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探索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以福州大学建筑学院为例
林舒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福州大学从建筑学院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在分析建筑学院专业特殊性的基础上,把专业学习实践与党员教育培养相结合,构筑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和实践创新三大平台,有的放矢地做好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筑学院;党员教育培养;途径
近年来,福州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等方面均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学生党员发展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建筑学院学生党员数量仍低于学校的平均水平,党员发展中仍存在薄弱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因此分析并查找建筑学院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各党支部在对党员进行理论教育时未能完全脱离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育方法上主要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比如党校一般以讲座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而党支部会和党章学习小组等往往通过读材料、念文件的方式按照上级党组织指定内容进行理论学习;而在教育内容上,基本以党章和新近会议文件为主,较少涉及类似《共产党宣言》等经典理论著作,缺少对基本理论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很难真正地将基本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认识,更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换句话说,目前的理论学习很多是“以会议传达会议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大部分学生都在应付理论学习,将上党课作为一次任务来完成,学习心不在焉,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讨论敷衍了事,理论学习实效性差。
近年来,建筑学院对学生党员的管理日趋规范化,但除了诸如发展时间、转正时间、思想汇报篇数等基本信息的维护以及入党宣誓、志愿服务、学习帮扶等常规活动外,对党员的思想状态关注不够,联系人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存在粗放式管理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党员队伍不断扩编,而辅导员则忙于完成越来越多部门下达的事务性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担任联系人的支部书记及学生党员自身理论、经验不足,对许多社会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宣传党的理论和引导其他同学时缺乏底气,只能成为党员材料的整理者,不能成为党员成长的引路人。换言之,党员的教育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建筑学院的两个专业是理工科、人文和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学院学生既具有理工科吃苦耐劳的特点,又具有艺术学科个性张扬的特点。学生对专业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专业理论性少,技能性强,常外出写生实践,与专业老师接触频繁。专业的这种特殊性也为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其一,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学生热爱专业,为设计专业技能训练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为达到设计效果的美观,不厌其烦地加以细节修饰甚至重画。但政治意识淡薄,对于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认为毛概、马哲等思想政治教育课枯燥无味,不愿意学,这使得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较低;对于高等数学、英语、工程力学等基础课,学生也同样缺乏热情,导致期末出现大面积挂科现象,不得不推迟发展或延迟转正,这也严重影响了党员发展的进程。
其二,重个性发展,轻组织纪律。专业学习要求具有创造力,鼓励发散性思维,课堂授课往往采取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的形式,学生外出写生练习也是分散进行,因此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热衷于追求个性发展,不喜欢教条死板的事物,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相对淡薄。另外由于专业教学经常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多,也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个别专业教师自身组织纪律性也不强,认为“上课迟到没关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专业技能第一,这也为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创新党员教育培养的途径要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把专业学习、活动融入到学生党建中,构筑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和实践创新三大平台,鼓励学生党员学以致用,发挥专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放矢地做好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创新教育培训形式
为保证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在理论学习中可将枯燥无味的理论内容转变成通俗易懂的纪录片、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提高可看性;开展“十分钟党课”活动,由学生党员选择指定课题上台宣讲,发挥主体性;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主题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促进互动性;开展吟唱主旋律歌曲、模仿伟人的方言朗诵经典语录、演讲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增强趣味性;宣传先进人物和优秀学生党员的成长经历、主要事迹,诠释先进性。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推进党员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2.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笔者认为:部分党员对教育培训关注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认为教育培训内容陈旧、僵化,过于理想化,过于宏观,在实际生活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在选择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时,要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除系统地讲解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外,还应增加时事的讨论学习,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另外在内容上还应根据学生党员在大学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予以调整,如针对低年级党员,应侧重于端正入党动机,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在学生中发挥表率作用;而对毕业班党员,则应以帮助班级同学顺利毕业就业作为中心工作开展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党员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党的基本理论来探讨、解决现实问题,也可就人文校园建设、学风建设、后勤服务等内容进行讨论,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对国家和学校发展的责任感。
