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亮,杨晓军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昆明 650092)
世界是有实体的吗?
——维特根斯坦图像论面临的困境
胡怀亮,杨晓军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昆明 650092)
维特根斯坦的图像理论是基于世界是有实体的而存在的。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物的总和,语言与世界一一对应,图像是实在的一个模型,是对事实的描画,因而图像本身也属于事实范畴。因此利用逻辑原子主义思想对世界结构的分析,也就相应地等同于对图像结构、命题结构的分析。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局限,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也存在一些令人们费解的东西。
维特根斯坦;图像论;困境
意义是一个哲学研究的主题,早在斯多噶学派时哲学家就把意义当作研究主题,区别出了异于词项逻辑的命题逻辑,并把命题分析为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这种对意义的研究在弗雷格这里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学界认为,始自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在维特根斯坦这里被体系化,并且认为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向就是从维特根斯坦开始的。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哲学家之一,他前期的哲学思想是指称理论,这种思想被概括为图像论。
按照维特根斯坦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以及逻辑原子主义的观点,语言与世界是一一对应的,语言的界限也就意谓着世界的界限,所以,对世界结构的分析对于理解图像理论是极其必要的。复合语句对应复合事态,原子命题对应原子事实,任何复合语句可分析为原子语句,原子语句不能再分析为更为基本的命题,它是命题中最基本的东西,但原子命题又可分析为名称的关联,名称是简单的、不能再分析的东西。图像论是基于世界是有实体的而存在的,那么,世界是有实体的吗?
关于世界是如何界定的,维特根斯坦给出如下描述: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世界是所有事实的总和,而非物的总和。[1]
显然,这里所说的世界与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对世界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根据施太格缪勒对事实和非事实两个范畴之间的区分的分析,我们知道,以往认为世界就是物质的总和,是非事实范畴的。而维特根斯坦在此另辟蹊径,对世界重新做出规定,认为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即不仅仅是事物的简单聚合,还有事物之间的逻辑形式及其属性所具有的一切潜在的可能性,事物之间的逻辑可能性构成事实,事实的总和即一切发生的事情[2]。总之,维特根斯坦的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用事实的世界概念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我们知道,指称理论者的主流思想是语言只对世界具有描述功能,而且这是通过命题完成的,维特根斯坦也认为“我只能命名对象……我只能谈到对象,而不能论断它们。一个命题只能描述事物是怎样的,而不能说它们是什么”[1],而始自斯多噶学派对命题拆分为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开始,这种认识方法就一直被延续。在维特根斯坦和罗素这里表现为逻辑原子主义,由于命题是原子命题的真值函项,所以要确定复合命题的意义,就有必要对命题进行分析,需要把复合命题分析为原子命题。而语言与世界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子命题的意义又取决于与原子事实的存在与不存在的符合与不符合。因此就很有必要对世界进行像命题一样的拆分,而这就需要首先把世界处理为事实的总和,从而才能沿着“世界—事实—复合事实—原子事实—对象”这条路线进行分析,进而才能为他的命题分析的路线提供论据,即“语言—命题—复合命题—原子命题—名称”,这样一来就变得清晰了。因此,维特根斯坦认为:
世界分解为事实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是原子事实的存在
一个原子事实是几个对象的(实体、事物)的结合
