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部族名称解析

2011-08-15 00:49吴国瑜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苗语祝融部族

吴国瑜

( 1.铜仁学院 黔东文化研究所,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 铜仁 554300 )

三苗部族名称解析

吴国瑜1,2

( 1.铜仁学院 黔东文化研究所,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 铜仁 554300 )

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发现三苗诸部族的名称大多与动物图腾尤其是人类驯化的动物有关,这是三苗部族联盟以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远古农业文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这种在部落联盟内群体性以动物名称命名各部族的现象,是远古时代部族及部族联盟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特殊现象。

三苗; 部族名称; 动物图腾; 远古农业

自古以来一直生活在湘、黔、渝、鄂交界地区自称“仡雄”的苗族民众,被认为是古代三苗部族的后裔,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关于三苗的活动区域,《战国策•魏策》中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俞伟超先生在《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一文中认为:“把洞庭、鄱阳之间,北抵伏牛山麓,南至江西修水一带的以屈家岭文化为中心的三大阶段的原始文化,推测为三苗遗存,应当是合理的”。[1]朱俊明在《论汉晋以前武陵民族成份及来源》中说:“三苗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古荆州地区若干部族联盟的总称。”高至喜、熊传新两位先生在《楚人在湖南的活动遗迹概述——兼论有关楚文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三苗“很可能是在江汉流域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是江汉间古老文化的开拓者。”[2]

综合文献资料及苗族古歌、古老话、祭辞等方面的材料可知,远古的三苗联盟是一个由众多部族组合而成的群体,其中比较著名的部族有九黎、蚩尤、祝融、熊芈、盘古(又记为盘瓠)、驩兜(又记为板兜或丹朱)等,其先民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远古文明,在包括种植业尤其是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生产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至于三苗部族联盟中普遍地存在着动物崇拜,甚至组成部族的各支系也常常有自己的动物图腾的现象。笔者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从人类学的角度,试着对三苗中主要部族的名称进行解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蚩尤——以黄牛为图腾的三苗部族

尤:黔东北苗语次方言读作Youl或Yul,“黄牛”的意思。蚩尤是部族的名称,又是部族首领的名号,作为苗蛮部族的首领,他被尊称为“Puob youl”,用汉语音译过来可读如“剖尤”,其中,“剖”的苗语意思相当于汉语的“公公”、“祖公”;“尤”的苗语意思相当于汉语的“黄牛”,二者合在一起,就是“黄牛祖公”的意思,与学术界通常采用的“牛公公”一说有区别。

梁代任昉《述异志》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川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三三两两,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益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说:“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玄女兵法》也说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作为部族首领的蚩尤,明显带着牛图腾崇拜的装饰特征。蚩尤不仅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其本身就是一个经常装扮成牛形状的、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民间由此把这种以神牛形象出现的蚩尤当作战神加以崇拜,并融入英雄崇拜的颂歌之中。

尽管苗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三大方言区,语言支系甚多,但各地苗人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在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尤公”却惊人地一致,云贵川西部方言区称“蚩尤”,并有对蚩尤祭祀活动,黔东南东部方言为“榜香尤”,湘西方言区则称“剖尤”,苗族《蚩尤神话》中有“蚩尤头戴牛角帽”,“牛头上的利剑将龙兵将开肠破肚”等说法。这些习俗及神话传说保存至今,证明了崇拜蚩尤的苗族各支系均有牛崇拜的文化特征。

“蚩尤”作为部族的名称,应是在用汉字记音时在“尤”的前面加了一个限定词“蚩”,汉文献先秦部分典籍中记录为“蚩尤”,《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卷十二):“蚩,悖也。”可见,“蚩尤”一词中的“蚩”是一个限定性字眼,意思是“作乱的”、“忤逆不道的”、“有悖道统的”,“蚩”有“蠢”、“冥顽不化”的意思,如“蠢兹有苗”,把文献中“蚩尤”二字合起来解读,其含义就是“忤逆不道的崇拜黄牛的人”,“经常作乱的崇拜黄牛的部族”,或者是“非常愚蠢的崇拜黄牛的部族”等意思。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指出,不仅组成三苗联盟的各部族有自己的动物图腾,一些大的部族的各宗族支系也有自己的动物图腾,这种情况,蚩尤部族最有代表性,《竹书纪年》沈注:“属于蚩尤各族,有熊氏、罴氏、虎氏、豹氏。”《汲冢周书》也说,“黄帝轩辕氏令……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这说明,蚩尤作为部族名称,其部族不仅有牛崇拜的习俗,各宗族支系也自有动物图腾,其势力非常强大,甚至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 或“八十一人”(均指数目众多)之说,足见其部族势力之强大,崇拜的动物种类之繁多。