针对建筑学院学生自我意识强,追求个性发展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在教育培训中融入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内容,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党员下基层就业;以观看求职视频等案例教学的方式或社会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对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素质的一般要求,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础上分析自我,合理定位,以考研、出国深造或就业为目标,根据个人实际与目标间的差距,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和求职技巧,增强学生党员的竞争力,实现党员的个人发展。
3.丰富教育培训载体
建筑学院专业课实行选课制,上课地点分散,且学生常外出写生实践,时间上也难以协调,经常大规模召集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训有较大难度,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网络、手机等载体,就能突破教育培训中空间及时间的限制,实现党员教育的及时化和经常化,提高教育培训的成效。
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借助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以网络党校为主体,开展党课培训、理论学习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党校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设立支部qq群,畅通信息交流渠道,进行网络支部生活,传送学习资料和文件,及时收取在外实习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开通党员微博,随时随地记录学习心得,分享志愿服务等实践体会;开展“虚拟重走长征路”,“开发网上红色旅游路线”,“网络祭扫烈士墓”等活动,搭建网络实践平台。
其次开设手机党校,充分利用手机100%的普及率,将时事热点、党建工作最新动态、党员入党纪念日以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的短信形式定期发送,保证了全体学生党员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参加理论学习,实现及时化、经常化的教育培训。同时学生党员也可以通过短信回复等方式,将个人的意见、建议进行反馈。
1.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建筑学院的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他们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中能够充分发挥辅导员所不具备的专业优势。建筑学院于本学期实行了导师制的改革,以小组教学的形式进行专业授课,因此选择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教师担任学生的专业教师,让他们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解决党建工作人手不足的矛盾,充实党员教育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不仅能成为学生党员专业上的导师,也能成为思想上的导师,通过他们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言传身教,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道德素质放在同等的位置,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在分析设计作品的同时,教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授业务知识的同时,传授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在专业上有所提高,在理想信念上有所收获。
2.拓展年级交流渠道
建筑学类学科注重经验与理念的传承,这就要求高低年级间要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建筑学院实行导师制改革后,大二、大三、大四在同一间教室进行专业课授课,这无形中拓展了年级间交流的渠道。切实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专业学术活动为载体,通过高年级学生党员现身说法,让他们将对党的认识与个人实际相结合,把自己的入党历程、成长经历与低年级学生交流沟通,这无疑也有助于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共鸣,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实践出真知,党员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精心策划主题实践活动,把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党员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
第一,以参观访问为载体,提升党员党性。引导学生利用外出写生采风的机会,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建筑学院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安排参观红色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建党的光辉历程,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手绘祖国山河,勾勒英雄人物,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又提高他们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增强党性觉悟的目的。
第二,以专业实践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开展学术讲座,多渠道地鼓励学生党员参加“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挑战杯”等科研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三,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提升社会责任感。依托党支部和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服务,运用专业特长前往中小学支教,教中小学生画画,让学生党员在享受专业乐趣的同时,也享受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乐趣。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农村调研,参与有关教师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科研课题,推动学生党员走进农村、了解农村,让学生党员直接服务于农村建设,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党的宗旨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党员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
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相对理工科大学生而言,建筑学院的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其专业特殊性和复杂性,只有准确把握他们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发挥专业特长,不断探索增强党员教育培养实效性的新途径,才能在学生党员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1] 李秋夫,张立红.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的特点与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3536.
[2] 邹志强,邵荣.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下半月,2009(5):149150.
[3] 李文学.成都移动建成四川首个手机党校[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4):13.
[4] 李海冬,李瑶.独立学院艺术生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传承,2008(10):56.
[5] 魏玲玲,邓剑刚.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创新[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1):10.
[6] 温多红.高校党课教育中渗透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40.
[7] 冯瑞晓.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9(11):240.
G645
A
林舒(1983),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