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在审计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思考
王宏伟
针对我国目前审计教学存在的缺陷,应进行审计课堂教法改革,实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方法相结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发挥才智的空间,以期提高审计教学质量,为社会各界培养符合规定要求的专业人才。
审计;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审计学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随着我国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为了适应我国对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创新审计教学方式,实行审计案例教学法,突显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多种技能的学生。
我国审计教学虽独具特色,但仍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审计课程设置要求必须学生开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等会计专业课后开设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具有熟练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会计核算和分析方法能够准确运用并灵活理解。这种多元知识的要求造成审计理论教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机械的记住某种业务处理过程,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处理以及会产生什么后果,也不知道如何通过各种审计方法查找出错误。
(二)审计实务教学环节难以高效开展
审计实务资料主要建立在已存在、可获取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资料,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目前现有的审计教材基本上都是将会计处理中某处错误结果单独列示出来作为资料,然后要求学生纠错防弊,这样的材料只能提供改错之用,并不能真正达到提高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传统教学方法具局限性
传统教学基本局限于理论研究,内容枯燥,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审计视野的局限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的培养、潜能的开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了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该推行审计案例教学法。
一是变注重理论知识为注重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中,通过提问、练习等常规方式增强学生对审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案例法是以案说理,特别是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由审计案例总结规律及需要掌握的知识,其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运用知识。例如在学到“审计风险模型”理论时,因学生难于理解,可使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营风险对审计的影响,分析要点示例如下:从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对审计可能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如分析“竞争者提高了关键财务和管理人事的薪酬”的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是竞争者,对审计可能的影响是:决策和信息处理的可靠性可能下降;人工成本的分配可能需要调整;应计职工福利可能需要增加。分析“由于原材料产地的气候恶劣导致上等原材料发生短缺”的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是供应商,对审计可能的影响是:在标准成本计算公式中废料率和损耗率可能上升,可能产生与购买承诺有关的计价问题。分析“顾客所处行业正处于衰退期”的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是购买者,对审计可能的影响是:应收账款可能不能以原账面净值收回,可能需要增加坏账准备。分析“顾客的需求发生变化,需要改进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的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是购买者,对审计可能的影响是:库存存货可能陈旧和过时,导致可变现净值下降。分析“销售渠道发生改变,从零售商店销售到网上销售”的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是购买者,对审计可能的影响是:现存的销售渠道可能需要关闭,带来重组成本。分析“产品的关键专利即将过期,没有重大的可申请新专利的技术进步”的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是进入市场的新竞争者,对审计可能的影响是:对于生产产品的资产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企业可能无法持续经营。分析“进入市场的新竞争者在技术上领先”的经营风险,风险的来源是进入市场的新竞争者,对审计可能的影响:是投资需要计提减值准备。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是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多向交流。案例法教学要求学生在接到案例后,先要进行调动知识储备的思考,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同时要求教师随时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必须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到鲜活的观点和解决方式。这种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教学总体形式,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利于教与学双方各自知识水平的提高。
三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思维空间,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求者,学习内容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通过案例教学的后期个人讨论和小组讨论,还可取长补短,相互得到激励和提高。
(一)改进教材建设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48个新审计准则,因此,应及时编写与新准则相配套的教材。该教材要较好地体现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每一节都应有一个贴近教材,贴近社会实际,与本节所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在“评价与思考”中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兴趣。每节正文中还应穿插若干小案例。同时在教材中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二)课前准备工作
1.案例的选取。选取案例应考虑以下因素:(1)理论联系实际。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去粗取精,编写具有实用性的审计案例,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典型性。教学案例应起到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审计实务涉及到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的领域,案例选取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事项。(3)思考性。教学案例要有一定的难度,且具体、生动、形象。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问题和要求都环环相扣、有的放矢,便于学生思考。(4)实用性。教学案例来源于实践,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整理而成,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5)可以根据我国的经济环境对国外经典的案例进行改进。
2.课前准备。课前教师主要是精选审计案例,精讲剖析审计案例的相关知识。案例教学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案例教学前应把该节课的教学案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熟悉案例,查阅资料,写出分析提纲,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三)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审计学课堂讲授采用“案例→理论→案例”的方式,即先展示案例,然后在讲解理论的过程中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讲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时,介绍“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案例,先讲解案例内容,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与评估、监督、和信息与沟通5个方面对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介绍。这样学生从沃尔玛公司的管理方式中得到启发,基本了解了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步:首先教师导出问题,引出要讲解的理论知识。其次教师给出与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紧密相联的案例。然后教师讲解理论。教师层层推进,详细讲解理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出准确结论。这样,学生既弄懂了理论知识,又逐渐明了之前产生的疑问。最后讨论分析案例。这一步重点解决的是对举出的案例进行讨论、辨析。在讨论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对观点不一致的学生允许展开辩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和环境。教师进行分析案例,归纳总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1.建案例库。通过参加审计局、会计师事务所查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案例。使用高校优秀教材中的案例。教师自己设计教学案例。通过校际合作,交流教学案例。
2.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信息量丰富,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又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方法有问题启发、情景设置、课堂讨论、实物演示、史实介绍等。对基本原理、研究热点、前沿性的理论问题采用启发诱导方法、比较法,并以实例论述。对具体内容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予以讲解。讲解中采用PPT教案,对掌握、理解、了解内容应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介绍学科新成就、新发展,这可以加强学生理论理解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授课中还可以采用快乐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此外,该课程还可以采取集中辅导、电视录像、网上答疑、电话咨询、浏览器等方式进行强化教学。
4.对学生建立案例学习考评制度。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突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控制。每次案例教学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量化打分。对统一考试内容实现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效能,切实发挥激励和自我诊断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考核效能。
G642
A
1673-1999(2011)06-0191-02
王宏伟,女,内蒙古人,河套大学(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财经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审计专业。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