二、盘古(瓠)——以狗为图腾的三苗部族

干宝《晋纪》载:“武陵、长沙、放荡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盘瓠凭山阴险,每每常为害。糅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五帝本纪》汉代郑玄注曰:“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末在朝,舜臣又窜之。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说明高辛之族与九黎同属于三苗部族联盟,并在洞庭一带发展壮大,受到颛顼、尧、舜、禹的多次征伐。

盘古(瓠):在黔东北苗语次方言中读作“Bad ghuou”, 其中,“Bad”一词用汉字记作“巴”或“班”、“盘”,在苗语中为“宗族支系”的意思,“ghuoud”一词用汉字记为“古”或“瓠”,在苗语中意为“狗”,两个单词构成的名称,直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属狗的宗族支系”。

“盘古(瓠)”既是部族的名称,又是部族首领的名号,作为苗蛮部族首领,他是祖神,被尊称为“Mat ghuoud”,有神话传说《Naid ghun Mat ghuoud》流传于世,其中,“naid”可音译为“奶”,在苗语中相当于“母”、“雌性”的意思;“ghunb”用汉字记音为“棍”,在苗语中为“神灵”、“鬼”之意;“mat”用汉字记音为“玛”,在苗语中相当于“父亲”的意思;“ghuoud”在苗语中为“狗”,把它们组合一起,可以直译为“神母狗父”。苗族“神母狗父”神话传说与汉文献中关于盘瓠的记载情节大致相同。

《后汉书•南蛮传》云:“昔高辛氏犬戎之寇,帝患其亻彐暴,而征伐不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其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根据唐代李贤注,其中的“南山”,即辰州卢溪县西的武山,上有盘瓠石室等遗迹。

《蛮书•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载“黔、经、巴、夏四邑苗众”“祖乃盘瓠”,说明了生活在武陵五溪地区的苗族人民存在把盘瓠(犬)作为重要图腾的现象。伍新福先生在《苗族历史探考》中也说:“以苗族的先民为主体的‘五溪蛮’,大概即洞庭彭蠡间‘三苗国’的一个民族集团。他们以盘瓠的传说和崇拜为自己一个重要特征。”

三、九黎——以水牛为图腾的三苗部族

《风俗通义》说:“颛顼有子曰黎,为苗之民。”说明“黎”这一个部族是苗民的一个支系。《国语•郑语》记载,史伯曰:“楚,重黎之后也。”说明了九黎与楚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既属苗,则楚亦为苗之一部分。《国语•楚语》注中也说:“九黎,蚩尤之徒也。”说明了九黎与蚩尤的渊源关系,九黎与苗都属于同一类型的部族,则蚩尤亦属苗。

黎:黔东北苗语次方言读作niex,“水牛”的意思;九:黔东北苗语次方言写作“Jut”,相当于汉语“属相”的意思,“九黎”一词的整体意思就是“属相为水牛的人”,类似的说法在苗语中还有很多,比如,说到某人的生肖属相时说“Jut bant”(属猪)、“Jut ghab|(属鸡)、“Jut lend ”(属蛇)等等;另有学者说“九”在苗语中有“神灵”的意思,按此说法,则“九黎”一词的整体意思就是“神水牛”。

从语言角度看,“九”应该是苗语“Jut”的同音汉字,“Jut”在苗语中的意思是“神圣”、“崇高的”,“神”相当于汉语“神”字的含义。林河先生在《〈九歌〉与沅湘民俗》中认为《九歌》的“九”就是“神”的意思,“九歌”即神歌。吴晓东先生在《苗族东部方言区“吃猪”仪式散论》文中,引用了“吃猪”祭辞中的两句:

(苗):Zid dangd manx nangd bloud joud

(汉): 送到你们的屋神

(苗):Manx Lits dad nzhangt LoL zeud ad joud

(汉)你们 要啊来齐 啊 神

吴晓东先生在文中还进一步说明,“这一‘九’(神)的保留,进一步说明了苗族‘吃猪’祭辞大概在周代已经形成,当时楚语就是将神称为‘九’。”[3]按照这一说法,“九黎”一词的意思就是“神水牛”,则九黎部族就是以水牛为图腾的部族。

