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慧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莫扎特三部喜歌剧中女仆的戏剧形象研究
杨思慧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莫扎特维也纳时期的三部喜歌剧中女仆角色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人性的真善、虚浮在她们身上都能得到深切地反映,从她们身上透射出的人性特质可以说是集莫扎特“人性歌剧”之大成。研究这三部喜歌剧中女仆的戏剧形象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莫扎特的喜歌剧作品及塑造这些人物的音乐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莫扎特;喜歌剧;女仆;戏剧形象
莫扎特在他创作最为辉煌的最后十年里,即维也纳时期,共创作了10部歌剧。其中有6部均为喜歌剧体裁,它们是:《开罗的鹅》(《L’ocadelCairo》K.422)(未完成);《受骗的丈夫》(《Losposodeluso》K.424A)(未完成);《剧院经理》(《Der Schauspieleirektor》 K.486); 《剧院经理》 (《Der Schauspieleirektor》K.486);两部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LenozzediFigaro》K.492);《唐·璜》(《Don Giovanni》K.527);《女人心》(《Cosifantutte》K.588)。莫扎特对喜歌剧的剧本要求非常高,他希望在符合听众审美心理的同时,力求反映现实生活、展现真实的人性。因此,为了使剧本尽量趋于完美,达到他的要求,他还亲自参与到剧本的改编和创作中来,将自己的观点与剧作家沟通。通过歌剧剧本再创作,塑造出歌剧式的典型环境,表现规定情景中行动和斗争着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意志、情感变化的深度、广度和强度。
喜歌剧是由市民经济繁荣而生的歌剧体裁,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具有叛逆的个性,而这种叛逆与不满在“第三等级”的身上反映的尤为突出。“女仆”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又因其身份与现实生活中莫扎特的地位十分相似,那么,由她们来担任其作品中反抗封建压迫,争取权利、自由的角色便再理想不过了。莫扎特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一切生活的艰难困苦都不能使他屈服和动摇的个性,以及追求智慧、正义和爱情的决心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及《女人心》中三个性格各异的女仆身上。而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女人心》中的三位女仆所演唱的咏叹调如苏珊娜的《美妙的时刻将来临》、采莉娜的《鞭打我吧》、黛丝碧娜的《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等都是非常好的女高音声乐训练作品,这些作品对于学生们稳定声音状态、体会气息支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训练价值。因此,为了进一步认识莫扎特的喜歌剧作品和准确把握剧中三位女仆的角色风格则必须对她们的戏剧形象进行深刻的分析。
改编后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以及创作的剧本《女人心》其剧情都相当简短精炼,戏剧的重心则集中在各个角色的复杂关系和戏剧情节的矛盾里。剧中的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抒情性和独特的个性,也正是这样才更加突显了角色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和冲突。
《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这三部喜歌剧都以爱情为主题,有着非常错综生动的戏剧展开,在矛盾冲突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是它们制胜的关键。《费加罗的婚礼》主要是以费加罗和苏姗娜的婚礼为主线,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错综复杂的事件从而导致了更多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伯爵夫人在知道伯爵对苏珊娜的不轨之心后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她站到了丈夫的对立面上来,帮助费加罗和苏珊娜对付他。