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45:41张淑芬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技术理性马尔库塞单向

张淑芬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关于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几点思考

张淑芬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马尔库塞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分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人的全方位的异化:人的本性的单向度、人的政治的单向度以及人的思想与文化的单向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推动生产发展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它又被资产阶级拿来当作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专政和进行勒索的有力工具。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马尔库塞用“单向度”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经验的不知不觉的协调作用。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人们失去的“第二向度”是什么呢?就是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则。《单向度的人》的基本内容蕴含于三重维度,即人的本性的单向度、人的政治的单向度、人的思想与文化的单向度。

一、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

列斐伏尔曾说过,科技进步应为日常生活服务、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人们应把注意力放在生活的喜悦上,最终使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和提高,使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必然王国挣脱而进入自由的王国。但是,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科技进步并没有带来更大的社会进步、人的自由与幸福。更糟糕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而同西方社会人的片面发展、单向度发展和人受压制的程度恰恰呈正相关。科学技术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的异化。科学技术虽然创造了一个相当富裕的工业文明社会,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却没有改变人的命运,反而使人类日益成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的奴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及其工作的关系异化。

“在工业文明的时代,好像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一方面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但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1]人类越是想控制自然,个人却发现自身日益变成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2]人类的所有的新发现和进步,导致的结果却是使物质力量日益拥有理智的生命,相反,人的生命则化为僵化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社会的工业、科学技术和现代贫困、颓废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技术现在已经是一个分化了的东西,它可以扩散到各个领域中去发挥作用,尤其是技术的“部分”聚集成整体的时候可以打碎包括人在内的各种事物。在技术理性的强势面前,道德伦理显得卑微和乏力。正如鲍曼所分析的,“道德自我是在技术的牺牲品当中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道德自我在碎片中不能并且没有生存下来,在技术的世界中,道德自我引起对理性计算的忽略、对实际应用的鄙视和对快乐感觉的冷漠,因而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异类。”[3]

二、马尔库塞对现实劳动批判的维度

马尔库塞认为,现实的劳动方式是对爱欲的严重压抑和否定,是对本能能量的压抑。这种压抑“主要不是产生于劳动之必要,而是导源于由于统治利益实行的特定的社会劳动组织,因而是一种额外压抑”[4]。具体来说,马尔库塞对现实劳动的批判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现实劳动中的统治不同于合理行使职权,实行这种统治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的特权地位的特殊团体和个人,是一种压制的副产品,是“残忍的必然性和无情的力量强加于人的”。

2.现实社会的人为的劳动分工的划分使人日益变成从事异化操作的工具,劳动活动趋于单调、机械化。从个人生活对机械性、格式化、形式化方式的麻木认同到人的精神生活的“疯癫”,从个人利己享乐到对他者的冷漠,从消费性幻想、无度挥霍体验的痴狂到对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的依赖,从追求无限增长到对自然的主宰,因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渐渐成为经济原子,丧失了自己的灵魂,面对眼前庞大的机器世界,人类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和无力。尤其对于那些失去自我自主意识的人,只能在消费中找寻“自我”,获得快乐继而麻醉自己。

3.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中,劳动者唯一值得快乐的就是有一个比较满意的职业,或者就是仅为生产设备的运行和操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同人本能的满足毫无关系。

