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地区贫困农户万元增收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2011-08-15 00:53黄道国
重庆行政 2011年6期
关键词:两翼贫困户农户

□ 黄道国

“两翼”地区贫困农户万元增收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 黄道国

一、研究“两翼”地区贫困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意义

(一)贫困农户万元增收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

在重庆统筹城乡 “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两翼”地区涵盖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幅员面积5.4万平方公里。该地区集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是重庆市经济最不发达的板块,其中有15个扶贫工作重点区县,14个国家重点贫困区县,贫困人口达113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80%,占“两翼”区县总人口的9.2%。同时,“两翼”是大农村集中地区,农业人口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三农”基础十分薄弱,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低1250元,比全市低718元,比“一圈”低1877元,是全国最贫穷的农村之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短板在“两翼”,“两翼”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发展的症结在贫困户增收难题。因此,解决贫困农户增收问题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贫困农户万元增收是“两翼”地区扶贫开发的有力助推

近年来,“两翼”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扶贫开发取得较好成效。但是受地理条件、发展基础等多重因素制约,相对“一圈”或其他发展较好的地区来说,“两翼”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迟缓,农村贫困面相对较大、贫困程度相对较深,农民增收渠道相对缺乏,扶贫开发面临重重困境,解决贫困农户的增收问题,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依然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此,加快贫困农户万元增收,解决贫困农户增收难题,是深入实施扶贫开发的现实需求和有力助推。

(三)贫困农户增收是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目标的重点所在

从某种程度上说,2010年底率先实现万元增收目标的农户一定程度上是农村增收意识较强、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户。但是,大约占规划农户10%以上的无资金、无技术、无人力等“三无”增收困难农户,其增收困难和压力相对较大,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目标异常艰巨。随着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深入推进,贫困农户的增收问题逐步浮出,发展要素缺乏、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多重困难交织,成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障碍和难关。只有提前谋划、重点突破、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的增收问题,才能确保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顺利推进并最终实现增收目标。

二、剖析“两翼”地区贫困农户万元增收的现实困境

在推进贫困户万元农户增收进程中,除了面对“两翼”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发展要素缺乏、制约因素多等共性特征之外,贫困农户增收还面临着自身特有的困难和问题。

(一)自身条件相对弱化

部分贫困户由于自身原因,致富能力受限,一些贫困户特别是“老贫困户”智力较差,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弱;绝大部分贫困户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初小以下文化占大多数,其中一部分甚至是文盲,受文化水平限制,这些农户很难掌握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实用技术,有致富愿望,但无脱贫思路和措施;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和周边环境影响,很多贫困户致富观念缺乏,听天由命,甘愿受穷,消极悲观现象较为突出,缺乏信心和勇气,对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

(二)生产条件相对恶劣

大多数贫困户身处边远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土地贫瘠,产出率低,生产仅能满足温饱;信息不畅,与外界缺乏必要沟通,市场信息等相关咨询传播不畅;交通不便,尽管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双百”工程基本完成,所有的行政村实现通达。但是,受“两翼”地区发展水平限制,很多自然村仍然还没有公路路网覆盖,农业产出物品和生产物资运输多数依靠人力和畜力,生产能力十分低下。

(三)遭遇灾害相对沉重

一是因灾致贫。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两翼”农村,农民在应对市场变化和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方面的能力较弱,遇到天灾人祸,部分农民容易因灾致贫或返贫。二是因病致贫。据调查,因病、因残致贫的原因,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据首位。治病花费、影响生产是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根本原因,一人生病导致全家致贫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增收动力相对缺乏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自身基础差,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的能力弱;缺乏产业带动,“企业加农户”的发展模式未能全面覆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难以形成增收活力;发展产业,实现创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发展基础薄弱,改变自身贫穷落后发展面貌和处境的动力缺乏。

三、破解“两翼”地区贫困农户万元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固本培源,切实增强贫困农户增收信心和决心

一是扶志重于救济。充分调动部门、乡镇干部力量,走村入户与群众交心谈心,宣传政策,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树立自信,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结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积极把政策帮扶转化成为发展生产的资本。同时,注重在群众中树立勤劳致富的典范,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力求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农户逐步走上勤劳致富之路。二是扶智重于扶持。举办针对性强的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班和文化课,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学科学、用科技的能力,针对他们的智力水平、文化层次和家庭经济、劳力状况,选择性地举办易学会、好操作、投资小、收效快的项目进行培训和推广。同时,突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拓宽培训学习渠道,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二)实施分类指导,逐步改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对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山区农村,逐步推进水、电、路、气等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布局商贸流通网点,逐步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和要素市场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贫困农户增收。二是对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高寒边远山区、深山峡谷地带的贫困农户和退耕还林区域的退耕户,实施下山移民搬迁计划,分期分批,梯度推进,逐步实现产业上山、人口下山。结合农民新村建设和集居点建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确定迁居方案,对贫困农民建房、生产、就业及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并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转产转业,组织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妥善解决好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生计与发展问题,真正让下山农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同时,探索实施地票交易,通过交易获得的收益用于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以最低的扶贫成本从根本上改变边远山区贫困户的生存状况。

(三)实施龙头带动,全力培育贫困农户增收主导产业

牢固树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制定出台激励效果明显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引进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增收见效快的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培育贫困农户增收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农户万元增收格局,推动贫困农户稳步实现增收。

(四)实施金融支持,着力解决贫困农户动力缺乏问题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增收的积极作用,全力盘活农村“三权”(农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产权),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在乡镇设立以服务“三农”为主的村镇银行等“草根银行”,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共同探索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保险+贫困村互助资金+农户”的“六位一体”投融资助推模式。逐步健全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鼓励吸引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互助资金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壮大互助社资金规模和实力,充分发挥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补充作用,合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缺乏问题,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五)实施联动帮扶,全面完善贫困农户增收工作助推机制

一是实施干部帮扶。建立落实干部帮扶贫困农户增收机制,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帮助贫困户寻求致富门路、指导贫困户选择增收项目、鼓励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为其解决增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实施部门帮扶。制定落实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村机制,帮助联系帮扶村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增收渠道,培育增收产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落实政策支持。把扶贫开发、高山移民等相关政策进行有机整合,转变临时救助为长期扶持,变直接给予为产业培育,集中力量办大事,务求在贫困农户增收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四是实施大户带动。组织先富起来的农户联系本村本社的贫困户,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制定生产计划,及时督促他们按时、按季节从事生产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充分发挥生产大户带动作用,由大户组织农户集中连片、集约经营,在大户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下进行生产,产品由大户经销,确保贫困农户增收,让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

作者:重庆市城口县常务副县长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两翼贫困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春 景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卫康 “一体两翼”促发展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