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守卫
( 长安大学 工程机械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
“空空”十六字含义及其中的《红楼梦》主题
冯守卫
( 长安大学 工程机械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
对《红楼梦》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十六字的含义,及其与《红楼梦》主题的联系,提出了商榷看法。
“空空”十六字; 含义; 红楼梦; 主题
《红楼梦》第一回中有“空空”十六字:“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十六字的含义是什么?它与《红楼梦》主题有何联系?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快速、经济、高效和非侵入性,但是GMs评估不能确诊某个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其他的高危儿评定方法,综合评定,从而提高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能力,从而有的放失,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和和指定随访方案。
周汝昌先生“再解‘空空’十六字真言”时说:[1]
那十六字真言,两端是“空”,中间是“情”。由空起到空止,但后空不同于前空……
要害,在雪芹看来,全在一个“情”字。
他是说宇宙世界,最初一无所有;继而这种“无所有”中出现了“色”,“色”即“色相”,包括万物万象,无量无尽的“形形色色”皆在其内。
只因这些“色相”一生,于是随而来之便出现了这个“情”。万物万象,可以是冥顽之器,无识无知,无生无命,也就没有什么“情”之可言。
综合考虑不同桨叶结构对混合时间及搅拌功率的影响,以混合效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桨叶结构对搅拌混合过程的影响。不同叶片数的搅拌桨在混合室的单位体积混合能如表3所示。
“情”,是“物”的最高发展状态的精神方面的产物。正如书中所写:娲炼之石,却通了“灵性”——就有了“情”这个“心理活动”,能受能感,能思能悟,能流能通。
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皆好文学,《嵇康集》于梁时得存十五卷,录一卷,其中不无梁氏君主好文之功。梁(502—557)距隋仅不到百年,然历经战乱,书籍难免亡佚。魏征(580—643)于唐初任尚书左丞、秘书监,校理国家图籍,其撰《经籍志》,依据了《梁天监六年四部目录》《梁东宫四部目录》《文德殿四部目录》《七录》等前代公藏书目。因此《嵇康集》在梁代有十五卷,录一卷,是有依据的。
以佳能专业级胶片单反相机EOS-1V为蓝本而开发的1Ds在机身性能上得到了充分性的优势性特显,不论是机身的耐用程度还是操控性设计都超越了同时期的对手。再加上优秀的对焦系统和成像,1Ds成了当时当之无愧的旗舰。1Ds机身设计指标足够过硬,因此市场反响非常强烈,是一款极受欢迎的顶级产品。最终这款产品在2003年初上市后的三年的2006年内退市。
“由色生情”,而又“传情入色”,此时“情”已有了“本体性”,自身“离”物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
房地产行业是电视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但“房住不炒”的思想下,国家多项政策落地,房地产销量、销售面积持续下滑,民政部2018年Q2公报显示,Q2累计结婚人数539.7万对,同比下降3.4%,新婚家庭对彩电需求拉动力减弱。
“因空见色”,这里的“空”并非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头脑空空的空。是指石头亦即贾宝玉初始的无知无觉悟状态。“色”也并非是指“万物万象”,而是指人间社会,而且是特指当时的没落封建社会。这四字是说石头亦即贾宝玉一开始头脑空空,他只看到当时社会表面的荣耀繁华,只想着去“受享”一番。
这十六字既是空空道人对《石头记》的领会,也是对此书内容本旨的概括。书中石头下凡历世也只是一种艺术象征,是贾宝玉人生经历感悟的象征。也是作者“真事隐去”的“曾历过”的一番辛酸梦幻的象征。
——是“万境归情”。
从知识产权评议在我国十余年的实践来看,其所承载的功能不断丰富和拓展:一方面,知识产权评议的目的从单纯的防范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风险,逐渐延伸至优化政府经济科技决策和政府管制;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评议的适用范围从具体的经济科技活动(初期主要针对政府投资项目),逐渐扩展至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与宏观层面的经济科技决策。
到此,“空”已不再是“问题”,所把握珍重的,全然集中在一个“情”字上了。
因为一旦有了“情”,这时他再返观万物,便使得本来无情的一切都具有了感情的性质、色彩。这是以有情之眼,观照世间。这就是“传情入色”。
“空空道人”悟了此义,所以才改名“情僧”。
下面以D、E两个区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四川省中江、松潘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负荷分布情况出发,以电压质量作为评估依据,采用DIGSILENT搭建了低密度负荷区的单电源辐射状[4]配电网拓扑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配电网不同线径型号、不同负荷量的潮流仿真计算,在文献[3]框架内进一步得出低密度负荷区10 kV中压线路的细化标准。
“这符合佛义原旨吗?”