而《唐·璜》是以欲行不轨的唐·璜将前来保护女儿的司令长杀死后,她的女儿安娜和安娜的未婚夫找唐·璜报仇这一事件作为故事发展的主线而进行的。其主要的矛盾是代表正义的司令官和代表贪图享乐的唐·璜两个正反形象之间的矛盾,但同时在这个主要矛盾线索的展开中还包含了好几条不同情节线索的发展:如奥塔维奥为了爱情和正义,英勇地甘愿为安娜牺牲、被唐·璜遗弃的少女爱尔薇拉的痛苦以及他最后对唐·璜爱情幻想的彻底破灭、采莉娜的受骗和她最后的觉醒等等,整个剧情的发展非常丰富、紧凑。《女人心》则是一部以老光棍阿尔芬佐与两位年轻军官的赌局为主线而展开的“人性实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剧中人物诙谐生动,情节错综且环环相扣,《唐·璜》的喜剧气质虽不尤另外两部,但它却以略带神话般的离奇情节和悲剧色彩更突显了该剧的戏剧张力。
1.与伯爵的冲突。整部歌剧围绕着费加罗和苏姗娜的婚礼、通过主人公的活动和行为而展开。其情节发展有四个重要阶段:(第一幕)开门点题。第一幕中伯爵对即将与他的仆人费加罗结婚的女仆苏珊娜爱慕已久,因此试图将已废除的“初夜权”偷偷赎回。老谋深算的伯爵事先让巴西里奥说出自己对苏姗娜的爱慕,而后亲自向苏姗娜表白,由此引发了费加罗和苏姗娜内心的不安和对付伯爵的决心。(第二幕)与伯爵的第一次较量。这一幕由苏珊娜让费加罗散布夫人要与别人晚上约会的谣言开始,而后的发展悬念迭起,错综复杂。为了维护夫人,苏珊娜机灵地代替凯鲁比诺溜进衣帽间而使伯爵自惭形秽,这一场生动地刻画了她聪明,善良的性格特点。而后来玛塞琳娜的到来,要求费加罗依照合约与其结婚,却让苏珊娜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一首七重唱将戏剧矛盾不断的积聚推向了高潮,但是此处并非矛盾的解决,而是把戏剧的矛盾冲突扩展到了最大化,费加罗与苏珊娜婚礼的举行和打击伯爵的两个戏剧任务遭受到了严峻的挫折,此时丑恶的一方占了上风。(第三幕)转机。费加罗被意外的发现是玛塞琳娜失散多年的儿子,至此苏珊娜和费加罗与玛塞琳娜的矛盾不复存在,而对抗伯爵的势力却因此增大了。苏珊娜为夫人传信哄骗伯爵晚上会到花园里与其幽会,这为将剧情推向最后的高潮做了铺垫。(第四幕)最后的较量。穿着伯爵夫人衣裳的苏姗娜和费加罗的调笑再一次点燃丑恶虚伪的伯爵心中的怒火,导致了最后高潮的到来。由于各种巧妙的计谋使得伯爵大失体面,晕头转向,最终不得不再次向夫人求饶。和第二幕终场的高潮相比,前者是矛盾激化的时刻,而第四幕的高潮才是矛盾解决的时刻。这种双高潮的设置使剧情的安排互相穿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2.与玛塞琳娜的冲突。第一幕第三场中那个爱慕着费加罗的胖女人玛塞琳娜,得知费加罗的婚讯后便匆匆赶来伯爵家,欲以当初费加罗的一纸借条将其霸占,当她碰到苏珊娜时,两人表面都十分恭敬对方但内心却在互相戏谑,因此有了一段双方互损的二重唱《Via resti servita,madama brillante》。当第三幕中伯爵为玛塞琳娜找来法官准备判罚费加罗时,竟然查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费加罗是玛塞琳娜的亲生儿子,而苏珊娜跟眼前这位“婆婆”之前的种种不快也因此烟消云散,大家愉快地相认了,同时这也意味着,至此,站在苏珊娜和费加罗一边对付伯爵的人就更多了。
3.与费加罗的冲突。费加罗是苏珊娜的爱人,他们深爱着对方,但是在恋爱中的男人又是那么的善妒,由于费加罗的妒忌心使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些小小的矛盾。在第四幕中由于误会令费加罗成了一个善妒的男人,他以为苏珊娜真的受伯爵的诱惑同意在花园里幽会,因此愤怒无比,躲在一旁的苏珊娜将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为了惩罚他不信任自己,于是唱了“美妙的时刻将来临”来刺激费加罗,而当费加罗知道真相后,为了“报复”淘气的苏珊娜,他假装对扮成伯爵夫人的苏珊娜表达心意,使苏珊娜以为费加罗原来一直暗恋着伯爵夫人,一时气的撕破了伪装。由此,计划败露,但因巧妙地设计,他们最终还是成功地对付了虚伪的伯爵。
1.与唐·璜的冲突。贵族唐·璜对正在举行婚礼的采莉娜(Zerlina)发生了兴趣,决意诱骗这个性格软弱、生性浅浮的乡间姑娘,她两次差点沦为色胆包天的贵族唐·璜的纵欲对象。在唐·璜英俊外形和花言巧语的诱惑下,采莉娜逐渐地失去了理智而被唐·璜迷惑,第一次:“亲爱的,把手伸给我!”她飘飘然起来,这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乡间女子因对虚荣的爱慕,宁愿背叛爱情的人性丑陋的一面。后来多娜·爱尔薇拉的到来及时阻止了唐·璜,并告诉采莉娜唐·璜的丑恶本质,这时候她才彻底清醒过来,后悔不已。她差一点就毫无反抗地成了唐·璜的牺牲品。后来,当唐·璜试图再次勾引采莉娜时,她感到的不再是甜蜜,而是对诱骗者厚颜无耻的厌恶和主动的反抗。