不管对“九黎”一词中的“九”作何解释,九黎部族与蚩尤部族一样,具有牛图腾崇拜的文化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九黎从事的主要是水田耕作,在先民们驯化和养殖的动物中,水牛成了最为重要的畜力,水牛成了决定食物丰欠乃至部族生存的重要因素,于是,在九黎部族中,普遍尊崇水牛,以水牛作为部族的图腾,至今生活在武陵五溪地区的苗族民众,要举行神圣的椎水牛祭祖活动,祭祖结束后要将水牛角与椎牛神柱放在一起进行供奉的习俗。《玄女兵法》云:蚩尤“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说明九黎与蚩尤一样,具有“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的特征,都属于有牛图腾崇拜习俗特征的苗蛮部族。据史书记载,九黎部族是长江中游部族联盟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域最广的部族,其兴盛期的起始与蚩尤部族时间一致,但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

四、祝融——以羊为图腾的三苗部族

祝融在有的史籍上亦写作炎融,《山海经•大荒南经》载:“鲧妻土敬,土敬子曰炎融,奔驩兜。”说明祝融部族与三苗的另一部族驩兜相互融合,同为一个民族的情况。《越绝书》云“祝融治南方,仆程佐之。”指明了祝融部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南方,也就是今天的长江流域。《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表明祝融部族的活动范围是相当大的。

融:黔东北苗语次方言中读作Yongx,“羊”的意思。祝融在苗语中记作“Joud yongx”,其中,“Joud”可用汉字记音为“祝”或者“九”,与前面所述“九黎”中的“九”同音并同义,在苗语中相当于“属相”的意思,“祝融”这一称谓理解为“属羊的人”,如果认同“九”的意思为“神圣”,则“祝融”这一称谓的意思是“神羊”,含义扩展开来就是“崇拜羊的部族”。

祝融既是部族的名称,又是部族首领的名号,作为苗蛮部族的首领,据史料记载,祝融名重黎,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罗泌《路史》卷八说:“(祝诵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作为部族称谓,按照上面两种关于“九”的解释,则“祝融”这一称谓的意思是“属羊的部族”,或者“以羊为图腾的部族”。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这说明祝融部族与蚩尤、九黎等部族一样,具有动物崇拜的特征。至今在苗族的织锦上仍有将龙的双角制成羊角的图案,从一个侧面说明所谓的“兽身人面,乘两龙”的装扮,实际上是“人脸羊角兽”,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羊龙”。

《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从这一则史料可以想象,能以头撞崩不周山的共工,头部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与他作战的祝融,也应具有这样的特点,这让人想起羊在斗殴时相互之间以头猛烈撞击的情形,共工与祝融战而以头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与蚩尤“以角抵人,人不能向”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驩兜(板兜)——以猪为图腾的三苗部族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说明了欢头(驩头或板兜)与苗民有着血缘关系。《庄子·盗跖》:“丹朱与南蛮旋举叛旗,尧乃战于丹水之浦。”说明丹朱(欢头、驩头或板兜)与南蛮生活在同一地域内,而且极有可能属于同一部族联盟。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楚之先祖为祝融,近人多以为即欢兜,亦即丹朱。”[4]这些文献资料说明驩兜与祝融一样,都是三苗集团中的一支部族。

板:在黔东北苗语次方言中读作“Nbant”,是对“猪”的称呼。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常将“驩兜”记为“板兜”,有的文献还将“驩兜”直接记成“丹朱”或“丹猪”,就更点明了驩兜这一部族与猪有着特殊的关系,实际上,这些称呼的差别,仅是文献中称谓上的用字互有错讹而已。

驩兜(板兜)既是部族的名称,又是部族首领的名号,作为苗蛮部族的首领,他被尊称为“Nbant doud”。其中,“doud”是中心词,“nbant”的意思为“硕长的”、“巨型的”,是在词上倒装过来后用来修饰和限制中心词“doud”的,构成一个偏正词组“Nbant doud”,可直译为“硕大的猪”,体现了一种以大为美、以大为神奇的对猪崇拜的文化内涵,作为对部族首领的称呼,可音译为“巨猪神”;作为部族称谓,可理解为“崇敬大猪的部族”。至今在黔东北地区苗族五大姓中,石姓在苗语中称“仡驩”,石姓有大石、小石之分,其中大石在苗语中直呼为“驩兜”。[5]这种以崇拜物为姓氏的情形,本身就带有图腾崇拜的性质。

