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2011-08-15 00:49凌学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管理教育

凌学岗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以人为本,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凌学岗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走向。文章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以人为本”既是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又是一种发展的有效策略,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现代化

21世纪,世界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将更多的责任赋予培育具有一流竞争实力的人才的高等教育事业。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却强烈意识到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高等教育精神缺失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弊端逐渐显山露水。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症结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总体水平不高、管理体制陈旧、方法落后,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与教育现状存在反差

思想是工作前进和取得成功的“软生产力”,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成功的先导。在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要注重人的尊严、潜能和意识的发挥。然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云亦云”,以塑造、训练为己任的教育管理理念已深根于国人意识之中,积淀成了一种文化,形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环境氛围,制约着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传统化”印记明显

总体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形成了集事业化、集权化、行政化,封闭化、模仿化五个传统。五个“传统化”印记的形成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确保了“集中社会有限资源办好大规模教育”的目标实现。但它是一种植根于特定历史环境的文化,在观念、体制、方法等方面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传统一旦被烙印,将会对新形势、新事物的产生发展进行冲击,不利于高等教育管理在新形势下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资源短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转入大众化阶段。然而,我国的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一直低于2.5%。高校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和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出现诸多问题:教育质量明显下降,毕业生竞争力减弱;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之间资源分配不公,造成教师、学生“孔雀东南飞”现象,进而加剧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规模的强烈反差。在我国,某些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是相当低的。可以说,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

(四)教育法律体系不完善,依法治教还需加强

《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的出台,很大程度地从法制层面上规范了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明确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教育理念。然而,近年来高校学生诉讼学校、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给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法制教育并不意味着教育秩序的完善。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中过多地强调教育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秩序性,突出了人的“机械”性,但却忽视了如何依法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忽视了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性。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应即而生,教育法制化的问题将日益凸显。

二、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应当是一个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健康、协调、高效运行的系统。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中,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和发展,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结构中,通过建立教育关系和教师劳动对象化而实现的人性发展,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离不开人,教育是人的活动,教育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教育的规律要适应于人的发展规律,要尊重人的品格,强调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人的智慧、才能和品质。杨叔子院士曾形象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该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即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根据人的本性和发展特点而实施的人本化管理,并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将管理、服务和育人紧密结合的原则。

(二)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是通过双向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情感的管理,把调动师生的能动性作为情感管理的目标和出发点。在及时了解需求和愿望的同时,激发教师教书育人、行政服务育人、学生自我培育的积极性,提高育人效率。情感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励,激励能够充分发挥人本管理的作用。

二是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强调“集百家智慧于一身”,实行“万言堂”策略,广泛收集建议,为广大师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参政议政的热情,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学校建设发展。

三是建构大学精神。好的大学制度一定是有精神的大学制度,而卓尔不群的大学精神一定是有制度的精神。正式制度的空缺需要由精神文化来填补,大学精神需要有制框架的支撑,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四是强化创新教育。创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石,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要尊重学生情感、个性,营造和谐氛围,摆脱“填鸭式”、“因袭式”的教育模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重视能力的培养,激发创新的意愿。

三、以人为本,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方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一种蕴藏着巨大财富和潜能的宝藏,同时,通过发挥人的作用来满足人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关键在于培养人健全的人格、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必须确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的理念,摈弃“师道尊严”与“严格管理”的旧观念,建立起现代、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注入教育以师生为本、学生为核心、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集中体现在教育管理的自主化、多元化和人性化上。国家政府应树立起“放权”意识,尽量减少对教育的干涉,要尽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扩大各国大学之间、国内大学之间的交流,要建立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大学充分的学术、言论自由和孕育新思想的沃土;高校要创新思想,在办学模式、教学形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多元化。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在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深刻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当今,人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以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等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1.对实现学术权力的几点建议

一是倡导学术自由,实现民主管理。大学的前途,就其协调传统与革新的职能而言,应取决于成千上万个教师的价值观,而很少取决于大学的理事或校长。只有实现民主管理,让大家充分表达意见、建言献策,才能保证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是建立健全各种高校学术组织,并完善制度建设。要发挥学术力量参与高校的决策,比如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同时,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其在高校的科研、学术事物等方面发挥最大效应。

三是加强对学术权力的物质保障。要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和“保证国家举办的高等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的基础上,精简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多方筹集资金,划拨经费交由学术权力单独掌控。

四是建设“职业化、精英化”的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尤其受过特定培训的专业人才,要能摈弃旧的“官本位”思想,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观念。同时,建立一套高校管理人员选聘和考核的制度体系。

2.依法治教,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

办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完善、规范、科学的制度可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监控和落实。实现我国“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加强高等教育管理的立法工作,近年来,我国陆续制定多种教育法律法规,但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要充分发挥自主优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有法可依。同时,不能让法律法规流于形式,要坚持按制度办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

3.立足实际,创新高等教育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会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英才辈出、学术精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特色、合理、实际的机制创新。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应遵循现代管理制度,将研究和改革、建设、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可持续调整的机制,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我国高校应立足实际,以竞争保活力,真正建立起公开、平等、择优的用人机制。具体操作可借鉴欧美等国的“非升即走”原则,优胜劣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教师聘用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兼职与专职相结合;同时,实行严格的“选聘”制,以教师学术、科研实力论英雄,形成一种良性的教育管理机制。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要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为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加拿大各大学在教育管理中一直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设立各种咨询中心、学习中心、就业中心、活动中心和俱乐部;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课堂“灵活活动、生动活泼”。相比之下,我国在长期的高等教育中过于追求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忽视了学生本位主义和个体的差异,实行了千篇一律的“教师——教材——课堂——应试”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方法。

[1]肖起清.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传统与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65-67.

[2]胡传双.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走向[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52-56.

[3]肖阳,叶文兰.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探略[J].高教与经济,2007,(3):25-26.

[4]王一涛.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1-13.

[5]徐广青.“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25-27.

[6]白萌.试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创新[J].改革研究,2007,(7):89-91.

[7]张莉蓉.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1):36-38.

G647

A

1673-0046(2011)10-0107-02

猜你喜欢
大学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