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门传统医学,又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学科,涵盖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几个方面。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中医药的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注重整体观,强调辩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的理念。阴阳五行学说,六经辩证,天人合一,以及寒热虚湿,气血盈亏,相生相克等等都体现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其思维方式直接主导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药的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医药的高等人才,将中医这一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在中医药的教育中,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中医学自身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领会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髓,将中医学辨证论治规律与理、法、方、药相结合,提高临床诊疗技术与能力。只有站在中医的立场,用中医的观点,才能用中医的方法解决中医认为的疾病。中医的思维始终贯穿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过程。
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医思维的培养训练正是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学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抽象性强;历经几千年积淀,理论深厚,流派众多,而流传下来的大量医学典籍,更是生涩难懂。对才从中学毕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在中医药的学习过程中,将面临知识结构的变化,需要适应有别于之前接受知识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经过长期的思维训练,才能逐步掌握中医深沉的内涵,领悟其中的奥妙,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所以说,对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讲,不仅仅是接受中医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接受中医思维的训练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在教室内进行,按照统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统一的讲授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时间段为单位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知识系统性强,结构严谨,有利于规模化培养人才。然而对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来说,却有明显的制约。通过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医药教育的这一特点,在遇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时,受制于课堂的时空限制,大纲的进度要求,课堂中能完成知识的传授已是困难,思维训练已经是无力顾及。
其次,教材的编写强调逻辑性和准确性,编写的周期较长,对于最新的研究成果的介绍有限,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对中医药这种理论抽象,又强调实践学科的学习难度。
其三,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学习,教师的及时辅导,都是非常有效的启发思维的手段,然而在课堂的有限时限内却很难完成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同一知识点的学习。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拘泥于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相应的手段,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对思维的系统训练得不到充分体现。几年学习下来,对中医知识的掌握还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虽然背了大量的汤头,学习了各种经方,却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对如何辩证论证,如何遣方用药,感到力不从心。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还需要重新在临床实践中接受中医思维的训练。
“E”是指网络平台,“+”是指与课堂教学的融合。E+教学模式区别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般性改进,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深层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立,学习的方法得到丰富和发展。网络平台在学习方法上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交互,进行协作学习,进行自我管理,获得自我提升。同时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学习区域。实现多对一,或多对多的教学空间无缝对接和地域空间的突破。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不同于把教师与学生分离于2个相对对立的时空的远程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深层融合,教学模式6要素:课堂、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管理的功能和作用重新被定义;教学环节被重新定位;教学流程发生深刻改变。网络辅助教学同时兼顾网络平台、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角色升华为引导角色,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中既能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也能通过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从课内到课外,可以自由地选择知识点进行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拓展。是适合信息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需要的新教学模式。
E+教学模式针对中医讲授中理论抽象难懂,强化教学的互动性;针对中医教学实践性强,运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提供更为广泛的实时互动环节。E+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中医教学模式中时空限制、角色固定、资源单一等困境,从时空拓展、角色转换、资源共享、手段更新、质量评估、平台支撑等6个维度,实现了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中医教学理念更新和方法改革。
现代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中医教学模式中理论表达术语艰深、实例理解空洞抽象、各施各教难于综合的困境,多角度多层面地为知识的传递,思维的训练提供了支撑。
跟随名老中医坐堂,直接观察老中医看病,学习他们治病的经验,这是中医培养临床人才最好的办法。可是,名老中医人数有限,满足不了现代中医教育的需求。现代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同步或者异步的视频传输,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真切地观察和了解名家诊病的过程。
网路虚拟技术的应用,模拟现实提供实践体验,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模拟出实际的情形,帮助学生熟悉临床诊病的思路,在实践技能的训练中强化中医思维训练。
网络课堂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延展,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角色,更多承担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利用网络课堂提供的平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方法的传递和思维的训练紧密结合,并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启发。
网络课堂提供的互动平台,帮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的机制。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网络平台上实施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同学间互相学习,自由交流,让中医思维通过网络平台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从而达到中医思维训练的目的。
网络平台整合大量的教学资源,学生能主动地从这些资源当中汲取营养,获取中医治则方法,对中医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
综上可以看出,基于网络课堂的E+教学模式,对高等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中医的教学将突破校园封闭式、课堂限定式、书本规定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课内课外相结合、书内书外相补充、课堂临床相渗透的以教师组群为主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将突破中医教学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授受局限。通过知识链的组建和知识面的整合,使中医课程的讲授和学习由艰深到容易。对中医思维的训练将不再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瓶颈,这将对海内外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