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1]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对维特根斯坦所描述的世界的结构做出分析,即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一切发生的事情可以分析为事实,而事实是由原子事实组合而成的,是原子事实的符合状态,原子事实是简单的、不可再分析为任何更为简单的事实,但原子事实又可分析为对象的组合。需要指出的是,正如命题不是字词的简单混合一样,世界也不是对象的简单聚合。对于对象,维特根斯坦继承了弗雷格“简单的东西不能被分析。对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不能进行真正的定义”[3]的思想,认为对象是简单的,不可再对对象进行任何分析。对象的逻辑必然性的存在,为维特根斯坦的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这座大厦奠定了基石。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只具有描述功能,我们对于世界只能去描述,而不能去做出判断。他认为凡是可以说的都能够说,对于不能说的我们就保持沉默,即我们能说的东西中不包含不可说的内容,所以,图像是可说的范畴。既然图像是可说的,那么图像就必须是世界之内的东西,既然是世界之内的东西,那么它的存在就必定要依存于世界。关于世界与图像的关系,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主要有三点:
维特根斯坦认为:
如果世界没有任何实体,那么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就依赖于另外一个命题是否为真。
这样就不可能勾画出世界的图像(真的或者假的)。[1]
我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上述两个命题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图像的存在前提;二是命题的真值与命题意义关系。我们知道,世界是不可能没有实体存在的,因此“如果世界没有任何实体”这一假设就不是真的,从而可以推出“我们可以勾画出世界的图像”这一结论,即图像的存在是以世界有实体为前提的,这也正好传达了维特根斯坦“图像是实在的一个模型”[1]这一观点。既然语言与世界是一一对应的,那么这种对应就必须取决于作为语言对应物的存在。既然世界是不可能没有实体的,那么一个命题的有意义性就与另外一个命题的真值无关,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即一个命题的意义依赖于世界有实体,而不是依赖于另一个命题的真值可能性,只要世界有实体与命题相对应,那么命题就有意义。
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逻辑形式是图像的组成部分。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所描述的逻辑形式是先天存在的,他认为“逻辑空间中的事实就是世界”[1],“为了能够表述逻辑形式,我们必须把自己和命题一起置身于逻辑之外,即世界之外”[1],即逻辑形式是在世界之外的不可说的东西,但不可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逻辑形式就一无所知,而是“逻辑形式自己反映于命题之中”[1]。因此,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即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形式形成的,而图像又是对世界的反映,那么,图像就必须以具备某种固定不变的形式——逻辑形式为前提。
按照自然主义意义上的成像观点,图像是作为实在的模型出现的,这种对实在的描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镜子与成像的关系。这与维特根斯坦的图像是截然不同的,维特根斯坦认为:
一个命题就是一个处在对世界的投影关系中的命题符号。
一切属于投影的东西都属于命题,而不包含被投影者。[1]
由此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维特根斯坦是把世界看作被投影者,而把实在的图像即命题看作是一种投影的结果。维特根斯坦认为根据“在逻辑句法中,标记的指谓决不应起任何作用。逻辑句法无需提到符号的指谓,它只要以表达式的描述为前提,就可建立。”[1]因此,这种投影的结果并不包含被投影者本身,而是被投影者的各种可能性,因为图像不是对实体的描画,而是对事实的描画,投影者本身是不属于事实范畴的,因此,作为事实的图像,就不会是只对现实世界(被投影者本身)的描述,而应该是对一切可能世界(被投影者的各种可能性)的描述。
既然图像与世界是如此紧密相关的,那么是什么使得图像延伸到世界的呢?基于语言与世界是一一对应的,我们由对世界逻辑结构的分析可得到图像的逻辑结构。这是图形能够触摸到实在的充要条件。对此,维特根斯坦认为:
图像是由图像中的各要素之间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相关构成的。
图像中的各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相关联,这也代表着事物之间也是如此相关联的。[1]
这一论述是清晰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这是基于图像是对实在的描画这一理论的,所以对世界组成结构的分析也就相当于间接地是对图像的结构分析,而且由于世界与图像是被投影者与投影的关系,因此,事物之间的关联方式同时是图像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这在维特根斯坦那里表达为共同的逻辑形式,“无论何种形式的图像,为了能够完全地表现实在——正确或错误地——它必须与实在有共同的东西,就是逻辑结构,即实在的形式。”[1]正是由于图像与所描画的世界有着共同的逻辑形式,维特根斯坦才说“图像即是一个事实”并且“图像就是这样与实在结合起来。图像伸展到实在”[1]。因此只有具有共同的东西—――逻辑形式,图像才能与世界结合起来。当然图像不能因此与世界划等号,图像与世界还是有着明显区分的。
维特根斯坦认为“图像与实在的一致或不一致;它是正确的或错误的;真的或假的”[1]。那么,维特根斯坦眼中的图像的意义理论是什么呢?