猪在苗族的社会生活和祭祀习俗中一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包含了楚文化因素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出不少猪骨,其中的墓葬中就有14块猪腭骨,表明先民有用猪头祭祀亡故的先人这一习惯。至今在黔东北苗区,仍保存一项独特而重要的祭祀活动,叫做“刨板颇果”,俗称“打棒棒猪”,将祭祀用的猪四只脚固定在四支木桩上,由舅父持木棒以七下或九下将猪打死,以火去毛蹄,刮净煮熟以祭祖神(蹄毛及腹内脏物先集中存放待祭祀活动完毕予以深埋),祭师一边敲着用三节毛竹做成的祭祀乐器“xinb dongd”(信咚),一边唱诵着古雅的祭辞,活动进行的全过程,极为神秘肃穆,甚至不许其他民族的人观看和参与。在苗族“刨板颇果”活动中,有一个砍猪腿赠给舅家的环节,俗称“背腿”,背腿之人临行前要往主家回掷火把,背腿途中主家同宗族的人要回避,所背的猪腿肉必须在野外一次性吃完,所剩骨头残渣要深埋,不得让家畜野兽糟蹋,否则会带来灾祸。这种把猪与舅家联系起来的习俗,本身就具有生殖崇拜的含义,而猪体被抬高到神圣化的地位,就说明了部族本身与猪有着特殊的关系,具有猪图腾的文化象征意义。

六、有苗——以鱼为图腾的三苗部族

《五帝本纪》汉代郑玄注曰:“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说明有苗部族是三苗联盟的一部分。

“有苗”一词,在黔东北苗语次方言中读作“Yous mloud”,其中“yous”是修饰词,表示的是“用菜就饭、用菜就酒”的动作,“mloul”是苗语中对鱼的称呼,“Yous mloul”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可意译为“吃鱼的人”、“以鱼为生的群体”,引伸为“鱼部族”。

《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说明有苗部族主要生活在有着宽广水域的地方,这正是鱼米之乡,宽广的水域为先民们提供了鱼、虾等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而丰富的水产为先民们提供了精美的食物。

有专家考证,崇拜鱼,是古代许多部族都有过的习俗,对鱼的崇拜实质上是一种生殖崇拜,先民们敬慕鱼,以鱼为部族图腾,看到的就是鱼的多子特征,借此希望鱼图腾保佑本部族人丁兴旺,势力强大。由于有苗部族长期生活在江汉平原,这里水域宽广,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鱼在苗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及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就促成了在有苗部族中鱼崇拜观念的出现和鱼图腾的产生。千百年来,鱼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祭祀、歌谣、建筑、婚育习俗中都是如此。黔东南许多地方的苗民素有杀鱼祭祖的习俗,黔东北地区苗民在举行傩祭活动过程中鱼是极为重要的祭品,一些地方的苗民在建筑中广泛使用鱼图案,或用石头把道路铺成鱼骨形状,或在大门、屋梁上绘制鱼图案,挑花、刺绣、剪纸等工艺制品上使用鱼图案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傩神神话》中有傩母浸泡在水中被鱼啄食身体上的肉之类的情节。

有苗部族与北方部族曾发生过几次大的战争,其中一次是禹征有苗。《墨子•非攻》载:“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抵,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待,……苗师大乱,后乃遂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知道,包括鱼苗在内的水产养殖活动,最怕的是鸟(如鹰、鹞、鸬鹚等等)的捕杀,古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征伐有苗的战争中,以禹为代表的北方部族利用了这种物物相克的自然现象,用大鸟(人面鸟身——外貌奇特、性情凶悍的鸟类)对有苗部族实施攻击,掳走了有苗部族的图腾神物——鱼,当这样一种状况出现时,在远古先民的信仰观念中,往往会认为是将要发生重大灾难的迹象,很可能会造成人心涣散,从而出现了有苗军队大乱并溃败的战争结局。

七、熊芈——以马为图腾的三苗部族

《国语•郑语》曰:“蛮芈,蛮矣。惟荆实在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韦昭注:“芈姓之蛮,鬻熊之后。”《史记•楚世家》谓:“芈姓,楚其后也,……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事。”

根据《国语•郑语》所载:“颛顼生老童,老童产重黎及吴回,吴回产陆终。”以及《世本•帝系篇》:“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是生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其四曰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6]可以推断颛顼、老童、重黎、吴回、陆终和芈姓苗蛮部族,以及后来的楚族,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国语•郑语》记载,史伯曰:“楚,重黎之后也。”也说明了楚与九黎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既属苗,则楚亦为苗之一部分。