这叫纠缠。雪芹从未以讲佛为宗旨,是以小说形体来向人提倡以“情”做人,以“情”度世——不是“万境归空”。
换言之,以无情之目观世,一切皆“空”;而以有情之眼观世,却一切皆“色”——所谓“空”者,本即是“色”。万物万色,皆是“有情”,“有情”即“不空”。
周先生的上述解释,颇感牵强含混、空玄虚幻、难明其妙。例如:“无所有”中是如何出现了“色”即“色相”的?没有什么“情”之可言的万物万象亦即“色相”,又是如何出现了这个“情”的?“物”的最高发展状态是什么意思?它有精神产物吗?石头真的能够通了“灵性”有了“情”这个“心理活动”吗?“情”又是怎么自身“离”物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有了“本体性”?万物万色,皆是有“情”,这话对吗?又何以与前文矛盾?后空不同于前空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此外,周先生又说,传情入色之后,这才悟知:原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此处似与“色空”观念也并没有划清界限。再次,说那十六字真言,要害全在一个“情”字,是否对头?不是“万境归空”,是“万境归情”,是否也有“妄改”雪芹原意之嫌?另外,“空空道人”究竟为何要改名“情僧”?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周先生又说:这十六个字是《石头记》的“灵魂”。[1]35“灵魂”一词是否恰当且不论,但这十六个字确实与《红楼梦》的主题有联系。所以我们先看《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
空空道人在检阅《石头记》时,书中有“大旨谈情”、“毫不干涉时世”之语。实际上这里“大旨谈情”是障眼手法和艺术手段,“干涉时世”才是真正实质。只要联系“无才补天”、《好了歌》及其注解、护官符,以及多少条人命等来看,怎么能说是毫不干涉时世?书中说作者经历过一番梦幻,故借“通灵”撰书。又说“梦”、“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甲戌本楔子诗云:“悲喜千般空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这就明确表明,作者心目中的现实社会是梦幻、荒唐的。《红楼梦》的本旨,就是对当时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进行写照、揭露、批判。就是茅盾说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2]。亦如巴金所说“是一部反封建的书”[3]。陈蜕亦曾云:是“社会平等书”,“其于谈论,则更举数千年政治、学说、风俗之弊。”[4]。佩之也说:“一部《红楼梦》,他的主义,只有批评社会四个大字”[5]。书中第一段表面上说作者要自我批判,要为闺阁昭传。实际上主要发泄的是作者悲愤不满的“一把辛酸泪”,它的“其中味”也正包含在对造成“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孽海情天”现象的封建社会的批判里。
这“空空”十六字的含义,也完全符合此书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它的要害,主要在一个“悟”字上,而并非是一个“情”字。但这个“悟”字却并非佛教本义的“悟”,并非“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虚无色空观念。而是对当时没落封建社会本质的认清看穿、觉悟觉醒。其含义与《狂人日记》中的“今天见了”的“见”字相同。《狂人日记》中的“我不见他”的“见”应做“认清”讲,“他”应是指封建社会,而并非张大明、林志浩所说的是指月亮。“今天见了”是说“狂人”活了30多岁,才终于认清了封建社会的本质。《狂人日记》中这最关键最深刻的第一则,也并非如张大明、林志浩所说的:完全是一个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荒唐之言。——“作品一开始,就把一个精神病人的鲜明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6][7]《红楼梦》中“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的更深刻含义,也应该是借助于“通灵”说法的寓意——灵性已通,能看破醒悟,认清当时社会的本质,来表现小说的主题。
乳腺脂肪坏死患者一般有乳腺外伤史,外伤导致乳房局部脂肪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钙化而形成小肿块,有时不易与乳腺癌鉴别。
传情入色之后,这才悟知:原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就是“即”色“悟”空。
“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这里的“情”首先是人的情,而不是物的情。是人的精神产物,而不是物的精神产物。其次它也不是一个抽象的超阶级的情,而应是一个具体的有特定思想内容的情。是指贾宝玉的“意淫”亦即平等真爱之情,而不是贾琏、薛蟠的“皮肤淫滥”之情。这个情字也包含了周先生所说的人际关系、人生观、世界观的含义。但它只是指贾宝玉的“行为偏僻性乖张”,“见弃于世道”的人生观。而不是贾琏、贾雨村的“于世路上好机变”、“会钻门子”,合于当时“世道”的人际关系、人生观。所以这里的“情”字就是特指贾宝玉一定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叛逆反封建思想。包括了他与林黛玉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真爱之情。贾宝玉的“情”,不但表现在与林黛玉的纯真爱情上,而且也表现在对女儿丫头奴隶们的一定的平等态度上,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对当时不合理的“世道”的叛逆上。正如陈蜕所说的:“全书除宝玉外,无非名利声色之辈。”[4]又如鲁迅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领会而呼吸者,独宝玉耳。”周先生说:“什么‘爱情悲剧’,什么‘婚姻不自由’,还有‘反封建’、‘叛逆者’等等识见,那是另一回事,与在下的‘思路与想法’,关系就很小了。”