维特根斯坦认为:
图像所表达的就是它的意义。[1]
这个命题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图像的意义——图像的意义就是它所表达的。因为“只有事实才能表达意义”[1],而图像是对事实的描画,因此图像所表达的也就是对逻辑上一切可能世界的描画,即图像所表达的也是事实,这与命题的意义理论也是一致的,“命题的意义是它与原子事实的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的符合与不符合”[1]。也就是说,维特根斯坦认为图像是对实在的描画,而只有事实才能表达意义,图像正是通过共同的逻辑形式与实在相连接,从而获得意义的。它与命题获得意义的方式是一样的,具体来说即命题的意义是通过分析其原子命题与对应原子事实的符合与不符合,而原子命题的意义又是由名称的联系获得的,名称的意义在于与名称所指存在与否,即“每一个可能的命题都是合乎法则构成的,而且,假如它没有意义,那只是因为我们对它的某些组成部分未给予指谓”[1]。
维特根斯坦认为:
图像通过表现原子事实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来描绘实在。
图像与实在一致或不一致;它是正确的或错误的;真的或假的。[1]
语言只能用来描述世界,语言与世界是一一相对应的,图像是对事实的描画,是基于事实世界的存在而存在的。加之“只有事实才能表达意义,一组名称是不能表达意义的”,因此“没有先天为真的图像。”且“单从图像本身不能发现它的真假。”图像的真值就必须取决于事实世界,即“图像的真假就在于它的意义与实在相符或者不相符”[1],而非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
对于图像的真值,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指出:
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基本命题是其自身的真值函项)
基本命题是命题的真值主目。[1]
这样一来,除了命题的意义是与所对应的实在的存在的符合与否之外,它又更细化了一层。即分析到原子命题,由原子命题对应原子事实,原子命题与对应的原子事实的存在符合则命题为真,反之为假。
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局限,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存在一些令人们费解的东西,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基于世界有实体的图像论存在如下困境:
首先,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弗雷格认为“1+1+1+1”和“(1+1)+(1+1)”这两个表达式有相同的意谓,但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维特根斯坦在后面的命题中从有无所指立场上否定了弗雷格认为有相同意谓的这一观点,然而,他却没有否定弗雷格认为有不同意义的观点。例如,他指出:
提到一个复合物的命题,如果这个复合物不存在,那么这个命题就变得并非毫无意义,而只是错误的。[1]
命题的意义是它与原子事实的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的符合与不符合。[1]
显然,这里提到的意义是不同的,前一种意义应该是类似于弗雷格所分析的涵义的东西,在维特根斯坦这里被表达为描述事态的命题。弗雷格认为意谓是涉及真的东西,而涵义则不涉及,不同的涵义可以表达相同的意谓,且无意谓的句子同样可以有涵义。例如,“张三是一个英雄好汉”,虽然我们不清楚是否有张三这个人,且假如有张三这个人,我们也可能不清楚他是个英雄好汉是否属实,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张三是个英雄好汉”这个句子什么都没表达,它至少给我们传达出弗雷格意义上的某种思想,而这并不需要它有所指。如弗雷格所说“如果只考虑句子的涵义,即思想,那么就不必去探讨句子部分的意谓”[3]。而后一个命题里面的意义应该就是类似于意谓的东西,维特根斯坦这里表现为依附于事实的存在与不存在的符合与不符合。它只涉及真假,而且只依赖于对事实的描述。如果说弗雷格在其著作里面侧重于意谓的探讨方法对维特根斯坦有所影响的话,那一定是存在的,因为综观《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也主要是侧重于对后一种意义的探讨,他在书里面以大量的篇幅对命题的真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命题的作用在于对逻辑上一切可能世界的描述,其意义则在于与所描述的事实是否相符,符合则为真,反之则为假。
这里似乎出现矛盾了,既然基本命题的意义是由名称的连接而产生的,但要确定基本命题的这种意义却又不是根据名称之间的连接关系,而是根据基本命题与其所描绘的事态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令人费解的,除非它论述了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否则这无疑是有矛盾的。
其次,休谟认为“在某一时刻发生的事与另一时刻发生的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2],维特根斯坦也认为属于不同时刻的原子事态是彼此独立的,这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空间的无限性和否定因果律提供了基础。维特根斯坦认为:“原子事实之间是相互独立的。”[1]所以“从一个原子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中,我们不能推断出另一个原子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1]进而“从一个基本命题不能推出任何其他的基本命题”[1]。简单说来即假如“A”和“B”是两个(不是同一个,按莱布尼茨的不可分割者的同一性原理:即凡不可分割的两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原子事实,那么由于“A”、“B”是相互独立的,所以“A”的存在与否和“B”的存在与否是无任何联系的。而在命题6.375中,维特根斯坦又说“正如只有一种逻辑的必然性,所以就只有一种逻辑的不可能性”[1],这在他接下来的例子中得到验证,而此处却给予我们这样一种论述,即原子事实之间是不相容的。而根据前面的描述,原子事实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是不存在任何关系的,这两种观点不矛盾吗?