芈:在黔东北苗语次方言中读作“mel”,是“马”的意思。有人说指的是一种鸟,但考察部分苗族祭辞,可知在古苗语音系统中“芈”亦读若“meil”,是“马”的意思,部分汉文献记作“梅”。苗族古歌记述,从远古时代起,“占楚占菩”广大区域(即江汉平原、洞庭湖及湘中地区)曾是三苗先民的居住地,其中楚王部族民众就居住在“芈山”,族以山为姓,“芈山”即为楚族之“祖山”,或因“芈”为蛮语,不常用,汉文献记为“梅”,“芈山”遂为“梅山”。楚政权被秦灭后,楚族苗蛮民众的一部分就生活在梅山一带,史称“梅山蛮”,即为秦汉“荆楚蛮”和魏晋南北朝“武陵蛮”的主体部分。《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

用古苗语对《史记》中“熊芈”一词进行解读,则其读作“Xongb meil”,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复合词,其中,“Xongb”在词组中是用来修饰“meil”的。“Xongb”既是苗族的自称,也用来称呼“年轻的苗族男子”,“熊芈”的整体意思按照苗语语序习惯直译过来是“马苗”,意译为“崇拜马的苗人”,可理解为“驯马的”或“骑马的”苗族男子,也可理解为“属相为马”、“崇拜马”的苗族支系。

至今在黔东北地区苗族五大姓中龙姓,有“大龙”和“小龙”之分,其中“小龙”用汉字写作“隆”,“大龙”宗族中就包含了“仡芈”一支。这种以崇拜物为姓氏的情形,本身就带有图腾崇拜的性质。

根据《史记•楚世家》“芈姓,楚其后也”的记载,三苗部族联盟中以马为图腾的支系,极有可能就是熊芈部族,楚国国君以芈为姓,并声明“我乃蛮夷也,不与中国同。”《左传》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04年)载右尹子革所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的说法,表明熊绎所居之丹阳,当在荆山,这大概也是后来三苗余部被泛称为“荆蛮”的原因。考古工作曾经在楚都郢及其他荆楚地区的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马骨,说明以熊芈为代表的荆楚先民非常重视马的养殖。正因为熊芈部族大力发展马的养殖,其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加上熊芈也是三苗联盟中最先接受中原文化的部族,于是先进的文化加上强大的实力特别是部族的战斗力,促使熊芈部族建立起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苗族政权——楚国。

综上所述,在三苗及其部族联盟中普遍存在以动物为图腾的现象,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学、民俗学内涵。其一,它说明了三苗先民是较早驯化动物的族群,由于动物在人们的生活及宗教祭祀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由此产生了原始的动物图腾崇拜,水牛、黄牛、猪、羊等重要动物进而成为部族的名称;其二,动物名称在部族中的使用,首先应是作为部族首领的名字,然后在部族间的交往中又作为整个部族的名称,这是一种英雄崇拜观念的反映;其三,标志着三苗集团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原始农业文明,三苗联盟内部的部族之间在农业产业领域出现了较为系统的分工,这种分工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管子•地数》:“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就说明了苗族先民较早掌握冶金技术后势力迅速强大的情况。近年来考古发现,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湖南怀化高庙遗址中发现了远古人类正规的祭祀场所,不仅有祭坑及大量的宗教祭祀艺术品,还有用于祭祀的猪、牛、鹿、龟等动物骨骼。这些情况说明,原始农业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三苗先民在冶金业、城市建设、原始宗教信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进而推动了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1] 俞伟超.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J].文物,1980,(10).

[2] 高至喜,熊传新.楚人在湖南的活动遗迹概述——兼论有关楚文化的几个问题[J].文物,1980,(10).

[3] 吴晓东.苗族东部方言区“吃猪”仪式散论[G].苗侗文坛.1999,(1).

[4]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5] 《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6] 袁轲,周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G].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Analysis of the Names of Three Miao Tribes

WU Guo-yu
( 1.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ttee of Tongren,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2. Eastern Guizhou Cultural Institute,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Synthesizing the Miao vocabulary of northeastern Guizhou subdialect, ancie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it i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names of three Miao tribes are related with animal totem,especially the animals domesticated by human. It symbolizes a high level of ancient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ree Miao tribal alliances, whose main mode of production is livestock breeding. The phenomenon that groups in tribal alliances are named with animal names i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phenomenon of ancient tribes and tribal alliances’ development.

Three Miao tribes;tribal names;animal totem;ancient agriculture

(责任编辑 梁正海)

K2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2-0001-06

2010-09-16

吴国瑜(1967-),男,苗族,铜仁学院黔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古籍研究。

猜你喜欢
苗语祝融部族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一、卫拉特蒙古与天山北麓各部族
“祝融”落火——惊心动魄的9分钟
黔东南地区苗语的使用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以凯里地区为例
部落里的秘密
民族寓言与部族叙事——阿来创作简论
“祝融号”火星大冒险
“祝融号”冒险日记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祝融胜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