2.与玛赛托戏剧性的爱情。采莉娜在自己的婚礼上受到唐·璜的诱惑,半真半假地与他调情,因而引起憨厚老实的未婚夫玛赛托的激愤,她对玛赛托爱情的背叛出于向往奢华生活的虚荣心,这时采莉娜跟玛赛托站在了对立面。后来,当采莉娜看清唐·璜的本质后,希望重回未婚夫的身边,她知道老实的玛赛托一定会原谅她,这时找到玛赛托请求原谅而唱了一首《鞭打我吧》表现了她娇嗔、柔媚的女性特质。第二幕第六场当唐·璜殴打了玛赛托后,采莉娜用温柔俏皮的话语表达了对玛赛托的爱意,反映出她善良、可爱的本质。这时,他们又重新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1.与两位主子的冲突。黛丝碧娜在阿尔芬佐的收买下,答应诱骗她的两位主子接受两位由她们未婚夫假扮的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富有青年。为了使主子动心,她使尽了浑身解数,还不时用言语煽风点火,第二幕的第一场中她告诉两位女主人:当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懂得男人心,这样就能知变不惊了,教唆主子不需要为了所谓的贞洁压抑自己的感情,应该学会应对哪怕成百上千个男人的追求。见主子不为所动于是又假装医生医治为情“服毒”自尽的两位绅士,在黛丝碧娜强大的心理攻势的影响下,终于让两姐妹就范。可以说要不是黛丝碧娜,两位女主人也不可能轻易地就被勾引。
2.与阿尔芬佐的冲突。阿尔芬佐由于害怕自己与两位军官的赌局会被聪明伶俐的女仆黛丝碧娜发现。因而决定用金钱收买她,但却并未告诉她实情,只是让黛丝碧娜帮助两位阿尔巴尼亚人追求其主子。一向主张“爱情至上”的黛丝碧娜,原本只是想帮助“深爱”两位主子的阿尔巴尼亚绅士,谁知道他们竟然是主子的男友弗兰都和古列莫乔装改扮的,而这一点阿尔芬佐之前并没有向她坦白,他欺瞒了黛丝碧娜事情的真相,狡猾的黛丝碧娜就这样自己也中了老谋深算的阿尔芬佐设下的圈套,才会使自己和两位主子陷入了如此不堪的境地。
《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女人心》都将故事的焦点集中在爱情和伦理道德观上,剧中的人物因其特定的身份和性格各有不同的心理状态,莫扎特笔锋所瞄准的,已经不是在小说或戏剧里得到展示的事件和冲突,而是包含在这些事件与冲突中的人物的心理质态。他与剧作家通过对人物细微充分的心理刻画直接展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性格以及行动的内在依据,从而将人性的美丑表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不需要歌唱的诗,也没有不需要诗的歌唱”[1],“音乐与诗有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用同一种感性材料,即声音。”[2]歌词通过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形象,不仅描写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而且还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而歌词因其抒情性本质又被称为“抒情艺术”。《费加罗的婚礼》第四幕第十场中,由于苏珊娜看到对自己起疑心的费加罗躲在一旁查看究竟的样子,感到生气,于是故意唱了一段《美妙的时刻将来临》使费加罗焦急,这首咏叹调中的歌词展现了她复杂的心理状态,也倾吐了她的心声:“美妙时刻将来临,倚在情人的怀抱里,多幸福啊多欢欣!如今的心情再也不感到郁闷,谁还能干扰我幸福的命运!啊!多称心,四周的景色宜人,这里美好的一切,都充满爱情的气氛。夜晚多幽静,幸福时刻将来临!”这几句让旁人(费加罗)听似唱给伯爵的露骨表白,实际上却是苏珊娜对费加罗的深情流露。也就是说“倚在情人的怀抱里”中的“情人”对于被妒忌心冲昏头脑的费加罗来说是伯爵,而对于苏珊娜来说其实就是费加罗。这一段描绘了苏珊娜对爱情的向往与呼唤,其中既包含她本人对爱情的真实表达也包含捉弄的意味。而B段“快来吧,欢乐时刻快快来临!天地间充满了甜蜜的爱情!快来吧,切莫错过这美景良辰,夜阑人静,晚风袭人多清新……”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描写和赞美,如“溪水在歌唱,微风在低吟,鲜花幽香,绿草如茵”进一步抒发了苏珊娜对费加罗的一片深情。本段的手法新颖、别致,通过诗一样的歌词将苏珊娜复杂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成功,表现了她善良、可爱的人性光辉。又如《唐·璜》第二幕第六场,采莉娜发现未婚夫玛赛托遭唐·璜的殴打而受伤,因而唱了一段《你就会看到》“如果你听话,你就会看到,我给你吃副药,马上见效。它天然生长,味道也很好,你跑遍药房,也没法买到。是一种镇痛药,长在我身上,如果你愿意,给你尝尝,你若想知道,它生在啥地方,摸一摸它在跳,在我心房,摸一摸它在跳,啊,在我心房,啊,在我心房!”这些幽默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采莉娜心中对未婚夫浓浓的爱意,同时也栩栩如生地刻画出采莉娜那俏皮可爱、活泼开朗的人物个性,可谓妙哉!
