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张 健,海 鸣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新型发展理念,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而消费作为“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应该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什么样的消费才是两型社会下的消费(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消费”)。
一般来说,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人类的消费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古老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广义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各种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耗。而所谓两型社会消费,就是指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和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和劳务的使用和消耗过程。
近年来,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如付丽娜、龚志民提出“循环消费”概念;[1]诸葛剑平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提倡“适度消费”;[2]刘乐山、万秀丽主张两型社会下应该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3]梁辉煌认为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应该建立“绿色消费”模式;[4]陈晓春等认为“低碳消费”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5]穆建叶提出“生态消费”的观点;[6]等等。
我们认为两型社会消费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以上种种消费概念或消费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两型社会消费的要求。两型社会消费中的“资源节约”就是要求消费过程尽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循环消费”有着一致性;“适度消费”强调消费要适度,不要浪费,也体现了消费过程中要节约使用资源的思想;两型社会消费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支持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充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标准,与“可持续消费”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绿色消费”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低碳消费”倡导减少碳排放,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环境友好的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消费”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控制污染物排放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也均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但是,在具体要求和条件上,两型社会消费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消费有所区别。如果仅从字面上看,以上的消费概念没有哪一个可以恰当地界定出两型社会消费的意义。“循环消费”是在循环经济基础上提出的,强调物质的循环利用;“适度消费”理论侧重于对消费的量和度的研究,反映不出以自然为中心的消费理念,不能完全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可持续消费”的理念重点强调代际间的公平,即当代人对资源、环境的利用不能影响到后代人的生活;“绿色消费”是以消费对象(产品),作为概念解释主体和内容指向;“低碳消费”是从能源耗费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强调推广开发新能源,倡导能源高效利用;“生态消费”主要偏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没有体现资源节约的特点。因此,上面所述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有局限性。而两型社会消费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方面提出了对消费的要求和制约,是要求更高、层次更高的消费,可以涵盖以上几种消费模式。
两型社会消费可根据消费过程的前后顺序分为消费前、消费和消费后三个阶段,同时又要把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原则。虽然研究的是两型社会下的消费问题,但是,如果仅仅着眼于消费本身,就会导致很多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因为,消费过程之外的因素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应该以消费问题为中心,沿着消费链条分别从上下游分析,在消费品的制造和处理两个环节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消费前阶段的两型社会消费
在消费前阶段,两型社会消费的内容主要是为消费阶段生产符合两型社会消费要求的消费品,也即要生产出既能体现资源节约又能体现环境友好的消费品。消费前是整个消费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否符合两型社会消费要求和标准,对能否实现两型社会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消费前阶段提供了符合两型社会消费要求和标准的产品,消费阶段才能够有可供消费的满足两型社会要求的消费品。
第一,生产消费品应体现资源节约。在生产消费品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行为,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
一是采用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和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品。使用碎玻璃和废金属生产新玻璃和新的金属产品,不但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更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而使用一次性木筷造纸,不仅能减少一次性垃圾的排放,也能节省大量木材,拯救大片森林。我国地域辽阔,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中太阳能年辐射总量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水能资源约占全世界水能资源总量的六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仅开发利用了9.5%。[7](P105)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储量并不多,因此,即使生产过程中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资源,也要注意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化率,同时还要注意节约使用能源。
二是设计开发节能建筑。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材料上的限制,一直以来,我国的居民住房建筑和各种公用建筑的建设大多不符合节能建筑的标准,再加上我国居民住房(尤其是农村地区)多是独门独户,不符合集中使用能源的标准。这些建筑在建成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使用时间里,采暖、空调、通风、炊事、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都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在资源制约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节能建筑的开发无法回避。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既有利于健康又节约能源;在材料选择上也应选择节能墙体材料进行建设。
三是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技术投入,研发有利于资源多重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使排放物资源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研究开发出利用钢铁厂在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压和余热的新技术后,不但回收了大量的煤气、余压和热量资源,而且减少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一举多得。在消费品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更新资源利用率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落后的生产设备,能耗高,产出低,排放高,应及时更新换代,尽管可能短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是利大于弊。
