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波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过敏性咳嗽,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慢性持续性干咳常是本病的惟一临床症状,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存在气道高反应性[1]。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51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6~39岁。病程20 d~18个月。发病时伴上呼吸道感染32例;吸入冷空气者19例;发病季节:春季33例,冬季17例,秋季1例。51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咳嗽,伴胸痛16例,咽喉部不适18例,胸闷及气闭感12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19例,4例有干啰音,X线检查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增粗。肺功能检查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均占预计值的80%以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2例。
1.2 诊断标准 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2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多与接触变应原、理化刺激、运动有关。②查体无阳性体征,肺功能和胸片正常;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③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④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或激素治疗有效。⑤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⑥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2]。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福莫特罗(50 μg,2次/d),布地奈德(200 μg,3次/d)吸入;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适当加用抗生素。有过敏诱因者加用抗组胺药:开瑞坦或酮替芬。
本组用药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43例(84.3%),治疗2周后症状显著缓解6例(11.8%),所有病例均在4周后症状逐渐消失,随访观察1个月后无明显发作,总有效率达100%。本组有1例出现面红反应,1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但均未影响继续治疗。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为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其病理生理都存在持续性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上对于顽固性干咳超过2周的患者,应考虑CVA的可能,若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可诊断本病。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行免疫学检查,确定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CVA,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无条件者,在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胃食道反流病、间质性肺炎等疾病后,可予以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即支持本病诊断。一旦确诊为CVA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正规的抗哮喘治疗,以免病情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尽管咳嗽变异型哮喘发病机制不祥,但其本质是是因变应原或其他诱因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道高反应性和顽固性咳嗽,故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类固醇的口服或吸入治疗,福莫特罗是是一种新型长效β2受体选择性更高的激动药。在体内与β2受体结合,能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合成增多,并能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其气道扩张作用可维持12 h以上。另一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抑制气道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抗原引起的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浸润;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两药合用可有效地缓解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咳嗽症状。研究表明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给予激素长期吸入治疗,有望完全控制其症状和阻断其发展成典型哮喘。
[1]何爱凤.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1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2001,21(3):31.
[2]殷凯生.支气管哮喘现代诊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