第三,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两条路线:
1)世界(一切发生的事情)——事实——复合事实——原子事实——对象
语言——命题——复合命题——原子命题——名称
2)世界(一切发生的事情)——事实——复合事实——原子事实——实体——对象
语言——命题——复合命题——原子命题——名称——字词关联
这样一来,似乎名称对应的不再是对象而是实体了,而这也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对象是简单的、没有颜色的等等,那它对应的应该是字词的关联而不该是名称,因为字词的关联中有着跟对象相似的地方,这怎么解释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命题:
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因而它们不可能是复合物。[1]
很明显,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实体”是由对象构成的简单物,它“一定包含有如个别事物、特性和关系等不同性质的各种存在……本身就是某种一切可能世界共有的东西”[2],即它本身就是逻辑上可能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事实世界所特有的某种东西,它独立于发生的事情而存在。它与对象的一种区别在于“世界的实体只能规定一种形式,而不能规定物质的属性”[1]。而物质的属性是通过命题对对象的配置实现的。然而这些都不能说明名称没有指谓实体。
最后,既然维特根斯坦所谈论的对象和实体都是简单的、是一种逻辑必然性的存在,我们在事实世界中找不到一个称为对象或者实体的东西,而后面又说名称指谓对象,那么名称是如何指谓这种形式上找不到的东西呢?这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这里的名称同对象是同一类东西、要么维特根斯坦谈论了两种不同的对象。同样,实体也必须有两层含义,既指一种形式、也指某种存在物,否则,它就是矛盾的。
综上所述,从逻辑史看,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开辟了研究语言的新思路,虽然这种思想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种思想在历史上的出现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并且这种积极的意义在当代并没有完全丧失殆尽,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种逻辑思想在逻辑学中的作用。在维特根斯坦的图像理论中,他把语言与世界一一对应起来,认为我们的世界是通过我们的语言以命题的方式实现的。而对于语言,维特根斯坦坚持“对于不能说的我们要保持沉默,对于能说的我们一定要说清楚”。维特根斯坦主张对于世界之外的东西保持沉默、对普遍本质、理性、确定性是持肯定态度的,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图像理论,运用拥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观点,把图像与世界很好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得出语言可以表述世界的观点,这也是维特根斯坦反对语言私有的一个重要论证。
[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Has the World Substance?——The problem of Wittgenstein’s picture theory
HU Huai-liang,YANG Xiao-jun
(Philosophy Depart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
Wittgenstein’s picture theory is based on substance.The world is all that is the case,and the world is the totality of facts,not of things.Language and the world are corresponding,and a picture is a model of reality and a drawing of the fact,so the picture itself belongs to the fact category.Therefore,if we use logical atomism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then it is equivalent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s of picture and proposition.However,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re is some problems of Wittgenstein’s picture theory.
Wittgenstein;picture theory;problem
B016;B085
A
1674-8425(2011)08-0072-05
2011-06-30
胡怀亮(1975—),男,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逻辑学。
(责任编辑 王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