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经》中的构词构形语素*

2011-08-15 00:43邹伟林罗晓林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贤者单音节构形

邹伟林,罗晓林

(1.长沙学院,湖南长沙410003;2.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生经》中的构词构形语素*

邹伟林1,罗晓林2

(1.长沙学院,湖南长沙410003;2.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中古时期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加剧,构词方式日渐增加,其中附加构词构形语素构成新的双音节词的形式也蓬勃发展起来。本文着重讨论《生经》词汇中的构词构形语素,以期为全面研究汉语构词法提供一些素材。

生经;词汇;构词构形语素

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从上古后期开始,汉语词汇就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复音词的数量不断增多,构词方式也不断增加。进入中古时期,这一进程大大加快,程湘清《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曾研究《世说新语》中的附加式复音词,共有九十八个,其中前缀包括“阿、相、可、第、有、畴”等,后缀有“然、自、子、者、尔、而、若、之、当”等。由此可见,附加构词构形语素构成新的双音节词的形式在魏晋六朝己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所谓构词构形语素是指一些单音节词语义虚化,附在其它单音节词之后只起构成音节的作用。“当”作为动词构词语素在唐代很常见,魏晋时期则处于萌芽阶段。梁晓虹《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认为佛经中的附加式,如前缀“老”、后缀“子、头、师”等,促进了整个汉语双音节词的发展。像“第”字在《佛学大辞典》中组成了七十三个词,而“第”在《论衡》中已出现,但数量极少。《世说新语》只有四例。可见佛经在构词上的重大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一下《生经》词汇中的构词构形语素,以期为全面研究汉语构词法提供一些素材。

一、名词性词语的构词构形语素

《生经》中的名词性词语的构词构形成分有“第-”、“-者”、“-家”、“-子”、“-来”、“-等”、“-身”等。

1、第这个表序数的构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十分普遍,可在汉代以前罕见,到了魏晋以后才大量流行起来。程湘清《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论及《世说新语》中已有“第二流”、“第七叔”、“第五子”等用法。从佛经中我们发现在西晋时代,构词语素“第”已经十分普遍。如:“王有五子,第一智慧,第二工巧,第三端正,第四精进,第五福德,各自嗟叹己之所长。”(卷3 T03,p0087b)“第二人曰:‘唯兄施肉,令弟得食。’第三人曰:‘仁者可爱,以肉相与,吾思食之。’第四人曰:‘亲厚捐肉,唯见乞施,吾欲食之。’”(卷3 T03,p0086c)“时第二工巧者,转行至他国。”(卷3 T03,p0088a)(本文佛经主要采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同时辅助以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与中华佛学研究所提供的电子佛典数据库。凡引用的佛经中的例句,其后都在括号内依次标明经名、页号和栏号,凡括号内没有标明经名的则指《生经》,以数字标明其卷数、页号,以a、b和c标明栏号)。

2、者在佛经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可附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之后,表示某一类人。构成了“贤者、仁者、守者、长者、尊者、占者、乞者、侍者、使者、学者”等词语,如“贤者大目连、贤者迦叶、贤者阿那律、贤者离越、贤者邠耨文陀弗、贤者须菩提、贤者迦旃延。”(卷2 T03,p0081a)“以火投薪,薪燃炽盛,守者不觉,具以启王。”(卷2 T03,p0078c)“占者答曰:‘满十年乃有雨耳。’王闻是语,恐人民死尽,愁忧不乐。”(卷5 T03,p0107b)“乞者又问:‘假令远方有诸使吏,东西南北皆足廪价谷粮饮食。’”(卷3 T03,p0091c)“向者共会叹佛功德,圣尊无量,度诸未度,济诸未脱。”(卷3 T03,p0093a)

3、家构词成分“-家”附在某些名词之后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或某种专长的人,有时意义更为抽象,仅为“人”的意思。

法家犹言佛门。“法家妇女,着金银珠环,有四事上生天上。”(卷5 T03,p0108c)

大家主人。“则得一只七宝之屐心自念言,欲与大家,大家无恩,欲与父母,必卖噉食。”(卷1 T03,p0077c)

怨家仇家。“嫉妒其师,犹如怨家,罪莫大焉。”(卷4 T03,p0098a)

陶家烧制陶器的人。“譬如陶家作诸瓦器,生者熟者,无不坏败。”(卷2 T03,p0082c)

官家公家;官府。“伴党相追,共为恶逆,官家求取,驰走叵得。”(卷4 T03,p0100a)

酒家酒肆,酒店。“呼请乳母及微伺者,就于酒家劝酒,大醉眠卧,便盗儿去。”(卷2 T03,p0079a)

4、子作为纯粹的形态成分在汉魏六朝佛典中已经出现,但用例不多,《生经》中也出现少量用例。

奴子奴仆。“奴子俱行,示得屐处,至于水侧。”(卷1 T03,p0078a)

童子童仆。“或与婢使,或与童子。”(卷1 T03,p0070b)

释子僧徒的通称。“谓所欣释子曰:贤者何为而多行来。”(卷3 T03,p0086b)

博掩子赌徒。“与博掩子,俱共饮食,时和难闻彼新弟子所在,即时速还。”(卷1 T03,p0072a)师子狮子。“譬如师子处于林间不畏树木。”(卷3 T03,p0090c)

