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绍宏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一种与VitB12缺乏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后1~3个月治疗可治愈。但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导致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1]。本研究对21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21例SCD患者,其中女6例,男15例,年龄41~78岁,平均58岁;均符合Hemmer等的SCD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 21例均有不同程度后索受累的表现,其中18例伴有侧索受累表现,15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4例合并括约肌功能障碍,精神症状3例,认知功能障碍2例,视神经受累1例。
1.3 血液学指标 21例患者红细胞减少16例,血红蛋白降低14例;平均红细胞体积增高12例,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增高14例,血清VitB12降低13例,叶酸降低6例。
1.4 脊髓MRI21例均行行脊髓MRI检查,12例出现长条状长T2异常信号,7例单纯后索长T2信号,5例合并侧索长T2信号,其中7例位于中胸髓,4例位于颈髓,1例颈、胸髓均受累,VitB12治疗12周后,4例T2W1轴位长T2信号消失,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1.5 电生理检查 20例行肌电图检查,均为神经源性改变,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
1.6 治疗 给予 VitB12或甲钴胺治疗,同时辅以 VitB1、VitB6、叶酸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加强原发病治疗,并根据病情予以适当的理疗、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等。
15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4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治疗效果欠佳。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SCD是由于VitB12缺乏导致的变性疾病,VitB12是核蛋白合成和髓鞘形成必需的辅酶,其缺乏影响了神经系统的甲基化,导致髓鞘合成障碍、髓鞘肿胀、髓鞘断裂,最终导致轴突变性和脱失[1]。
血清VitB12水平降低是诊断SCD的重要依据,但是其水平正常或升高并不能排除SCD[2],且VitB12水平不能反应神经系统病变严重程度[3]。VitB12由转钴胺Ⅱ转运至细胞内,如血液中转钴胺Ⅱ缺乏或出现异常转钴胺Ⅱ时,血清VitB12总量虽升高,但组织不能利用,也导致SCD的发生。本研究中VitB12降低者仅占61.90%。
3.2 病理变化 SC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侧索,以胸髓最常见,严重时大脑白质、视神经、周围神经也可受累。
3.3 MRI表现 对于血清VitB12水平正常的SCD,脊髓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及信号特点,提高诊断率。但MRI改变常滞后于临床症状,早期阳性率不高[4]。SCD在矢状位上病灶为条带状的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脊髓无明显增粗;在横轴位上病灶对称分布于后索和或侧索,当病变仅累及后索时呈现“反兔耳征”[5],具有一定特异性。本组21例均行MRI检查,12例脊髓后或/和侧索不同节段中长T2异常信号,位于中胸段和或颈段。这种异常信号灶是由于胶质增生、水分增多所致,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本组病例VitB12治疗12周后随访,4例脊髓异常信号消失,8例患者病灶缩小。
3.4 SCD的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有助于SCD患者周围神经和脊髓损害的定位,发现隐匿病灶,对SCD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国外报道SCD患者主要以轴索损害为主,而国内学者报导的SCD患者多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本组病例对21例SCD患者行肌电图检查,其中20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例感觉波幅下降、5例运动波幅下降,提示周围神经损伤以髓鞘损伤为主。
3.5 治疗及预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SCD诊治过程中的关键,如不治疗,患者症状持续加重。本组患者均应用VitB12治疗,同时补充叶酸、铁剂,配合营养支持和理疗、康复等治疗措施,15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4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治疗效果欠佳。
总之,SCD主要累及脊髓后侧索,并可损伤周围神经及脑神经。血清维生素B12降低是诊断SCD的直接依据,早期电生理检查敏感性较高,脊髓MRI对本病有一定的特异性。SCD的预后与年龄、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1] 吴江.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2.
[2] Reynolds EH,Bottiglieri T,LaundyM,et al.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with high serum vitamin B12level and abnormal vitamin B12binding protein:new cause of an old syndrome.J Arch Neurol,1993,50:739-742.
[3] 周晋,孟然,李国忠,等.亚急性联合变性与维生素B12缺乏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90-93.
[4] 蒋红,胡悦育,胡兴越.电生理检测对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428-429.
[5] Naidich MJ,Ho SU.Case 87: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J Radiology,2005,23(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