在莫扎特这三部喜歌剧中,简洁的生活场景相比之前为表现神话、英雄主题的正歌剧的恢宏场景更贴近现实生活,从而突出了人的形象和心理活动。《唐·璜》的第一幕中,采莉娜在自己简朴的农家婚礼上被唐·璜所勾引,这位没见过市面的农家女很快就被唐·璜的贵族气质所征服,虽然她的心也曾经历过矛盾的挣扎,但最终还是投降了。她虚荣心作祟的心理状态在简朴的婚礼场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真实,这也为她经历虚荣与道德观矛盾挣扎的心理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一个浅薄的农家女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地刻画出来。而通过人物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的行动来刻画主人公当时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利器。《女人心》中的女仆黛丝碧娜被老光棍收买作为中间人帮忙诱惑其主子情转他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先给主子进行洗脑,之后又乔装成医生欺骗两位女主人,最后则扮成证婚人完成她诱骗使命的最后行动。她的戏份大部分是在欺骗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而从表面看来她又显得那么游刃有余,这正恰恰提醒着我们她在剧中所一直宣扬的要像男人一样薄情、对待爱情不能认真的轻浮、平等主义的个性特征。另外,从人物的外在形态了解其内心活动则是最直观的途径,这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形象明了,却又细致入微。《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中,罗西娜要苏珊娜给伯爵写一封信,约他晚上在花园里幽会,然后自己扮成苏姗娜前去。罗西娜口述,由苏姗娜来写,这一主一仆为了挽救各自的婚姻,因而策划了一个小小的圈套诱使伯爵就范,写信过程中两人都对这个巧妙的计划能让虚伪的伯爵得到惩罚而感到开心。这个场景利用了对主人公的工笔描绘,生动地刻画出了苏珊娜幸灾乐祸的调皮模样以及在剧中一向以柔弱示人的伯爵夫人坚强果敢的另一面。
可以这样说,莫扎特的喜歌剧是各种民族风格的综合,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整个欧洲的音乐风貌。在他维也纳时期三部喜歌剧中的女仆角色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人性的真善、虚浮在她们身上都能得到深切地反映,自她们身上透射出的人性特质可以说是集莫扎特“人性歌剧”之大成。
[1]孙星群.音乐美学之始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43.
[2]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0.
[3][瑞士]许靖华.莫扎特的爱与死[M].谢凯蒂,黄晓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美]古斯塔夫·科贝著,[英]海尔伍德修订,张洪岛编译.西洋歌剧故事全集(第一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意]达·蓬特编剧,[奥]莫扎特作曲,达巍译.唐·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黄江华]
The Dramatic Image of Maids in Mozart’s Three Comic Operas
YANG Si-hui
(Department of Art,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Ma’anshan,Anhui 243000,China)
The maids in Mozart’s three comic operas in his Vienna period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ird-grade roles,through which the true,the good and the superficial of human beings are reflected.The study of the dramatic features of the maids in Mozart’s three comic operas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is opera works as well as the creation of the music images of the figures.
Mozart;comic opera;maids;dramatic images
J609.3
A
1674-3652(2011)02-0037-04
2011-01-09
杨思慧(1981- )女,安徽马鞍山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