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偶发事件处理

2011-08-15 00:51
中小学电教 2011年12期
关键词:偶发事件预设教学内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课堂教学偶发事件是指与课堂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无关,出乎教师意料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和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教学事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大,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即使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由于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和生成性,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仍然难以避免。这些偶发事件对教学活动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冲击,处理不当将加剧事态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处理得当,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学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堂偶发事件除具有一般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突发性、偶发性、两极性、紧迫性等特点外还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1)多发性。由于教学环境中计算机设备的不稳定性,信息技术课堂的偶发事件频繁发生。

(2)新颖性。即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无关的新异刺激,干扰或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3)挑战性。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出现师不如生的难堪局面。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分类

虽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依据偶发事件的起因,可将信息技术课堂的偶发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教学系统的外部因素所引起(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一类是由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所引起,如:教师的失误,学生的恶作剧,学习内容过难等。具体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学环境干扰型

教室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对课堂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外界的噪音,天气的突变,教师学生的手机铃声,教师或学生接打电话等。这些事件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引起偶发事件。

2.教学设备故障型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对教学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教学设备潜在故障的不可预测性,在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断网,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故障问题,程序错误、病毒等偶发事件,并且有些问题是一时难以解决的,这些偶发事件一旦出现往往会令师生都手忙脚乱,更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学校有一段时间经常突然停电,造成学生完成的任务还未来得及保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因素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3.教师失误型

这类偶发事件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讲解错误、操作失误等引起的。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时,由于一时疏忽算法书写错误,导致上机运行与事先的讲授并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类似这样的失误难免会引起课堂的骚动。

4.学习困扰型

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表达能力不强;或者由于教师对某些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讲解不到位,导致学生听不明白,学生出现认知困惑。

5.预设-生成偏离型

由于主体之间在认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个性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密切的教学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观念、认识上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的预设出现偏差。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个体,他们也同样在不断地接收各种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难以对他们的经验水平、知识结构方面进行充分的预设,教学充满了挑战性和不可确定性。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的软件、硬件、思想不断涌现,教师绝不是某一知识的权威。因此,有时课堂上出现学生知道而教师不知道、教师这么认为学生却那么认为的情况。

6.课堂异动型

包括:(1)心不在焉型。由于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注视屏幕时间过长,学生听得倦怠,或者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打瞌睡、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提问,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甚至引得同学哄堂大笑。(2)强出风头型。在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教师,或在回答问题时,离题万里不着边际。(3)恶作剧型。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在课堂上伺机发难,故意捣乱。(4)矛盾纠纷型。学生之间偶尔发生的小摩擦,演化成争吵、谩骂、打架等激烈纠纷。

三、信息技术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

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巧妙的将偶发事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让偶发事件变为教学的契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1.环境干扰型和教学设备故障型偶发事件处理

如果是大面积的问题,处理这类事件时要求教师:一要暂停讲课,先稳定学生的情绪。二要随机应变,迅速处理,化险为夷。三要巧妙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回到教学内容上,缝合接受知识系统中撕开的裂口。例如:有位教师在上“拥有我的计算机”这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了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虚拟购机”,让学生分析购买计算机的需求,然后在网上搜索计算机硬件参数及价格、随机软件指标、售后服务情况,然后配置一台个人计算机。但是课上到一半,突然间教室断电了,教室一片哗然,先是骚动,继而起哄。教师预设的活动由于这个突发事件根本无法开展,怎么办?教师灵机一动,就势提出一个问题:“刚才大家都上网了解了个人计算机的一些主要组成部件,由于停电,我们没有办法在网上“买到”相应的部件,无法装配一台个人计算机,但老师这里有一台旧计算机,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些部件是什么样子,是如何装配到一起的,如何工作的?”这时教师将教室里一台有问题的计算机主机拆开,给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组成,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过来,自然地回归到教学内容上来,师生一起学习计算机的组成。

如果是个别现象,教师需要灵活的加以安排,如:教学中经常出现个别学生计算机系统死机,这时可以让学生之间共用计算机继续学习。这样做既体现了对每位学生的关注,也不致影响原有的教学进程。

2.教师失误型偶发事件的处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及时发现,立即改正当然更好。如果被学生发现并指出来,教师也不必惊慌失措,更不可认为有损面子而不予理睬或寻找借口进行掩盖。最好的办法是当即承认自己的不足或疏忽,坦然面对。这样,教师既可以化险为夷,又可以引起学生警惕,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也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必须彻底放弃对师道尊严的某些狭隘而片面的理解,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的提问、质疑和异议。例如: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给学生讲解IP地址的组成时,告诉学生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然后用寄信的地址进行类比,说我们的姓名就像主机号,地址就像网络号,只有这样我们寄的信才会收到。结果学生突然发问,我们班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同学,我们怎么知道信是谁的呢?这时教师当即承认自己的疏忽,态度平和,“的确,寄信的类比有些欠妥,毕竟IP地址和寄信是两码事。通过刚才老师不恰当的类比,还有同学们的质疑,我相信同学们对IP地址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认为可以和IP地址相类比的事物还有什么呢?”这样既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又挽回老师的尊严;同时肯定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的发展;更为机智的是提出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收集资源,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所用。

3.学习困扰型偶发事件的处理

信息技术教学多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因听不懂教师讲解或因不认真听讲而产生疑问,或者教师布置任务不明确不够清晰,而与邻座的同学窃窃私语,扰乱课堂秩序。出现这类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太难,则要降低难度,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弹性的教学任务,各子任务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让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获得技能、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神化和泛化。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分化,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高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初中,由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使得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很难简单地按统一的节奏进行。

4.预设-生成偏离型偶发事件的处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有弹性、留有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速度的快慢及内容的难易和疏密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安排,然而教学中,常常会有种种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按预先设计好的节奏进行。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暂停操作,由于每个学生操作的速度、进度不同,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完成操作而置教师的讲解于不顾,造成课堂教学节奏的失控,如果下一项操作练习的内容是建立在此次练习的基础上的话,这种失控还会继续下去,教师将无法按计划的时间进行下一项教学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对预设做适当处理,放慢教学步子,配合生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学生异动型偶发事件的处理

学生异动型偶发事件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这类偶发事件,要求教师:一要冷静沉着,不急不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化消极为积极;三要化阻力为动力,把偶发事件变成磨练学生品质、激发学生情趣、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四要注意态度严肃柔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

上机时,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大多是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例如:一位新教师突然面临领导来听随堂课,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断开控制系统用QQ聊天,故意捣乱课堂。教师趁机布置探究任务,让大家围绕问题探究,然后共享资源。在共享资源时,有的小组出现了问题,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会利用QQ开展协作学习,共享资源,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地利用技术工具支持学习。刚才聊天的几位学生积极地帮助大家申请QQ号,教大家软件的使用方法,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信息技术课上长时间盯着屏幕,学生难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等现象,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当学生精神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时,教师可暂时停下来,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或唱上一支歌,或看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得到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工具性学科,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各种偶发事件都是在所难免的,在处理过程中,方法只是个形式,关键还是要看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教学手段,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有宽阔的胸怀,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处理信息技术课堂偶发事件自然便会得心应手。

[1]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17-225.

[2]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06.

[3]李劲松.有效的课堂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8-309.

猜你喜欢
偶发事件预设教学内容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及思考
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
体育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与思考
如何巧妙化解美术教学中的偶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