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珊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510650)
应用文是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办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重要文体。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能力训练课,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是一门基础课。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掌握较扎实的应用写作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为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目前,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容乐观。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属于三本层次,录取到的不少学生高考总分不足300分,语文基础薄弱,写作能力差是可想而知的。应用文教学一直被人喻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教材内容陈旧、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师生缺少互动。如何提高应用文的教学效果,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就成了当前摆在应用文写作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有言:“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因此,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不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应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1)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由于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0.5+0.5”或“2+ 1”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甚至两年,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知识,致使应用文写作课的课时甚少,大部分学校在应用文写作课的安排上只有半学期,有些甚至作为选修课来安排。因此,讲完每一种文种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挑选,适当地调整教学顺序。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应用文教学的特点,把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划分为五个部分,即概述、日常应用文书、事务文书、公务文书、经济科技宣传类文书。
在既照顾到面的基础上,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选择不同的侧重点,选择那些实用性强,与学生专业息息相关,能满足学生今后工作和日常生活对应用写作知识需求的内容。比如文秘专业学生应以公文等文体为写作教学重点;法律专业应侧重法律类文书比如“诉讼文书”、“仲裁文书”的学习;市场营销专业侧重“产销合同”、“市场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等;财经专业侧重“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商品广告”、“经济合同”等。
除了联系应用文写作教学实际、学生的专业实际,还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可根据学习时间段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总结,也可根据学院活动来安排教学进程。比如学院每年11月份会举行招聘会,这个时候可先教求职信、个人简历之类的文书;在每年5月份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可教海报、通讯等文种。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切合实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易于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教学案例的典型性、趣味性
当前使用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多为通用教材,知识体系“繁、难、偏、旧”,没能很好地结合市场实际和专业需求,书中刊载的范文与上世纪80年代的教材如出一辙,与社会脱节,缺乏典型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范文,到各部门收集、复印一些文件,用相机记录下社区宣传栏、公共场所张贴的通知、公告,甚至亲自执笔,供学生借鉴参考。比如在讲到贺信时,适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60周年,笔者亲自执笔发送了一封贺信,正好可以拿来作为范文讲解;在讲到聘书时,网上流传着几封讽刺周老虎的聘书,格式规范,内容翔实,语言极其幽默、诙谐,学生在娱乐之余,也掌握了聘书的写法;在学习消息时,拿最新的《广州日报》作为范例,在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关注时势的同时,又使他们掌握了写法。
(3)教学方法注重创新
在备课时,教师设计讲授的内容要少而精,要改变传统教学“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批改讲评”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和“讲解、举例、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的教学方法。要根据现实生活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或生活、工作中有用的情景导入新课,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的培养,真正地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行政公文时,引导学生组成发文机构和收文机构,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从文件起草、核稿、签发、打印、装订、用印、传递、收文、批阅、归档等进行流水线作业,共同完成任务;在讲“广告”、“说明书”时,要求每个学生从电视、杂志、报纸上收集几则广告和产品的说明书,然后在课堂上作为该产品的代言人作广告,介绍产品性能、特点,并要求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神态,介绍完毕后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评论,指出谁家广告做的好,谁家产品性能好值得信赖;在学习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时,召开以“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主题的研讨会,同时完成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写作;另外利用笔者在院报担任主编的身份,鼓励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中当小记者、写消息、通讯、简报并积极向院报投稿。由于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动脑、动手,又动口,克服了以往教学学生“只听不动”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要将比较法贯穿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始终。由于应用文种类繁多,其结构、格式、语言大同小异,记忆起来比较容易产生混淆,教学中运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种间的共性与个性的特点。比如公务文书中的请示与报告,函与批复,都可用于表彰的命令、决定、通报,以及日常应用文书中的请柬与邀请函,事务文书中的专题总结和调查报告等,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只有通过相互比较,才能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善于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直观性、形象性、形象性的多媒体进行教学,音、色、图的结合,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消息、会议纪要时,将一些会议的实况录像、新闻采访录像、社会现象报道等“嫁接”到课堂上,在可看、可听、可感的共同作用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在教应用文文体的格式时,将不同的应用文文体制成PPT模板,将看似复杂的写作格式简单化,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设计在线问答、学习心得、思考与练习、课外阅读拓展、优秀作品展示等板块,方便学生自学和师生交流。
指导学生善于捕捉和挖掘与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写作素材,如学生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打交道,校内校外的,文娱的,文化、艺术的,科技、教育的……只要有活动,应用文写作就有用武之地。这样,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写军训总结、读书计划、招新公告、篮球海报、赛事报道等。同时,通过举行征文大赛、演讲比赛、报告会、采访、办板报、模拟法庭等丰富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延展和深化,增加学生写作密度。除了在课堂学习以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如农民收入、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待遇等)到附近工厂、商店、农村、街道、市场、学校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材料,结合课堂教学,写新闻报道、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广告等,从而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当然,写作实践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进行专项训练,也可整篇写作;既可格式模仿、结构训练,也可编写提纲,病文修改,优秀作品赏析。
除了多写多练,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作业的修改与讲评。对学生写好的每一篇应用文,小到标点符号,词语搭配,大到篇章结构都应进行仔细修改,并及时讲评。对于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提出积极的建设性意见,教会学生修改的技巧和方法。这样经过学生写作、教师讲评、学生再写反复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育学家王尚文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应用文属于语文的范畴,它语言平实、浅显,大多格式化,讲求实用性和功效性,尽管较之文学作品,没有文学作品中刻画的那种人物形象的典型美,描写的景物变化的自然美,抒发的温馨浪漫的情感美,但它有其自身独特的美。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意识地挖掘应用文中的审美元素,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阅读应用文,学会自觉揣摩、体味语言魅力,继而在应用文写作中创造美的言语。
应用文尤其是公文,要有得体的语言。上行文要有必要的谨慎、恭敬;下行文要措辞明确、果断,带有居高临下的指令语气,以体现上级的尊严和权威;平行文要礼貌、平等,不能傲慢和自卑。与之相对应的开头语、结尾语、称谓语、经办语、谦敬语、过渡语都有鲜明的身份色彩。比如“兹、今悉、欣闻、业经、亦、荷、妥否”等字词,虽然在字典上能查出它们的意义,但是它们所蕴含的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的细微、复杂的情味只能去感受。此外,应用文精确的用词(比如挪用、占用、滥用等,语义十分明确,不可随意替代),简要的内容,精巧的结构,气势恢宏的气势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元素,教师要善于抓住,学会利用。
阅读应用文写作名篇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如报纸上刊载的调查报告、通知、公告、计划、启事,甚至药盒里的说明书、大街上散发的各类广告、传单等,无论是行文的目的、文章的立意、材料的选用、结构的建设、表达的简约,还是对读者的期待,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用来模仿借鉴。学生通过大量名篇的阅读,渐渐体会到这些文章的语言运用,慢慢产生语感,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从而写出具有不同语言特色的应用文。
总之,应用文教学要在“应用”二字上做文章,既要有课堂教学,也要有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从社会中学,从参与中学,从实践中学,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案例解析,加深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巧设练习,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得扎实、深刻、有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从而提高应用文运用能力。
[1] 黄干才.实用写作[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
[2] 牟 瑜.应用写作[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3] 孟海泉,刘小霞,龚 雯.新编应用文写作实用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
[4] 汪继东,江海瑶.高职应用文写作语感训练的策略[J].文教资料,2010,(22):74-75.
[5] 杨长征.应用文教学不应忽视审美教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S2):261-263.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