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类专业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49陈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高职

陈虹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高职旅游类专业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陈虹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为地方经济服务是高校办学的目的之一,能否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文章旨在探索高职旅游类专业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策略,充实旅游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旅游专业;地域文化课程;开发

“地域文化”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课题。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形成了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无论是国家层面开发的规划教材,还是地方开发的教材,目前很多学校课程都涉猎到地域文化,但总的看来,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对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远远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地域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最终导致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地域文化课程建设,以及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以宁波大红鹰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就高职旅游类专业地域文化课程的开发研究作些探索。

一、地域文化课程对于教学的意义

地域文化是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历史文化之根,是传承历史文脉、推动区域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来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对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教师除了讲授专业必修课《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之外,同时开设《浙江省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予以补充和延伸,借此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文物古迹。如运用多媒体技术观看介绍慈城古建筑群的纪录片,实地考查位于宁波市中心的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等,让学生介绍家乡有特色的自然风光,使一系列具有宁波特色的、古老的意象进入学生的视野,这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也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2.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高职旅游类专业应用性较强,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的要求较高。所以,我们应立足课堂,面向社会,加强课内外衔接,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一方面,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加强课内外沟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地进行学习。因此,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地域文化资源应成为教师教学的首选。我们可以结合教材项目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有立体的把握,开阔其视野,然后利用地域文化进行迁移训练,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比如,笔者在讲解到宁波民间习俗时,从一些地方志里查找类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如有关象山祭海习俗的介绍、中国开渔节的介绍等;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当地的报刊杂志挑选介绍地方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如刊载在《阿拉旅游》杂志上的《象山渔趣》、《祭海从传说走向文化》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展灵活多样的民俗文化实践活动,是采撷地域文化知识的最佳的教学手法。如元宵节、中秋节,组织学生举办灯谜竞猜和诗词吟诵会,介绍有关灯谜、咏月思乡诗词文化等,还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国皆然,宁波为何以十六为中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民俗节庆教学中,以“徐霞客开游节”为载体,了解中国首个旅游日的发源地——宁海,并开展“开游节,我与你同行”的活动,要求学生拟写标语,以导游、记者、游客等身份展示自我风采。地域文化的教学可以使教学与生活息息相通,也可以使教学者能充满激情,自觉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旅游、实践旅游。

二、高职旅游类专业地域文化课程的现状

1.地域文化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

目前,地域文化课程相关的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开发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内容较为单一,内容主要局限于历史和地理知识,而对于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以及自然等资源未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而且所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仅局限于文本资源以及校内课程资源,忽视了非文本资源、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地域文化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太注重挖掘课程资源的内在教育价值,并且未能在仅有的少量教材中得到体现,同时也不能满足本地区高校学生的需求,与他们置身的人文环境联系甚微。以笔者所在的宁波大红鹰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被调查的学生中75%学生对地域文化知之甚少,15%一般了解,非常了解的仅占10%。因此,学校应该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开发地域文化课程就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区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并融合到地域文化课程当中,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也符合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

2.旅游教育资源缺乏,教学内容选择面狭窄

课堂教学是高等院校开展旅游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形式。但是,高职旅游类专业无论是教育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文化氛围,都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比如当地历史遗址遗迹资源、人文活动资源、民俗艺术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等。因此,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是要让我们学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注意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养,认识到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地域文化的智慧,使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3.人文类课程开发应用热情不高

高职教育目标固然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或缺。大多数高职类旅游专业课程安排、实践实习都以技能学习为主,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开设看其是否实用,实用则开,不实用则弃,培养人文素质的课程显然被排除在外。学校首先考虑开设实用性的课程,以利于学生拿到饭碗,人文科学内容的课程除教育主管部门明令要求的两课外,其他人文类课程似乎可有可无,出现技术至上的倾向,放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完全成了职业训练场。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这一现象尤为显著,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人文社会知识知之甚少,对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幼稚和浅薄,人文精神极度匮乏。

三、高职旅游类专业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策略

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开发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突出本土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系统工程。它除了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开发性、本土性、人文性等特点。其应当与当地社会文化、经济等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且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可能即将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只有密切甄选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就业需求为依据

以实际工作需求为依据来组织教学内容,高校专业课程是该专业学生通向就业的桥梁,也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内核。课程开发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学习和就业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能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服务的目的。因此,地域文化课程的设置应当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3.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契机

地域文化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从大处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从小处说则是融化在每个人血液中的乡情。因而,重视地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的就是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深刻认识到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借鉴本民族地域文化的智慧,从而使地域文化传承下去,增强民族情感,热爱本土文化,使他们成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生力军。

深入对地域文化的课程的理论研究,因地制宜地利用课程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及技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现阶段,高职旅游类专业对于地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与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资源,仍有待于教育者不断探索。

[1]张国洪.旅游文化学:研究选位与学科框架[J].旅游学刊,1999,(S1):56-57.

[2]谢春山.旅游文化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37-3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9-112.

[4]朱福胜,王郢.积极开发地方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09,(3):9-10.

G718.5

A

1673-0046(2011)11-0052-02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高职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