日台关系限定在“非官方交往”层面。冷战结束后,日本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发展与台湾实质关系。日本始终具有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更有安全和战略上的长远图谋。

战后;日台关系;动因

一、战后日本对台政策

二战结束后,日本为尽快摆脱战败阴影,重返国际社会,在对外政策上选择了追随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其亚洲及远东战略利益出发,企图建立以日本为中心,北起阿留申群岛,中经日本、朝鲜半岛、琉球、台湾,南至菲律宾的反共防波堤。美国谋划了单方面对日媾和,又迫使日本当局和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于1952年4月签订了《日华(台)和平条约》,条约仅承认“在旧金山会议上”,“日本放弃了它对台湾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领土要求”,而未提这些岛屿的归属,这就为所谓的“台澎地区地位未定论”和制造“两个中国”埋下了伏笔。[1]美、日、蒋在遏制新中国的战略目标下结成同盟。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权益,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了在亚太乃至全球与苏联展开争夺,美国开始大幅调整其亚太战略。为此,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主动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在台湾问题上也作出让步,开始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日本政治、外交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促使日本开始积极寻求改变对华政策。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应邀访华,双方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声明中,“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在联合公报签署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日本外相大平正芳郑重宣布“作为日中邦交正常的结果”,《日台条约》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并宣告结束”。[2]随后,日本政府与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1978年8月,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而使《中日联合声明》具有了法律基础,中日关系全面正常化。此后“中日友好”成为这段时期中日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日本政府根据《联合声明》的原则,把日台关系限定于经济、文化领域和民间的非官方层面上。

二、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国际力量进入重新分化、组合时期。日本开始加紧推进迈向“政治大国”的战略步伐,日本政坛涌起一股保守主义思潮,亲台势力纷纷建议要求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重新制定对台政策。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对台政策调整,也为日本调整对台政策提供了契机。冷战结束后,美国从建立单极世界战略出发,把日益崛起的中国视为其潜在的竞争对手,为遏制和防范中国,美国一方面积极调整对台政策,通过打“台湾牌”牵制中国的统一和强大;另一方面,加强日美同盟关系,并将推动日美同盟地区化作为阻止中国进一步崛起的重要战略手段。而此时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也迎合了日本的战略需要。于是,日本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逐步调整对台政策,开始违背《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政府所作出的承诺,不断发展与台湾的实质关系。

1.政治上突破“民间交往”限制。1990年7月,台湾“立法院”副院长刘松藩率团访日,标志着日台关系开始突破经济文化领域的民间层面,进入政治交往的新阶段。1990年底,日本政府确定了改善和加强对台关系的方针。1991年,日本外务省亚洲局首次向日本同台湾进行交流的窗口——财团法人“日台交流协会”派出官僚,以加强对台关系阵容,并且放宽了政府官员不能同台湾方面进行接触的禁令,允许副部长以下国家公务员以私人身份在经贸等实务领域同台湾当局接触。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日本右翼团体更是纷纷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加强日台关系。2003年底,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不顾中方严正交涉,访问台湾。2004年底,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允许李登辉赴日访问。尤为严重的日本政要访台事件是,2006年9月12日日本共同社和《读卖新闻》曝光的日本农林水产省副大臣宫腰光宽访问台湾。宫腰光宽于8月15日至17日访台三天,期间分别与“总统”陈水扁、“行政院长”苏贞昌、“农委会主委”苏嘉全等举行会谈。[3]这是日本内阁第一位在台湾与台当局高层举行会谈的副大臣,是日台“断交”以来的首例。

2.经济上加强对台经济渗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台经贸关系更为密切,日本对台湾的经济渗透进一步加深。日台贸易额连创新高,日本对台投资也呈连年增长趋势。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由于日本的九大商社控制了台湾2/3的外贸总量和销售渠道以及技术上台湾对日本有较深的依赖,90年代以来,台湾对日本的贸易年年出现逆差,且逐年大幅攀升。[4]从最近5年日台进出口情况来看,2006年台湾对日出口额为163亿美元,进口额为462亿美元;2007年出口159亿美元,进口459亿美元;2008年出口177亿美元,进口165亿美元;2009年出口145亿美元,进口362亿美元;2010年出口180亿美元,进口519亿美元。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进口来源和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

3.安全上将台湾纳入日美安保体制适用范围。1996年4月,日美签署《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对日美安保体制进行重新界定。次年9月,日美正式出台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随后日本国会又通过了《周边事态法》等一系列相关法案。重新界定的日美安保体制将日美“防卫”范围由远东扩展至亚太地区,“周边事态”范围包括俄罗斯、朝鲜半岛、中国及中国的台湾。2005年,“2+2美日安全咨商会议”更是将台海议题列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之一。

