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何卫华
果蔬生鲜连锁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①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何卫华
本文主要从现状及发展趋势来分析果蔬类生鲜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并针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果蔬类生鲜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
果蔬 生鲜 连锁经营 制约 对策
民以食为天,果蔬类生鲜农产品主要是指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居民每天的消费必需品。据统计,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每年摄入的蔬菜为160公斤,水果为52公斤,调查发现,90%以上的城市居民每周都会购买蔬菜和水果,且60%以上的居民每周购买频次在3次以上。长期以来,在我国农产品一直存在着“买难”和“卖难”的问题,但如今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果蔬类生鲜农产品连锁经营也展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1)大型连锁企业是果蔬类生鲜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主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以来,2009年,2010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了4亿和6.8 亿元资金用于鼓励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据专家调查,通过推动“农超对接”,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5%提高到20% ,大中型超市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比重达30%。“农超对接”的推动,果蔬生鲜农产品直采模式的优势,将有更多的大型连锁企业加入这一行列,大型连锁企业将构成果蔬生鲜连锁经营的主要力量。
(2)果蔬类生鲜农产品连锁经营多采用总部统一采购模式,批发市场依然是其采购的主渠道。连锁零售企业一般是统一采购,但果蔬生鲜采购以总部统一采购为主,并与门店自行采购相结合,其中统一采购占比为67%,门店自行采购占比为11%。调查统计发现,2009年连锁零售企业果蔬生鲜基地采购比例为39.4%,批发市场采购比例为57.6%,果蔬采购渠道依旧以批发市场为主。但直采将是连锁企业果蔬类生鲜经营的发展趋势,如前几年,英国零售商TESCO在中国的生鲜100%从批发市场采购,而现在80%的农产品来自从农业基地的直采。
(3)连锁企业果蔬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模式多样。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40%的企业完全自营,35%的企业以自营为主,20%的企业以联营为主,5%的企业完全联营。对比2008年,完全自营的企业明显增加。果蔬完全自营或以自营为主的零售企业毛利水平较高,蔬菜平均毛利率为13.42%,水果平均毛利率为14.22%,而联营为主或完全联营的企业平均毛利率仅为10.84%和10.30%。“农超对接”的推动和更大利益的驱使,自营将是连锁企业果蔬生鲜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小生产是指我国果蔬农产品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不能直接进入流通市场,难以有效完成流通任务。大规模是指连锁经营的规模化经营方式,连锁门店遍布一个区域甚至全国,对外实行统一采购,具有采购的规模优势。我国果蔬主要是农户分散生产,生产规模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产地农户很难直接满足连锁企业的规模化采购要求。这势必导致果蔬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上会增加更多的流通环节,而每增加一层环节就会增加10%~20%的成本,过多的中间环节削弱了连锁经营的价格优势,也不利于生产与销售的直接衔接。
管理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管理标准化离不开商品的标准化。我国果蔬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且生产在地域上的广阔性和分散性,导致同一品种不同农户生产的质量不一,难以分类和确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同样,分散化的小规模生产也使得果蔬在采摘后流通环节加工落后,筛选、包装及各种具有科技含量的保鲜技术使用上都遇到推广普及和规模化运用难的问题,采后商品化处理仅有1%,这既影响消费环节的果蔬产品品质,也不利于连锁经营商品品质的标准化管理。
新鲜是果蔬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新鲜果蔬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有极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果蔬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80% 以上的果蔬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每年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果蔬农产品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流通成本已占果蔬价格的1/2以上,据统计,我国常温果蔬损失约为20%~30%,为了减少果蔬损耗,需要果蔬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上各环节物流过程处于低温环境,即全程的低温控制,如果蔬采摘后急速遇冷、冷藏库存放、冷藏车运输、展示柜冷藏等。冷链物流的要求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使用的物流配送中心具有物流设备和冷库、冷藏车等,需要保鲜、包装、储藏等专门技术。这为中小型连锁企业从事果蔬生鲜连锁经营设置了壁垒,制约了果蔬连锁经营的发展规模。
果蔬是具有生命周期的生物,其生产要遵循生物的生长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季节性决定了农产品上市的品种和数量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生产的季节性决定其经营活动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同季节性相似,农业生产必须基于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可能适宜每一种农业生产,这导致果蔬类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此外,气候等不可控自然因素使果蔬农产品生产面临较高的自然风险,直接影响其产量、质量和效益。季节性、区域性和自然因素等不可控性容易导致果蔬农产品销售具有应时性,其呈现的峰值和波谷较难预测,增加了经营的风险,强调了连锁企业经营的灵活性。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我国冷链物流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落后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我国果蔬流通增值能力不强,在国外,果蔬从采摘到出售,经过冷链的运输配送和加工,是一个品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增值比例为1:3.8。而我国果蔬采后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其增值比例是1:1.8的水平。落后物流配送体系限制了果蔬生鲜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
果蔬生鲜供应链是指果蔬的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将果蔬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上游与下游企业而形成的网链结构。当前,果蔬生鲜农产品零售企业没有长期固定的供应商,诸如运输、包装等物流作业环节也是随机寻找合作伙伴,其采购效率和成本控制往往取决于谈判的能力,而非供应链的平滑运转。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松散导致供应链效率低,而核心企业又缺乏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程度低,这不利于果蔬生鲜连锁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果蔬农产品分散生产经营的情况下,要提高果蔬流通组织化程度,必须使分散的农户通过中介组织联合成一个整体,取得跟企业平等的法人地位,这种中介组织最好的形式就是农民合作组织。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种植类和养殖类,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商品率高的行业。现有果蔬类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在解决农户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合作组织都同等发挥了上述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适时的出台农民合作组织的示范章程进行指导,而民间又普遍存在合作社基本知识的供给短缺,导致现有合作组织存在多方面不规范的问题。现阶段通过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强化对合作社的产销服务来提高农户或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规模、小生产与商品标准化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产销衔接,利于果蔬生鲜连锁经营的发展。
一是国家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为果蔬生鲜连锁经营发展提供客观基础设施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行业的进入壁垒;二是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个人、企业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三是加大农村市场信息硬件基础投入,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实现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农超对接”本着“减环节、降成本”的经营理念,有效地把生产与销售两大环节“对接”起来,实现市场有效引导生产,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果蔬协议流通模式。果蔬协议流通模式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各利益相关方以各种协议的形式明确各自的分工、责任及权利,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依据各自在生产和销售中的优势重新组合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流通效率而产生更大的效益,该模式将果蔬的生产与销售紧密联系起来,提升了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果蔬协议流通模式不局限于连锁企业与产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贸市场联合会等之间的协议,也包括与物流配送之间的协议。这样有利于密切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加速连锁经营的发展。
果蔬的区域性生产特性,决定了果蔬离不开跨区域采购,通过采购联盟可实现企业间优势资源共享,变异地采购为当地采购,能减少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连锁企业之间这种自愿采购联盟,在采购业务上进行共同的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姜刚,周树华.连锁集团主导性果蔬类农产品协议流通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10).
[1]宋微.生鲜农产品流通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9,(5).
[3]刘普合,申东华,王勇.从“链态”看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11).
[4]Editorial.Collaboration in Logistic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
[5]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生鲜管理:2009年生鲜经营状况分析报告[EB/OL].2010-8-20.
[6]左娜.基于“直采”的超市生鲜农产供应链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尹梦丽.合肥地区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9.
[8]何仲平.“农超对接”的魅力在哪里?[N].中华合作时报,2010-12-21.
F272
A
1005-5800(2011)06(c)-005-02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规划课题《构建生鲜食用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主持人:何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