[1]45“如只知‘批判封建思想’而不悟中华古代人的情感实质,那就什么文学艺术也难多讲了。”[1]44不知道周先生排斥了“爱情悲剧”、“反封建”、“叛逆者”的“情”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表面上似乎是抽象的超阶级的“情”字,实际上却隐藏着反对“反封建”和否定“批判封建思想”的内容。而这种见解,是否才更合乎乾隆、和珅的意愿?另外周先生在后文中又说:“雪芹文化思想,在 18世纪初期,对中国文化是一种启蒙和革命的思想。”[1]79那“启蒙和革命的思想”不就是反封建的思想吗?还有一种否定《红楼梦》反封建的说法是:曹雪芹当时并没有封建社会的概念和认识。“曹雪芹能知道什么是封建制度吗?”[8]这就是典型的先有意识后有存在的唯心论。按照这种观点,在没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认识之前,就不存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了,也就不存在反抗奴隶压迫、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和斗争了。另外,《红楼梦》中的反封建也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封建仕途,及不合理封建世道等,它肯定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博爱思想。这与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极左解读并不相同。
弄清了“情”字的具体含义和思想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这十六个字的含义。这就是:石头即贾宝玉,最初头脑空空,对当时的社会并没有清醒认识,他只看到表面上的荣耀繁华,只想着去“受享”一番。(“因空见色”)但当他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社会以后,他却看到了种种不平和罪恶,“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并对国贼禄鬼、名攻利夺的虚伪说教、仕途经济极端厌恶。因此产生了另类叛逆之“情”。同时与林黛玉也产生了建立在一定共同思想基础之上的爱情。(“由色生情”)但是当他想在当时的社会中走自己的叛逆之路,并想得到婚姻自由的时候,(“传情入色”)才发现那完全是行不通的。在经历了人生和婚姻悲剧之后,并在由荣华而堕入零落的途中,进一步看清了世间的真面目,促成了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提高,最终发展到对封建家庭,封建仕途,及封建社会的彻底看破。才感到“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沉酣一梦终须醒”。所以“自色悟空”的含义,就是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社会认清看破否定的意思。这最后的“空”字,也不是佛教本意的“空”字,而是借助于佛教中的“色空”观念,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否定之意。这后“空”与前“空”的含义也截然不同。
这里的“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与“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含义也是一致的。“传情入色”也就是幻想“补天”。而“无才可去补苍天”实际上是说苍天已腐难再补,就是说当时的封建专制社会已经腐朽没落,无药可救。这也与“自色悟空”的含义相同。这也正是曹雪芹这样的思想先行者的“启蒙和革命的思想”。联系“自色悟空”一语也可见,“无才可去补苍天”也不能解读为作者是想要补天,而应是说苍天已腐难再补。因此也不能指责曹雪芹只是想补天而不是要变天。从小说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腐败没落本质来说,小说已经出色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作者也已经站到了当时历史的最前端。我们不能超越时代,超越小说本身的主题范围,再要作者去开出一个完整的药方来。所以不应再从这个角度去苛求指责作者。
Test and optimization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heater under lower air pressure
“空空道人”其所以“易名为情僧”的原因,也与这十六个字的上述含义有关,它反映了“空空道人”对《石头记》立意本旨的领悟,也是作者对此书本旨的暗示。这里的“情僧”应联系贾宝玉的离家出走、弃而为僧来理解。贾宝玉的离家出走、弃而为僧完全是他叛逆思想最终总爆发的艺术表现,也是与封建家庭、封建社会彻底决裂的表现。而绝不是贾府“家亡人散”后的无可奈何行为。而一切歪曲宝玉出家的原由,否定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矛盾,否定宝黛婚姻悲剧及其反封建意义,否定贾宝玉与封建家族的矛盾,把小说歪曲为四大家族“家亡人散”的“悲剧”,(似乎贾府等不亡不散,就是喜剧了)并据以否定后四十回的说法,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都是完全违背《终身误》、《枉凝眉》这两首主题曲的。“情僧”就是贾宝玉这个叛逆者的形象象征。120回中贾雨村问甄士隐,贾宝玉“何以情迷至此,复又豁悟如此”。“情迷”和“豁悟”就是“情僧”。后面甄士隐回答说:“历历生平,如何不悟?”“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其实就是说当时的社会是“情天孽海”。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之下,“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更不要说婚姻自主、离经叛道思想了。所以才会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因此才会有“历历生平,如何不悟?”这里的意思与“传情如色,自色悟空”也相同。由这个“‘情僧’奇语”的含义也可见书中前后主题之吻合一致。而“空空道人”其所以“易名为情僧”正是表现了“空空道人”对《石头记》本旨的领悟,由头脑空空而觉悟到像贾宝玉一样的“情僧”。这里也暗示了这十六个字的含义和“此书本旨”。
