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玲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湖北孝感432000)
浅析中职生挫折心理形成原因及调适策略
程玲玲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湖北孝感432000)
中职生;挫折心理;调适策略
中职生生理、心理和智能正处于一个与社会的整合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前途和未来处于一个憧憬期,其心理与生理的不平衡性,思想与情感的波动性,以及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学习上的自觉,管理上的自制等一系列问题,更易产生挫折心理。挫折心理可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也可导致个性改变。如果他们能有效地调适挫折心理,就能促使其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而健康成长;若不能正确对待,则可能引起情绪紊乱,甚至产生躯体疾病或心理、行为问题。笔者对我校近几年中职生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他们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寻求心理调适策略,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
挫折心理形成包含3个基本要素:一是情境因素,即引起挫折产生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二是认知因素,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理解和判断;三是反应因素,即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表现[1]。而引起中职生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刚刚进入学校的中职生,有些因未考上理想高中而产生挫折感,有些因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理想而感到失落,有些因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却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产生挫折感,有些因考试没有达到理想成绩、没有获得奖学金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挫折感[2]。
目前中职生多为“90后”学生,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小到学校停水、停电、食堂饭菜不合口或不习惯集体生活,大到生活贫困、家庭变故或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故、重大事件等均可使他们产生挫折感。
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心理发育落后于生理发育,他们一方面渴望进入社会,结交一些朋友,得到他人认可;但另一方面却不善于理解他人,再加上这个时期强烈的自尊、自我实现等社会性需要,致使他们与同学、老师、父母的矛盾增加,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如有的学生想结交朋友,但不知如何结交,或因性格内向、孤僻而无法和他人沟通,或因胆小、自卑而不敢与他人交往,或在交往中过分挑剔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挫折感。
目前,中职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因与恋人分手而受到打击、伤害,为处理不好与恋人的关系而烦恼,想爱而不敢爱的矛盾心理,暗恋某人无法自拔,求爱不成而感到无地自容,意外怀孕等,都易使他们情感受挫。但因他们年龄尚小,恋爱挫折对他们的身心伤害很深,尤其在心理方面,往往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自卑感和屈辱感,甚至产生自我价值幻灭感。
一些即将毕业的中职生,会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求职困难,毕业后激烈的社会竞争而感到担忧、无助等,他们害怕毕业,畏惧走向社会。
有些学生因身体疾病、伤残而痛苦不堪,因身材不佳或面容丑陋等而自卑,这些生理缺陷时时困扰着他们,使他们产生挫折感。
中职生因生理的发育和知识经验的增长,自我意识渐趋成熟。他们对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能进行独立思考,但又不能对自己及社会进行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常因理想的破灭(如竞选干部失败、未能入党等)而感到失望和沮丧,产生挫折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职生挫折心理产生原因很多,因此,应详细分析和了解,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掌握调适心态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提高抗挫折能力。
学校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健全的人格,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评价自己,确立合理目标,养成辩证、客观看待问题的好习惯,能经常自我分析、自我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在挫折心理的调适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应加强挫折教育,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旦遇到挫折,应正视挫折的存在,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但不能对自己作出消极、否定的评价,而应分析引起挫折的原因,寻求克服挫折的方法[3]。还应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双重性,它在给我们带来打击、损失和痛苦等的同时,也使我们受到磨炼与考验,变得坚强,此外,还能扩大我们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丰富知识经验,提高抗挫折能力。
引导学生认真、理智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准消除挫折的突破口,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如因生活环境艰苦等客观原因引起的挫折,应正视其存在的优劣,提前预防或积极适应;因目标过高或不正确的认知观念等主观原因引起的挫折,则应立足现实,修正目标或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受挫者的不良情绪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教师应积极为受挫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其改变情境,减少不良因素对心理的刺激,如关爱、体贴受挫学生,帮其排忧解难,协调人际关系等,使其紧张、焦虑、压抑的心理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缓解。
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引导受挫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学会对挫折心理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宣泄,使心理保持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并合理使用社会支持系统,当遭受严重挫折无法自我调适时,可积极寻求家庭、亲朋好友、老师、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必要时可进行心理治疗,以减轻受挫学生的心理反应强度,从而调整心态,重树自信心。
[1]肖丹.心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陶菁.浅谈高职学生挫折心理调适[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7,(22):35~36.
[3]吕宝云,张红兵.大学生挫折心理浅析[J].教学研究,2001,24(2):112~ 113.
G444
B
1671-1246(2011)03-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