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实施体育 “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2011-08-15 00:51邓建华韩玉姬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课体育教师

邓建华 韩玉姬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一、“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阐述

所谓“三自主”体育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的自由度,简称“三自主”,这是新《纲要》对“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内容的具体描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新《纲要》的重要特色,给予了学生最大自由度和自主权。据统计全国实行了“三自主”教学的普通高校,部属院校为92.3%,地方院校为73.9%。可见,“三自主”教学在大部分普通高校中已得到应用[2],我校于2009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三自主教学,整体而言,“三自主”教学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二、我校“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

1.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出现偏失

“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更好发挥和培育学生的个人特长,是“三自主”中牵涉面最广,对学生的锻炼有着最直接影响的因素。我校体育教学原则上实行的是在一年级普修“校本课程”——太极拳、太极剑,在二年级时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这对于尊重学生爱好和个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选课内容上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备受冷落。实施“三自主”后,大运动量的体育项目出现了无人选择的尴尬局面,曾长期深受学生欢迎的足球、排球甚至篮球项目,选择的学生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休闲性、娱乐性强的室内体育项目[3]。作为体育课本身而言,应该具备足够的运动量,以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其意志品质,然而,“学生自主选课”的结果,却并不令人乐观。

其次,部分课程的开设一味照顾学生的选择倾向。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有利于形成学生身体锻炼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有利于体育文化的继承,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服务。”但是,“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一味追求满足学生的兴趣安排课程,致使学校里的技术课程教学越来越简单,许多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效果很好的运动项目,因为没有学生选而停开,导致学校盲目求新、求异开设许多娱乐性项目。以致当前体育课“玩的多、学得少;追求乐趣多,实际效果少”。

2.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限制了教师主动作用的发挥

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无疑是“三自主”中给予了学生最大主动选择权,但是,在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学生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一是随着扩招规模的逐步加大,我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而“自主选课”范围为全校学生,加之我校体育教学场馆严重不足、教学班级分散等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开课之后三到四周都找不到自己所选老师。二是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舞、街舞、集体舞之类的韵律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我校学生现状是女生人数占半数以上,学生选课结果显示,很多学生难以选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称取一定质量的不同取代度的 OSA淀粉(取代度分别为 0.82%、1.43%、3.12%),用磷酸盐缓冲溶液(5 mM pH为7.0)将淀粉颗粒配制成2.5%、5.0%、7.5%、10%(W/V)的淀粉颗粒分散液(浓度相对于水相体系),用高速剪切机处理以15000 r/min处理30 s,之后添加不同油相比例(0.1、0.2、0.3、0.4、0.5)的MCT油相,用高速剪切机处理40 s,剪切机转速为20000 r/min,分两次进行,每次20 s,中间间隔1 min,将制备好的乳液保存在25 mL拇指瓶中。以原淀粉作为参照。

对教师而言,很多问题也同样存在。第一,教师专业与学生选择脱节。因为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教师直接与学生自身喜欢的运动项目相关,而目前,较为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以室内项目为主,导致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的教师没有学生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及资源的浪费或闲置。第二,教师教学专长和优势无从发挥。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教师,促进教师们竭尽所能开好课、备好课和上好课,使“一专多能”的教师较为受欢迎。至于无人选课的教师要么开设自己的副项科目,要么重新学习再行开课,而重新学习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来说,无疑是面临的一个挑战。最后,不排除有个别教师,为求得学生选课而迎合学生,降低上课以及考核要求,甚至不作要求成为“放羊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缺乏科学的规约

我校严格按照“大学体育课程”的要求,将体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学生必须在一、二年级中修完四个学期的体育课程,修满经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相应课程学分,这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我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必须上体育课,但是由于场地设施和师资缺乏等问题,导致现阶段我校体育课程基本上实行全天候排课。全天候的体育课并非不可,但效果达到与否值得商榷。首先,对于以身体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程,除应遵循常规的教育、教学规律外,还必须充分兼顾其运动及生理的特有规律。其次,将体育课排在早晨不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和体育课特点,必定会影响上午的四节其他课程的学习。倘若下午5点后课外时段排满体育课,又势必与课外活动场地产生冲突;晚上的体育课则需必要的条件如良好的灯光照明,教学的成本也会加大。最后,体育课全天候的选课模式,还必然对学校大多数的其他课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造成影响,增加教务部门统筹安排各专业课程的技术难度[3]。

三、我校“三自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选择体育课程的有效指导

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受学生体育观念与意识、兴趣爱好、小群体意识、选项的价值取向和目的性、自身的基础与条件、学习能力等主观因素和学校体育项目与内容的设置、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体育消费水平、场馆设施、师资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4]。学生首先是受教育者,尚不具备选择未来知识、技术、技能的条件;其次,他们处在人生初级阶段,不具有准确预见社会发展需求方向和趋势的能力。教师和管理者,应加强引导、教育和管理,设置一些锻炼效果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项目为必选课,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勇敢、果断等健康心理品质,拼搏、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我们的实践看,历届学生选择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小球类课程,但因场地设施有限,最终能如愿的学生数很少。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则很难实现,至于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则更难做到,绝大部分院校某个系或某一专业学生的体育课时间是统一规定的,如由学生自由选择体育课时间,将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安排,这必须与学校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相配套[5]。

2.体育教师人力资源的充实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我校体育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校体育教师每周工作量达20学时,并且,往往在同一单元时间所有教师都在上课,临时要找一名代课教师都很难,这种现象对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和课程质量都很不利。加大人才的引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聘请刚退休的优秀教师返校上课、聘用兼职教师等办法可以缓解这一矛盾。

3.学生“个性化”的体育课程需求

为满足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需求,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挖掘现有体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开设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学生的体育需求。但同时,要着眼于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有益弘扬体育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满足运动兴趣,将提高能力与素质、融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体现民族性、娱乐性、休闲性、健美性、健身性、趣味性等项目内容[4]。如开设球类(足球、篮球、排球、棒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保健类(武术、瑜伽、保健体育、健身秧歌、太极剑(拳)、太极养生等)、格斗类(散打、自由搏击、跆拳道、女子防身术等)、艺术类(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时尚类(街舞、定向越野、舞龙舞狮)等体育教学项目。

4.体育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问题

目前,从我校体育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来看,还无法满足国家推荐的新兴体育项目场地、器材的需要,如越野训练、拓展训练等,同时扩大招生也使高校的场地、器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合理、巧妙设计布置场地和使用器材,是新形势下对我校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新的考验。

5.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问题

《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识、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6]。

目前,我校体育教学评价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技评、达标和平时出勤三部分。由于各个教学项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素质、技术的要求有高低,考试的标准存在差异,一方面促使小部分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往往选择考试容易通过的项目;另一方面,在统一考试标准要求下,严重挫伤了部分学习刻苦而基础素质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因为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教师,致使小部分教师为了争取学生,往往在评定学生成绩时给人情分、降低考试要求等做法,以博取学生的欢心。评价的真正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容易滋生许多不正之风,产生不公平,影响教学质量提高[7]。

目前由于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有了主观评价的绝对权威[8]。所以,为了防止评价随意性等危及公平的现象,应尽快制定和完善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采取科学的定量评价管理办法,“将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结合起来”[9]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教风、师德的教育,是提高教学效益,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6.

[2] 李敏卿.“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8(12).

[3] 于春艳.“三自主”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2009(5).

[4] 王锐.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项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98-99.

[5] 尤来菊.基于“三自主”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索.全国体育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2005年

[6]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6.

[7] 项立敏.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产生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7(10).

[8] 宋旭.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

[9]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42.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课体育教师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体育课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