四是减少消费品的过度包装。对产品主体的包装和修饰应以简易适用为原则,减少资源浪费。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和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一些生产厂家竭力用产品的包装和修饰吸引消费者,从而制造出大量包装过度的产品。据环卫部门统计,在国内各种包装物垃圾中,有70%以上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8]不仅加大了消费者负担,也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对此应该多管齐下,从源头禁止。
第二,生产消费品还应体现环境友好。在生产消费品的过程中,不产生危害环境的因素或虽然产生了危害因素但能有效控制和治理。
一是生产过程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两型社会消费要求企业生产过程是环境友好的,消费品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我国存在着众多的小型造纸厂、皮革厂和化工厂等,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污染水域和土地。对此要下力气治理,不能只重视末端治理,必须重视清洁生产,加强监督,才能达到无污染排放。
二是不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原料生产消费品。在生产消费品的原料选取上也应该遵循环境友好的原则,如果采用的原料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尽管生产过程可能没有直接破坏环境,但这种消费品的生产间接破坏了环境,也应抵制。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前者如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生产冰箱、冷柜等,后者如以藏羚羊羊绒为原料生产“沙图什”披肩等。
(二)消费阶段的两型社会消费
在消费阶段,两型社会消费的内容主要是从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上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符合两型社会消费的要求和标准,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可以通过用钱投票的方式,将符合两型社会要求和标准的产品信息反馈给生产者,鼓励消费前阶段生产者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两型社会要求和标准的产品;也可以通过自身消费符合两型社会要求和标准的产品,减少消费后阶段在处理消费废弃物方面的压力。
第一,在消费过程中要体现资源节约。消费品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提升生活水平,抵制会造成资源浪费的不当消费。
一是选择节约资源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消费。如选择节能灯、节能家电等生活用品。资料显示,与白炽灯相比,节能灯的发光效率高,而电力消耗却要低80%以上;节水洗衣机在不影响洗净度的同时比传统洗衣机节水30%以上。[9]虽然与普通家电相比,节能家电的价格相对较高,在购买的时候感觉会稍贵些,但是如果考虑到使用过程中所节省的电费以及为环境做出的贡献,节能家电还是很有优势的,应该大力推广。而且随着技术的提高,节能家电的生产成本也会逐渐降低。汽车消费过程也是一个消耗能源、污染空气的过程,与中级车相比,小排量汽车有节能、环保和经济的优势。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低排量并不意味着低配置和低技术,和某些多年不变的大排量汽车相比,小排量汽车往往更为时尚、实用、方便和经济,也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广。
二是自觉选择集中消费和公共消费。居住,选择可以集中供暖、供气、供水的住宅,不但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舒适度,还能节省建设成本。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既能节约资源、能源,也能改善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达到1364.48万辆,除了汽车本身消耗的钢铁、橡胶、塑料,其生产过程也消耗大量能源资源,而且汽车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造成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也不利于环境友好。
三是抵制浪费资源的消费产品和消费行为。很多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在产品功能没有太多改变的情况下,却在产品的包装上花费很大工夫,对产品进行过度加工和包装,增加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如每年的中秋节,富丽堂皇的月饼礼盒到处可见,一个仅装有几块月饼的礼盒,其价格却高得离谱,对月饼的包装远远超过了月饼的价值,造成资源浪费。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餐桌上出现了更多更美味的食物,而过度的食物消费导致了身体肥胖,再通过吃药或者使用各种措施进行减肥,不但于健康无益,更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浪费行为。所以要在社会上倡导人们主动减少不符合资源节约的消费行为。
第二,在消费过程中还应该体现环境友好。选择文明的消费方式进行消费,消费过程中不破坏环境,降低和减少消费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是不消费会污染环境或对其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产品。在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或者重大节庆时,向来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抛开文化的因素,这种类型的消费也是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烟花爆竹的消费增加了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影响空气质量,还容易引发火灾。而风靡城市的卡拉OK,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巨大噪音,甚至影响他人的生活,同样也不是环境友好型的消费。又如我国的高档酒席上总是少不了燕窝、鱼翅等,燕窝取自金丝燕的巢穴,燕窝的消费会导致金丝燕失去生产之地,导致物种逐渐减少;鱼翅来自于鲨鱼,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亿条鲨鱼遭捕杀,而且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科学根据证明鱼翅对健康有效,反而由于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其体内往往会积累大量的污染毒素。
二是减少使用塑料产品和一次性消费品。尽管塑料曾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塑料的广泛应用,如医疗器械、包装塑料和塑料袋等废旧塑料的大量丢弃,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生产一次性用品不仅耗费大量的资源,并且很多用塑料和化工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用品在使用过后,成为难以降解的垃圾,有些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即便是用环保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用品,其制造、回收的过程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三是在消费过程中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支出逐年增加,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消费形式,两型社会消费要求消费者在旅游的消费过程中不能破坏环境,不要丢弃不可降解和有毒的工业垃圾,不要捕杀和采摘珍贵野生动植物,否则不但破坏了生态链条,还会使一些珍稀动植物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三)消费后阶段的两型社会消费
两型社会消费的消费后阶段主要是指消费废弃物处理问题,处理废弃物一定要有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体现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宏观来看,消费后阶段是整个消费过程中最后一环,前面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无法解决的很多资源和环境问题一定要在处理过程中进行治理,否则,就会降低两型社会消费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效果,不利于两型社会建设。
