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孤独的“水性”——解读沈从文湘西作品的“水性”

2011-08-15 00:44:50王玉霞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沈先生水手女孩子

王玉霞

(翠景东方小学,广东中山 528400)

水,在中国思想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蕴。先秦的哲人们,早己认定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有着共同的原则,并对滋润生命的泉源——水,赋予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内涵。水的柔弱不争,启发了老子“出世无为”、“上善若水”的哲学理念;水的流动不居,触动了孔子对“不舍昼夜”的时空变迁的感慨。由此可见,水已渗透到人类文化的深处,不单是一种简单的、客观的物质形态,撩开她物质的帷幕,便可发现一个神秘的、精神的世界。

前人的研究中很多人都关注到沈从文的作品里到处都洋溢着汤汤流水,于是关于沈先生的作品与水的关系的研究也多的不胜枚举,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不外乎:1,沈从文对自然的关注,对自然野性的生命形式的关注都与水有关系;2,“水启示他不息向前,否定旧我,放大自己;3,水的柔濡和强韧养就了沈从文的性格和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人生态度;4,还有论者以孔子的那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指出水意象的“智慧”象征意蕴。

因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水,水带着人们的主观愿望,便有了不同的意味。但只看那身边或急或缓的河流,看着流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偶见有人在河边小钓,亦或是望见三五小孩在浅水旁嬉水,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从容淡泊的情怀,而决非上述那些“名垂千古”的“哲学思想”;发现偶有风过,几片落叶落入水中,随水飘去,让人伤怀的是那份旷世的“孤独”。就因为那几片寥寥落叶,更衬出水的孤独了。

笔者将从“宁静”与“孤独”两方面来解读沈从文湘西作品的“水性”。

一、宁静

沈从文湘西题材的作品中的人、物、景大多活跃在水边,沾染了水的灵性,水的空寂,在毫不察觉中水的那份宁静与孤独也糅合着作者的情感跃然纸上,让读者油然而生无限向往之情。沈先生与水有关的经典之作有《边城》、《三三》、《湘西书简》、《湘西》。这些作品正如沈先生所说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沈从文生活在水乡,以水为伴,于是水训练了他的想象力;水教他切近生活原态,浸入生活底层去亲近和认识各式各样奇异的人生;水给他的作品带来流动的乐感和宁静,孤独的格调。在沈从文那里,水已超越它自身的物质形态,它已不单是一种感官对象,也不单是写作的材料,它是一种主观的形式,一种生命的象喻。沈先生借助于对水的观察,来实现对生命的直觉;借助对水的性态的把握,去洞悉生命的内蕴。同时,又把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注入长流,使之更加绚丽多姿。水成就了沈从文,沈从文成就了水。

沈先生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一个广阔的空间,用平铺直叙叙的方式勾勒一幅幅生活或悲或喜的原生图。这些原生图使人欣赏起来是多么的平易近人,看着感觉好像身边的邻家事,可是在平淡之中,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已经悄然突出,发人深省。读了沈先生的作品,觉得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几个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不用深查,我们就可以随处感受到作家对水及其所蕴含的意味的钟爱之情,其不惜笔墨,为的就是通过水此种洁净而无瑕的事物来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把握。

沈先生有关湘西的作品,大多都发生在水边。可是沈先生这样善于运笔的性情中人,面对湘西的水,似乎有一些“词穷”,“透明”“静静”的字眼在文中反复出现。“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算。”

沈先生笔下的水不着眼于水的“惊涛拍岸”的磅礴气势,他笔下的水,或为清泉一泓,或为湍流奔走于深涧,皆清亮可喜,动水激起层层水雾,如梦如幻,静水中白石游鱼历历可见,如浮在空气中。无论动水或是静水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干净透明。因为干净故无多少欲望,因为透明,即便是再野的水也带着一分宁静与从容。

就是这样干净、透明的水滋养着湘西这一方人、一方物,这一方人与物便也带着水的“从容”世代宁静地生活着。“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逼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皆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都停止了工作,向锣起处望去。”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乡村生活画,声音多却不嘈杂,处处显示出生活的实在,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不攫然神往么?

作者心中宁静,故能静下心来捕捉这一画面,心中无欲望故能从这些夹杂着多种声音的情景里捕捉到“迫人心扉”的宁静。

水边的桃花、水车、吊脚楼,皆因这水,虽妖娆,却不张扬,虽然喧嚣却远离了城市的欲望。只是通过那悠悠流水把那份亘古不变的“宁静”传递给了后来人。

“水手”这一名词一直活跃在沈先生的笔下。他们或年弱,或年迈,或强壮如牛,或骨瘦如柴,皆是为了糊口,终其一生在水里摸爬滚打。然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有了钱,就上岸去吊脚楼吃荤酒,没钱了又重新回到船上为了几角几分钱大把地卖力气。

“不问所过的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 ,笑,吃,喝。”

