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强强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姜强强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从建立、健全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机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良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展示并实现自我价值。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但是,与大学生创业的迫切现实需求相比,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中还存在着诸多待完善之处。
创业能力即大学生运用自身优势,利用各种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根据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产生影响的程度,可归结为两个层次的创业能力,即核心创业能力和基础创业能力。核心创业能力是对大学生创业起关键性支持作用的一种能力,它决定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层次,是创业成功者的必备能力,包括良好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基础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能否从事创业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法律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与核心创业能力的区别是,基础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所普遍拥有,与从事其他事业大学生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大部分重和,而核心创业能力更多的为创业成功者的必备特质。
(一)在高校层面,创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具体来说:
1.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偏重于创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虽具备较强的“纸上谈兵”(写创业计划书)能力,但面对创业实践,却无从下手。高校创业教育不能止步于培养写创业计划书的“人才”,更不能以写创业计划书等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创业大赛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创业能力高低的标准,而应该以引导学生产出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作为教学目和评判创业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
2.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还缺乏权威、科学的教材,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考核标准等都还没有统一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创业教育被边缘化,缺乏连贯性,仅作为缓解就业的“补充课堂”,依附于就业教育中。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还远未形成体系,仅以培训、讲座等形式出现,功利色彩严重,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要求。
3.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还很匮乏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具独特性。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普遍匮乏,仅靠少量校内和校外兼职教师还远远难以满足需求,这不仅严重制约创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大大阻碍学生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在创业个体方面,创业能力发展的动力不足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部分大学生却将“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除此以外的“学习”都是“不务正业”。同时,高校里树立的成功典型基本上是考取公务员或研究生、被知名企业招录、出国深造的毕业生,而对毕业生创业的宣传较少。这固然因为创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大多还处于创业初始的艰难时期,难以拿出多少宣传的亮点,但却真实反映出了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评判就业成功的标准——成为一名有价值的员工。价值观念上的偏差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创业意识,缺少创业动机,基本上忽略了对创业能力的主动锻炼,导致了自身创业能力的薄弱。
(三)在社会层面,创业环境的营造还不够完善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历史还很短暂,社会各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各地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相继出台了涉及到银行贷款、税收、项目支持、创业教育与培训、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难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完善的创业政策环境。此外,我国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部分人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仍存在质疑,因此,形成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尚需时日。
(四)在家庭层面,创业能力发展获得的支持度还不够
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尚未在经济上完全独立,各项费用开销基本来自家庭的支持,能否获得家庭经济方面的资助和精神层面的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多数家庭对大学生子女创业的支持度还远远不够。据笔者在江苏某高校对随机抽取的200户大学生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支持子女在校期间创业这一问题上,仅有18%的家庭选择会全力支持,另有54%的家庭选择尊重子女的个人选择,12%的家庭持怀疑或犹豫态度,14%的家庭表示反对,反对的主要原因有担心创业影响子女的学习、严重质疑子女的创业能力、担心子女在创业过程中学坏等等;在是否支持子女毕业后创业的问题上,选择全力支持的家庭数有所增加,达到了28%,但仍有36%的家庭认为子女毕业后应该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反对子女创业。
(一)建立、健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到位
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地位,积极实施创业教育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办公室,健全相关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软件设施,为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条件。力求逐步形成“校领导统筹全局,创业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院(系)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
2.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首先,实施创业教育全程化。将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四年的教育全过程。一年级,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观察实践和创业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兴趣;二年级,引导学生收集创业信息,建立创业信息库,积极参加社团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三年级,通过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和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四年级,着重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训练,引导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为今后创业打好基础。
其次,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科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让创业教育真正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编写统一的创业指导教学大纲,将创业教育核心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程,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设《现代市场营销学》、《大学生KAB基础课》、《“SYB”课程》、《风险投资》等公共选修课程。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素质。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取得国际劳工组织和团中央颁发的KAB讲师资格以及其他创业教育资格证书。同时,加强与外界联系,定期邀请一些有自主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等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创业的过程。
3.构筑创业实践平台,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氛围
首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销售精英大赛、校内大学生跳蚤市场、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激情,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学生创业、创新型兴趣小组,成立创业协会、KAB俱乐部等创业、创新类社团。
其次,大力建设创业实践基地,构筑学生创业平台。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建立创业孵化园,并全部免费提供给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对有前景的创业项目给予无偿或有偿的资金资助。与当地政府的科技园合作,签署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为有科技成果创业项目的同学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和创业扶持基金。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立创业创新实训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二)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不断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并增强各项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大学生创业的市场空间;为知识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供全方位支持,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搭建现实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采用合理机制对创业大学生进行风险投资;进一步优化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效支持。
社会要加强有关创业的舆论宣传和政策讲解,营造理智的鼓励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鼓舞创业者的士气,扩充人们的创业知识,让人们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和精于创业。
创业大学生的父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智地支持子女的创业活动,营造支持子女创业的良好家庭氛围。充分尊重子女的创业选择,对子女的错误创业方向给予纠正,尽可能地为子女的创业活动出谋划策,提供智力和经验的支持。对于子女需要创业资金的请求,父母可采用投资或合伙等方式给予支持,并遵照市场经济规则对资金的使用及其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
(三)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本领
大学生要主动将创业作为未来就业的主要选择方向之一,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发展之路和奋斗目标。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勤于实践、敢于竞争、不怕失败的精神,做好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对自己进行完整的SWTO分析,从自己的劣势入手,有计划地逐步改进;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有利资源和大学的宝贵时间,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学习和掌握有关创业的知识理论,做好未来创业的知识储备;主动参与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内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建立市场意识,开展市场调研,培养自己发现市场、把握市场的敏锐性;广泛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为创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冷静分析市场的前景,找准创业方向,完善创业计划,凝聚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1]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2]李时椿.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徐茂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
G64
A
1673-0046(2011)11-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