第一,消费品处理应体现资源节约。科学处理消费废弃物,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可以将消费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的技术。
一是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按是否可重复利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对玻璃、塑料、纸张、易拉罐等的回收利用。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不但可以节省资源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可谓一举两得。资料显示,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由此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而且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铝制易拉罐制铝比用铝土矿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大气污染。[10](P162)尽管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进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过小,技术含量不高,往往是对废旧物资进行简单加工之后就进行再利用,不但加工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要通过制定标准以及财政金融等手段引导和帮助企业增加技术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据环保部门统计,从1999年起,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就超过了工业污水排放量,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源头。构建水循环体系,加强政府对水资源利用的宏观控制和引导,同时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除了要加强水土保持、城市河流湖泊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厂管理之外,还应在城区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将污水统一收集处理之后再排放,避免对河流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有效保护水质,同时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循环利用,有效缓解水资源利用的紧张局面。
三是加强生物资源的转化利用。中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每年作物秸秆和农副业生产的废弃物约有8.3亿吨,仅稻秆、小麦秆、玉米秆和豆秆就有约6.5亿吨。然而有50%以上的秸秆被闲置或焚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不利于物质和能源的有效循环。如果将废弃的秸秆资源加以充分开发,利用畜牧业这个“加工厂”过腹还田,或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人类食品如食用菌等,不仅可收获肉类与菇类产品,而且还能制造出大量有机肥料,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生产效益。
第二,消费品处理还应体现环境友好。应该严格控制消费品废弃物的处理,在两型消费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杜绝消费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是消除危害后再排放。对于不能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排放,一定要经过有效处理,确定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后再排放。如废旧家电和一次性干电池等,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资料显示,废电池中含有大量铅、汞、镉等重金属,无论裸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一旦进入地下水和土壤,将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日积月累,会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类似的消费废弃物,或者是进行回收再利用,或者是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确定消除了危害因素,再作为一般垃圾进行常规处理。
二是限制污染物的集中排放。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环境状态下,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既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提供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当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了环境所能支持的极限时,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就会迅速退化。因此,应尽量限制消费废弃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排放,使排放水平不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
两型社会消费是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消费概念和消费模式,代表了新的消费理念,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型社会消费的普及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两型社会消费突出了消费重点和消费禁区,区别于其它多种消费概念,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引导消费者更加理性地消费。
首先,两型社会消费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通过消费状况的反馈,将会促使生产者不断革新,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更加注重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生产的引导,使消费者树立起节约资源的意识,自觉实施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形成资源节约和资源回收的良性循环,达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两型社会消费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改善。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指导生产和消费,可以强化污染控制,改善环境质量。通过政策指导,促进生产者在污水处理、废气清洁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逐步自觉地改进技术;促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自觉废弃和抵制污染环境的行为,有选择地消费对环境无害和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两型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消费的普及会为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逐渐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但也会淘汰一些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会促使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付丽娜,龚志民.循环消费与构建和谐社会[J].消费经济,2006,(12).
[2]诸葛剑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亟待建立新的消费模式[J].经济论坛,2006,(3).
[3]刘乐山,万秀丽.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消费模式选择[J].消费经济,2008,(12).
[4]梁辉煌.两型社会背景下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J].消费导刊,2008,(18).
[5]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4-21,(10).
[6]穆建叶.生态消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J].学术交流,2008,(2).
[7]中国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8]俞海山.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消费[J].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9]宋晓华.节能家电今夏受宠[N].新华日报,2007-06-12,(B08).
[10]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