4.为设施而劳动,并屈从于设施的力量,丧失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僵死而麻木。

三、技术理性的片面膨胀导致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淡化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广大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滚滚向前的市场洪流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革命性。丰富而廉价的商品极大改善了无产阶级及下层民众的物质生活,人们在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中逐渐被商品所奴役,成为只有肯定面的顺民,成为只有物质需要的被控制的奴隶。弗洛姆曾说,“我们时代的这种异化导致了一种日益增长的神经错乱,生活没有意义、没有欢乐、没有信仰、没有现实……他把这种现代化的异化称作是同马克思的‘贫困化’的异化相对立的‘丰裕的’异化。”[5]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的典型特征。他认为人的需要有两种:真的需要与假的需要。“假的需要”是指这些需要社会通过对个人的压抑的影响附加到个人身上去的,这样就使得劳动过程的痛苦、被侵略和压抑、贫困和非正义永远存在。例如对吃喝玩乐方面,很多人都受到广告的影响,按照广告来消费和打扮、盲目追求时尚,随波逐流等都属于假需要的表现。因此可以看出,虚假需求并不是个人自主选择的和真正需要的,而是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为外部力量所支配,个人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它。那么何为“真的需求”?它应当是超越现存社会秩序的一种需求,是通过个人认真地批判分析和斗争达到的需求。关于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这一问题,马尔库塞认为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自身。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拥有做出选择的自由。其实,本质上“异化消费”是起源于“异化劳动”的,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广大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往往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这会使得劳动者慢慢地变得越来越柔弱并过度依赖消费行为。大多数人因无法忍受高压、强制的劳动,就会选择去逃避,希望在闲暇时间中去获得幸福。然而在当代社会,闲暇时间往往被广告宣传所操纵的消费观念来填充。所以,异化消费是这样一种现象:劳动者为了弥补自己被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所压抑而把注意力放在了疯狂地获得商品。马尔库塞认为,只有到了成熟的工业文明社会,劳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劳动时间也缩短到了最低,这个时候异化状态就结束(或者说是完成)了。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中,生活资料的匮乏现象已经得到了解决。那时人们的生活需要普遍满足,不需要辛苦的劳作,人类生存便再也不受异化劳动的控制。到那时,人的个人生存是自主的,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是爱欲的满足。可以看出,马克思和马尔库塞二人在谈论理想社会中的劳动时,都认为只有在物质全面满足的社会,异化劳动才会消失,人的本质得到真正的复归,劳动成为一种快乐。

四、马克思主义对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超越

由上可以看出,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分析及对其危害的揭露和批判都是十分深刻的,他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劳动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中,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把工人物化、异化,对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特点都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而且,他们都揭露和批判了现代发达工业社会通过技术这一中介,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结成一个控制、管理的系统,充分关注人的本质和人性等。但是,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主义的技术伦理观点有如下主要区别: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不赞成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种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也曾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力量的书”、“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6]。科学技术一方面充分证明了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使人类由必然王国通往自由王国的基础和保障,另外,科学技术也为未来的新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资料。所以,科学技术自身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而是一种伟大的革命和解放力量。而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却把科学技术看作统治人类的一种工具。

2.马克思主义把对技术的分析与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作家通常把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伦理效应同具体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起来考察,并不脱离当时的历史现实。他们一致认为,具体的社会关系性质决定了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伦理效应。马尔库塞深刻地抨击了在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资产阶级通常通过科学技术这一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继而揭露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伦理特征。不足之处是他没有弄清楚在特定社会形态、特定阶段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伦理效应与科学技术本身具有的伦理本性的区别,所以他把科学技术潜在的破坏性和科学技术的消极社会功能给夸大了,并认为科学技术具有原罪,忽视了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批判。最重要的是,马尔库塞认为我们克服异化、压抑,得到解放并自由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艺术和审美活动。在这里,马尔库塞把希望寄托于审美形式,以实现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不可避免的流于了幻想,只能是空想,乌托邦。

[1]马尔库塞.反革命与起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2]马尔库塞.使新一代人获得自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3]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M].大庆师范学院报,2007,(27).

[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艾福成.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当代阐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Abstrat:Marcuse realized the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eading to a person’s all-round alienation:of human nature,through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era analysis,people’s political deeming deeming and people’s thoughts and culture deeming.In capitalistsociety,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of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hasa duality:on onehand,it is a kind of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to promote production development.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brought on by bourgeoisas theproletariatand theworkingpeopleexercisedictatorship and extortion emollienttool.

The Reflection on Marcuse’s Technology Rational Criticism

ZHANG Shu-fe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n 350007,China)

technology rationalcriticism;deeming;reflection

B712.7

A

1009-6566(2011)01-0054-03

2010-11-25

张淑芬(1987—),女,江西九江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技术理性马尔库塞单向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单向截止阀密封失效分析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责任伦理:变革时代的伦理探索
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06:25
现代化的前鉴
道德与文明(2016年5期)2016-12-07 01:22:17
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
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 11:06:09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单向度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0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