瞧,这就是沈先生的风格,即便同情水手的贫穷,低贱,也不把同情的泪水洒在纸上,只是从容地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然正是这份从容,却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

沈先生最会描写女孩子静态的美了。傍水生长的湘西妹子如:十五岁的萧萧、十五岁的三三、十五岁的翠翠,这些女孩子一律是十五岁,一律是黑脸,长眉毛,小嘴,长辫子。十五岁的年龄应该是奔跑在田野上,谈笑在同伴间,欢笑在小河边。然沈先生并没有刻意去雕刻这些女孩子这些动态的美,却用从容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女孩子宁静的生活。

翠翠除了坐在门外大石头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还有就是带着黄狗在溪边看各路渡河人的新花样,听渡河人的闲言,再有是到镇上看捉鸭子比赛;萧萧的任务是为丈夫编小小笠帽玩,带丈夫到野外采野果子吃;三三的活是在水边摘金针花,用绳子结连环玩,跟鱼塘里的鱼儿说话,随母亲到堡子里送鸡蛋……

这些青春靓丽的生命远离了城市的欲望,过着宁静如水般的生活。如果心不静,怎能把这生活过的“波澜不惊”呢?

因为这宁静的氛围,淳朴的乡俗,就连那些住在吊脚楼里,吃“四方饭”的妓女也变得有情有意了。

这些活跃在沈先生笔下的人或物,虽然命运不同,身份不同,但是他们一律都很“从容”,都是很实在地活着。

二、孤独

不管时间如何流走,不管世间风云如何变迁,水依然是或急或缓地向前流去。这一路流去,也途经繁华似景,也偶遇落红与船只,但是这些对于水而言也只不过是惊鸿一瞥,他们都有各自的去处,不会陪着水一路向前,向前,说到底,水的这一份“不舍昼夜”的执着依然是孤独的。

我想沈先生也是深知这水的孤独,记得他说过“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这是一句真话。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然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因为有着和水一样的孤独,沈先生的作品中,词语闪烁间,喧闹间,姹紫嫣红间,轻描淡写间,浓墨涂抹间,总隐藏着,或张扬着或深或浅的“孤独”,在这或浓或淡的“孤独”里寻找美丽。

都说女人如水,她们有着水的轻柔,有着似水的韧劲,所以作者的作品中,总也少不了水和女人。而在作品《三三》和《边城》里,作者笔下的女人把水的那份“孤独”展现地淋漓尽致。

作品《三三》,《边城》都是描写发生在水边的故事,作品中那迫人心扉的孤独,让人无处可躲。作品《三三》《边城》中,三三、翠翠是美好的,同时又是孤独的。当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孤独尤现突出。三三、翠翠都是15岁,15岁应该是热闹的,所以作者在作品中,也多处洋溢着热闹,但是这热闹不属于15岁的三三和翠翠。三三随同寡母住在碾房,翠翠随同祖父住在溪边的塔下。他们家周围皆是小河流水,风景宜人。

“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送队伍上山,站到小山头,目送那些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不能和同龄人玩耍,却只能与小动物说说悄悄话,而这小动物却也很忙;偶见有热闹便执着地追上去,且目送那热闹远去,然后再独自品尝那已然逝去的热闹。

作者笔法之高明正在与此,不说孤独偏说热闹,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到这热闹背后的孤独,然这孤独却让15岁的女孩子来承受,任谁看了,都顿觉心中酸楚。小女孩子生长环境的孤独与水的孤独有什么不一样呢?

然这并不能道尽作者心中的孤独。作者曾写道“这种多数人真是为生而生的。但少数人呢,却看得远一点,为民族为人类而生……我们应当莫自弃,也应当得把自己凝聚起来!”

作者心中志向高远,是属于那些“为民族为人类”的那一类。这一类人虽然活得充实而又光辉,但是在那个年代,理解他们的人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同他们站在同一个战壕呢?说到底他们仍然是孤独的。

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女孩子心中萌芽的爱情来传达自己那一份不被人理解的事业。爱情是多么让人陶醉的事情,可是三三和翠翠的爱情也是孤单的很,仿佛那情那爱只属于她们自己,与其他人是不相干的一件事。

15岁的女孩子对于爱情似懂非懂,却是已经到了要谈婚论嫁的年龄。三三不能称为爱情的爱情是管事先生取笑产生的,翠翠的爱情是爷爷提醒,大佬、二佬唱歌唱开的。于是女孩子心中便有了朦胧的爱情,然这份感情只能深深埋在心理,却是羞于道与外人听的,只能是“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

爱情在心中还没有热乎,便随风散了,又只剩下孤零零的女孩子了。“三三站立溪边,眼望一泓碧流,心里好象掉了什么东西,极力去记忆这失去的东西的名称,却数不出。”

很平淡的语言,读来却非常想哭,好像“四两拨千斤”一样,这平淡的语言一下子触到了内心最柔软处,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最孤独的时刻。