个人感到,上述解释,具有明确确切性,也较能自圆其说。特此就正于专家内行。
俞平伯先生曾有色空观念说,后在《空空道人十六字闲评释》一文中又说:“其援道入释,盖三教之中终归于佛者,《红楼》之旨也。”结合本文分析可见,这个说法似亦欠妥。
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一书中认为这十六字是“说自己此书创作缘起、过程和感受的话”:
“因空见色”,是说由于幻灭、一无所有,才想见当年的繁华;“由色生情”,是说从想象繁华景象而产生创作愿望;“传情入色”,是说再把激情传入“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的小说中去;“自色悟空”则是说又从记述往昔繁华的故事中领悟到人生终究是一场梦。[8]75
在同本书中蔡先生对“此书创作缘起、过程和感受”[8]75有更明确的说明。他对“无才可去补苍天”那首“石上偈”重新作了修改解释,说:
“无才补天”是说:由于“家庭巨变断绝了他走仕宦之路的可能”,“在他心头积累起来的巨大苦闷,……他发现自己前面的道路被完全堵死了,再也看不到一线希望”,“经科举获取功名之路不通”,因此产生“不能去补天的惭恨”。“在渐傀和愤恨的心情支配下,他就选择了写一部出色的小说来传世这条路了。”[8]59-65
在该书中,蔡先生还这样谈论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此书本旨:“对曾经有过、而今早已逝去的风月繁华生活十分着迷、神往”、“表现大家庭自荣而枯、繁华似梦的总构想”。[8]73-74“《红楼梦》是一部描绘风月繁华的官僚贵族大家庭到头来恰似一场幻梦般破灭的长篇小说。”[8]257
蔡先生这里的看法亦似难以置信并颇觉离奇。其要害在于,这些说法是完全脱离《红楼梦》一书的文本实际的,是完全不符合作者通过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贾宝玉形象的。有关这方面及蔡先生这本书的另一些问题,因牵涉面极广,笔者或将另文论述。参照前文所述,此处仅强调几点:不能把《红楼梦》看作是贾府等四大家族“自荣而枯”、“家亡人散”的所谓“大悲剧”。也不能把书中的“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理解为是四大家族的“繁华似梦”,幻梦破灭。也不能把贾宝玉的形象及作者的思想看作是四大家族“家亡人散”的悼念者和追魂者。四大家族本身也是封建官僚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对《红楼梦》来说,它的主线就是它的主要矛盾。这就是贾宝玉这个叛逆者与封建家族、封建社会及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主题就是通过对这个主要矛盾及其他几方面矛盾的描写,全面深刻地反映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家族、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者,揭示其腐朽没落的真实面貌及其根源”。[9]而一切偏离这种主线主题,否定贾宝玉与其封建家族的矛盾,否定贾宝玉的叛逆者形象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1] 周汝昌.红搂 12层[M].周伦玲,编.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36.
[2] 茅盾.关于曹雪芹[J].文艺报(北京),1963,(12).
[3] 周汝昌,周伦苓.《红楼梦》与中华文化[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21.
[4] 陈蜕.列石头记于子部说[EB/OL].红楼网,红楼资料,转帖,1914.
[5] 佩之.红楼梦新评[EB/OL].中国文学网,专题研究,转帖,1920.
[6] 张大明,林志浩.《狂人日记》——第一声伟大的“呐喊”[A]//阅读和欣赏——现代文学部分(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7] 冯守卫.狂人是精神病人吗?——究竟是谁不清醒?[EB/OL].http://hexun.com/8937546/default.html,2010-09-14.
[8] 蔡义江.《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60.
[9] 冯守卫.《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辨析(上)[J].铜仁学院学报,2010,(5).
The Meaning of “Empty” Sentence with Sixteen Words and the Them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ENG Shou-wei
( School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64, China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sixteen words sentence 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Yin Kong Jian Se, You Se Sheng Qing, Chuan Qing Ru Se, Zi Se Wu Kong”,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theme ofA Dream of Red Mansions.
“empty” sentence with sixteen words;meani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me
(责任编辑 朱存红)
I207.41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2-0069-04
2010-10-08
冯守卫(1943-),男,汉族,西安人,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