出家子出家人。“其乌夫出家子为沙门被打搣者是也。”(卷5 T03,p0103c)

5、来在中古,“-来”可以附在一些单音节的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动词、形容词及介词之后表示时间,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王云路《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已有详述。《生经》中亦见少量用例。构成了“从来、当来”等词语。如“前者谬误,举动不当,相失圣意,从来阔别,积累年载,惭愧羞耻,踧踖无颜。”(卷4 T03,p0097c)“过去当来现在,平等三世。”(卷2 T03,p0084a)

6、等“等”在佛经中是个表复数的构词语素。用在人称代词“吾、我、汝”之后表示“我们、你们”之义。用在指示代词“是、此、斯”之后就是“这些”之义。用例甚多,此不赘举。前加疑问代词成为“何等”,有构成疑问句的功能。如“佛言,何等为一切救济拥护如是。”(卷2 T03,p0084c)

7、身“身”附在人称代词“我、吾、卿、自”等之后表示单数人称,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如“天帝释者则我身也。”(卷3 T03,p0093c)“尔时王者则吾身是。”(卷1 T03,p0078a)“假使卿身无财业,何为立志求难致。”(卷1 T03,p0071b)

在中古已出现的其它名词性构词构形成分如“阿-”、“-儿”、“老-”、“-头”,在《生经》中还无此用法。“头”作量词出现两次,“赤牸牛千头”、“车马六畜,有数千头”。“老”见“老妪”一例,“反更敬爱不急老妪仆使为妾”,应为实义。

二、动词性词语的构词构形语素

《生经》中的动词性词语的构词构形语素有“行-”、“-得”、“-着”、“-取”等,置于其它动词之前或后,构成该动词的双音节形式。

1、行《生经》中“行”的意义和用法很多,能和很多单音节动词结合构成双音节词,词义泛化,在某些词语中,“行”已不具备实在意义,而成为了一个构词语素,置于单音节动词之前,构成该动词的双音节形式。

行求求。“行求子妇,无肯与者。”(卷4 T03,p0096c)

行作作。“因便出家,行作沙门。”(卷4 T03,p0099a)

行嫁嫁。“其妇端正殊好,见夫舍家作沙门,便复行嫁。”(卷1 T03,p0070a)

行为造作。“行为大舟,载越三界,设得佛道,当复救脱生死之厄。”(卷4 T03,p0096b)

行捕捕。“终不得鸡食,何不行捕鼠。”(卷1 T03,p0074c)

2、得词义虚化,置于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可能或完成。构成了“无得、令得、勿得”等词,如“则察其内外,无得兴变化”(卷3 T03,p0093c)“作此令得无怨,适更令已,众人皆悔。”(卷1 T03,p0075c)“佛告阿难,听之来,勿得呵之。牛径前往趣佛。”(卷4 T03,p0098a)

3、着语义虚化,置于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完成。《生经》中亦有少量用例。

坐着坐。“王女见来,以手擎之,坐着座上。”(卷5 T03,p0105b)

缚着绑。“其人异日,将彼猕猴,入于城中,缚着于柱,挝捶毒痛,毁辱折伏。”(卷5 T03,p0106a)

4、取作为构词构形语素,萌发与中古时期,《生经》中已见用例。置于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结果。构成“摄取、劫取”等词语。

摄取摄服。“时裸形子。不受女言。汝等以家事往欲试乱道。反为世尊所见摄取迷惑诳诈。”(卷3 T03,p0090b)

劫取劫。“独自噉熟果。生者弃与我。是吾宿因缘。梵志所劫取”(卷5 T03,p0107a)

三、其它

词汇双音节化现象,不仅表现在实词的双音节化,虚词也朝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有些构词构形语素附在虚词的后面,构成该虚词的双音节形式。《生经》中的这类构词构形语素有“-复”、“-当”

1、复置于单音节连词、副词之后构成双音节词。有“便复、不复、虽复、亦复、勿复、必复、即复、又复、皆复、当复”等词语。如“见夫舍家作沙门,便复行嫁。”(卷1 T03,p0070a)“虽复长寿,会当归死。”(卷2 T03,p0082c)“佛告比丘,勿复愁忧。”(卷3 T03,p0093a)“虽得医药糜粥含之,必复苦极。”(卷2 T03,p0083a)“究竟于学,当复得住。”(卷2 T03,p0084b)

2、当置于单音节副词之后,构成该词的双音节形式,“当”无义。构成了“必当、应当”等词,如“以轻毁辱我,必当加他人”(卷4 T03,p0094a)“合则有散,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卷2 T03,p0080b)

还有一些构词构形语素如“所”、“然”置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后,构成双音节词语。佛经用例很多,此不赘述。

从本文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晋时期所出现的一些新的构词构形语素,其成分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需要,这些成分为唐五代汉语形态成分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1]陈秀兰.敦煌变文词汇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2]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朱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M].文津出版社,1992.

[4]王云路.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竺家宁.早期佛经中的派生词研究[M].台湾:佛学研究论文集四,1996.

2011-05-04

邹伟林(1976-),女,湖南长沙人,讲师。

猜你喜欢
贤者单音节构形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通有构形的特征多项式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七)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贤者与魔镜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竭其力以事父母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