4.军事领域加强与台合作。日本政府于2003年派陆上自卫队退役少将长野阳一到台北任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主任,这是自日台“断交”以后第一位赴台任职的军方要员。对此,台湾当局也积极呼应,派刚刚晋升中将同时兼任“台国安局特派员”的王伟先赴日任台湾驻日代表处主任。由此,日台在对方的常设机构就成为双方加强防卫交流和密切军事关系的大本营和重要渠道。另外,日台海军交流日益密切。2004年3月31日至4月14日,台湾海军实施“康平”水雷作战演习,将台湾自行研制的“万象二号”水雷用于实弹验证,台军首次邀请曾任扫雷舰长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退役少将随舰观察,演习模式也采取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相近的做法。

5.国际上协助台湾拓展“生存空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在积极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对外战略下,开始积极争取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世界卫生大会(WHA),或者争取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想以此突破国际社会确立的一个中国的政策框架。而日本的支持与介入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2002年开始,日本官方开始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2002年5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公开表示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立场,2003年,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世界卫生大会召开前再度表示这一立场。2004年,日本首次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公开投票支持台湾。

三、日本调整对台政策的动因分析

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对台政策演变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冷战后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的力度明显加大,民进党时期日台关系明显提升,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

1.50年的殖民统治织就日本的“台湾情结”。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不仅获得巨额赔款,还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台湾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侵占台湾的50年里,日本一方面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人改日本姓、说日本话;按日本习惯规范日常生活;在学校普及日语;开设日本文化课;大量向台湾移民等,企图使台湾人民淡化和泯灭中华民族意识。日本对台50年彻底的殖民统治,使得部分日本人念念不忘这块特殊的土地,也使日本国内有着对台同情、支持的较广泛的心理基础。从波茨坦公告到历次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政府均没有明确承认台湾属于中国。殖民统治50年所产生的日、台在人员、文化、心理、情感上千丝万缕的联系,织就了日本的“台湾情结”,对日本对台政策的制定起到了潜移默化且十分深远的影响。

2.重大的经济利益是日本觊觎台湾的重要原因。日据时期,台湾就作为日本的食品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地,对外贸易从属于日本。战后日本以“贸易立国”、重返海外市场为目标,对台湾进行经济扩张。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在构筑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过程中,也将台湾纳入“雁行模式”的重要层次之中。此后,日本加大力度对台湾进行了大量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日本的钢铁、电子、机械等产业渗透到了台湾的各个产业领域。台湾的大企业几乎都与日本有着深厚的关系。日本长期保持对台贸易的巨额顺差,是日本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台湾对日本经济的依附性给日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巩固和发展在台湾的经济利益也是冷战后日本调整对台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日本将台湾视为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台湾扼日本南北海上航线之要冲,是其南下东南亚、西去欧洲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一直将其视为经济生命线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要地。台湾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及其它岛屿共88个岛。台湾岛东北与琉球群岛为邻,相距约600公里;南面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离300公里。台湾岛同中国大陆由台湾海峡一水相连,最近的台湾省新竹市距福建省的平潭岛仅为130公里。作为地处亚洲东北部海洋国家的日本如果控制了台湾,就意味着获得了向亚洲大陆与东南亚地区扩展的跳板。冷战后,日本加速了政治大国的步伐,为应对中国的崛起,台湾在日本对华战略中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更广的功能。

4.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另有所图。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我国台湾省的钓鱼岛,是中日间现存的唯一所谓“有争议的领土”。长期以来,日本极为担心的是,台海两岸一旦实现统一,困扰中国的因素将不复存在。若两岸形成合力后,迫使日本部分乃至完全放弃对钓鱼岛主权要求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大。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是日本手中最有利的一张牌。这也正是冷战后日本不断提升与台实质关系,为两岸统一设置障碍的原因所在。

[1]张景旭.台湾问题一中美关系的焦点[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新华日报[N].1972(9):15-16.

[3]陈文寿.近期台湾与日本关系探析[EB/OL].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网站.

[4]黄道余.90年代以来的日台关系[J].党史纵横,2002,(12).

[责任编辑:贺春健]

D81

A

1671-6531(2011)09-0033-02

邵冰,女,吉林白山人,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东北亚国际问题。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日本强烈地震
探寻日本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日本神社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