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与措施

2011-08-15 00:51马尚林,李建银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教研室精品课程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与措施

马尚林,李建银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护理专业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甘肃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05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及《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意见》。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相关制度及我国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1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1]

1.1 学校发展和长期积累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1]

建校以来,我校开设了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并成立了人体解剖学教研组。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我校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并在校园网设立“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专栏”。学校的发展,推动了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教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1.2 教师素质提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

教研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及医学相关知识;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总结教学经验;利用课余时间解剖尸体、制作标本;编写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料。这样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提高了专业技能;坚持育人为本,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突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 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动力

2007年,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对我校专科层次各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改革[2]。

2.1 改革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及计划

教学团队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强调必需和够用,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此,教研室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总学时由108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44学时)调整为90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综合各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需求,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用性。

2.2 加强实验教学,构建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

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改革,经过不断研究,将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调整为2∶3。在实验教学方面,转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观念,开展综合性实验[3]。例如:患儿误服一硬币,它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肝硬化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乳腺癌根治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可能的淋巴转移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并展开讨论,教师点评,使学生受到科学实验全过程的训练。

2.3 改革实验教学,创新实践技能考核办法

改革实验教学,实验流程改为:组织教学→教师讲解示教实验内容并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答疑→教师检测实验效果→总结;增加实验技能考核内容,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2]。

2.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教研室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标本陈列室[3],并安排2名辅导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答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1]

本教学团队共11人,承担我校6个专业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断面解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任务。其中,双师型教师6人,占54.5%;50岁以上2人,35~50岁2人,35岁以下7人,平均年龄38岁;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1人;高级职称3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

4 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1]

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特点,结合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4.1 教学内容

教研室教师相互交流,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大纲中融入相关临床知识。将内脏学和心血管系统作为重点,运动系统、淋巴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各章内容突出实用性。

4.2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

4.2.1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适当配以板书、模型等,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如心的结构中房间隔和室间隔,列举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4.2.2 PBL教学[4],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临床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课前精选融临床知识、人体解剖信息于一体的典型病例,如导尿管的插入、膀胱冲洗等应注意的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实施PBL教学法[4]。

4.2.3 归纳教学内容,以小结形式加强记忆 教师对部分内容进行归纳,便于学生记忆。如将骨学中骨骼、脉管系统心的外形等编成口诀;生殖系统、周围神经中脑神经和脊神经等列成表格。

4.2.4 恰当举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认真备课、查阅相关资料,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临床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4.2.5 以多种形式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以学生观察标本为主线,教师利用标本、模型进行示教,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指导学生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指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5 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

5.1 教材建设

教研室非常重视教材选择和建设,对全国统编教材进行全面、深入比较后,选用了本教研室教师参编的教材。护理专业选用3名教师共同参编的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该教材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继承性和实用性,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

5.2 教学资料

教研室教师自编人体解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指导、考核标准、配套练习册、习题集,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试题库,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并将其上传校园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3]。

5.3 教学条件

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建立电子阅览室、校园网,以便师生查阅和下载资料;设立人体解剖学实验室10间、标本陈列室2间、铸型标本陈列室1间、模型室1间、骨学标本陈列室1间、断层标本陈列室1间、胚胎标本陈列室1间、组织切片室1间、标本制作室2间、尸库1间等,现有尸体65具,陈列标本1 000余件;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和抽风式尸体解剖台,并配备标本柜。教师不仅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陈列标本和实验标本,改善实验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而且积极备课,保证实验课时间及质量,实验课开出率达100%。

6 课程改进方向与途径

(1)积极引进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青年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参编教材。

(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开展科研及教研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构建全方位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建设。

(3)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开设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制作并补充各类标本和模型,以满足教学需要,将我校形态学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实验室。

(4)上传授课录像至校园网,并对其不断修改、完善和更新。

[1]王小川,王建枝.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的思路与举措[J].医学教育,2005,(1):15~17.

[2]汪华侨,初国良.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3):225~229.

[3]刘富,李静平.局部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1):1378~1379.

[4]黄海辉.构建解剖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44~46.

G423.07

B

1671-1246(2011)07-0134-02

猜你喜欢
教研室精品课程解剖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趣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