都说沈先生的作品写的美,可是这么美好的东西,看了让人热泪盈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生悸动的就是作品中那如影随形的孤独。

沈先生的笔下,少不了如花绽放的少女,更少不了在浪里搏击的水手。沈先生的作品《湘西散记》与《湘西书简》中描绘了辰河里30多万水手的众生相。笔下的水手非常廉价,皆身手敏捷,有胆量,有气力,有经验,且一律不好好说话,非得像骂人那样说话,必得带些“野”字。

别看作品中,水手这么廉价,粗野,但是沈先生在行文中,多处出现了“寂寞”的字眼。“或一无所为,只是不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谈谈天的,则莫不提了桅灯……”

想想看,在无尽的黑夜里,一个人提着一盏昏暗的油灯步行在泥泞路上,那孤单的背影在昏暗的灯光下,且行且停,那忽明忽暗的灯光由远及近,又由近致远。这不是孤独,是什么呢?

长行在水上,感受最深切地就是那无休无止的“静”了。

“船停了,真静。一切声音皆像冷得凝固了,只有船底的水声,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

这样静,沈先生作为一个坐船人,第一次就感受到了可怕的孤独,“现在我方明白,路上危险到没有,却只是寂寞”。偶尔地旅行于水上,对于这静得可怕的“寂寞”就如此恐 慌,而水手却是常年累月地随船上行或下行,那份寂寞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是往返于同一条河流,肯定不会惊艳水边的奇花异草,山的俊俏突兀,甚至于对“险象环生”的水也不再有激情了。水手们生存的环境是寂寞的,生存的方式就是摇橹,即便是大雪天,两毛钱就得要从天亮拉起一直到天黑,遇应当下水时,便即可下水。说到底,生存的方式也是寂寞的。对于这些水手,最大的快乐也不过是多吃一片肉,多吃一碗饭,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拿钱去吊脚楼找女人。他们愉悦身心的愿望也是寂寞得让人如此心伤。

沈先生的作品里少不了吊脚楼,更少不了那些唱着小曲,烧着小烟的从事人类最古老行业的“妓女”呢。沈先生笔下的妓女皆有一些情谊。“‘我等你10天,你有良心,你就来'说着,嘭的一声把格子窗放下了。这时节眼睛一定已红了。”如果只看这句话,你肯定以为是正在话别的小两口呢。

谁能想到这样有情意的话语,这样撒娇的动作却是出自一个妓女之言、之行。“妓女”这份职业本就没有尊严,不能像普通的少女那样爱一个人,如果爱上了人,便也离悲剧不远了,古有“杜十娘”的“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这些艳丽、聪慧的女人皆因这“情谊”寂寞地死去。

现在这份情意又使这些住在吊脚楼的“妓女”们美丽地寂寞着。这份职业注定了她们悲剧的收场。

“直到病倒了,毫无希望可言了,就叫冒伙们用门板抬到哪类住在空船中孤身过日子的老妇人身边去,尽她咽最后一口气,死去时,……土里一埋也就完事了”

沈先生作品中的水手与妓女的命运是相似的,这两类人在苦难的生活中,互相慰籍着。片刻的欢愉,换来的却是更难耐的寂寞。我想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指处吧,作品中的文字就像那弱柳拂风般不着痕迹,却已经在读者心中把孤独的种子播下了。

沈从文不愿在一个固定的或别人派定的公式中终其一生,而是“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看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比让命运来处置我更合理一点呢还是更糟糕一点?”(《从文自传》)这是主体性的生命,是创造力旺盛的生命。也正是对生命的这种体认,使得作者以宁静、孤独的眼光来审视“湘西世界”的三三、翠翠们,妓女、水手们,那种仿佛悬浮于时间之外的蒙昧生命。

水流动不居,它不像山峦那样耸立于空间某一点上,静穆、凝重,而是在不可逆的时光中,听从远方的召唤,寻找山外的世界。它的流淌从容不迫,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就了水的宁静。它不时调整、改变自己的运动轨迹,永远执着地向前,不为飞舞的芦花停留,不为细枝上跳跃的水鸟所动,在水的前行中,它卓尔不群地孤独着。在长途跋涉中,水在从容、宁静中孤独着,在孤独中彰显着它宁静、执着的追求。这不正是沈从文生命历程的写照吗?

[1]沈从文.从文自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2]谢敬钧.如水柔弱,似水强韧——试谈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水情结[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4):11.

[3]沈从文.边城[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34,392,394.

[4]沈从文.湘西散记[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80,86,94,95,100,171,180,220.

猜你喜欢
沈先生水手女孩子
小水手的歌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20
女孩子的钱都是怎么花光的
意林(2020年5期)2020-03-31 13:26:01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会飞的沈先生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趣味(语文)(2018年10期)2018-12-29 12:28:28
幸运的水手
水手出海
幼儿园(2017年14期)2017-08-03 17:36:18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努力?
海峡姐妹(2016年1期)2016-02-27 1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