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文化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2011-08-15 00:51
中小学电教 2011年12期
关键词:燕子多媒体课文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一、视觉文化与语文教学

1.视觉文化与视知觉的“渊源”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2]贝尔认为艺术品中能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特质是,“有意味的形式”。[1]而在语文课本中,纯语言表达的课文,我们看到了鲜明的形象,这些鲜明的形象引起我们的注意,唤起我们的审美情趣,并促使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与这些鲜明形象相关的图画,一个个图像符号也由此而生。这些视觉符号的产生,表明了视觉文化一开始就暗藏于这些语言符号中。因此,可以说,视觉文化是读者与课文之间的纽带,是课文的血液,读者阅读课文,通过教师的引导,产生视觉符号,在脑海中形成能够通过视知觉感知的视觉幻象,学习者对这些视觉幻象加以解读,进入课文的意义空间,解读课文更深层次的意义。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中将视觉文化定义为:“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1]由此可知,视觉文化与人的视知觉有密切联系,可以说能够被人的视知觉感知的一切文化,均为视觉文化。[1]

2.视觉素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视觉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实现立体化的感知,拓展审美空间,制造逼真感觉。视觉文化通过真实的再现文字语言描述的场景、人物、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形象的记忆,进一步带动学生对逻辑事理能力的理解。[1]同时,视觉文化以它独特的娱乐性,使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获得知识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使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和学生的知识接受过程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迎合学生的视知觉特性,从而使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化的新型多媒体进入教育领域,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语文教学,不再以黑板、粉笔、课本为单一的知识传递方式,多媒体信息技术为知识的传递带来了传统教具无可比拟的方便与快捷。然而多媒体并非天生就是教学媒体,它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改造,如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等等。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根据儿童的视知觉特点,在课堂中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将课文中蕴含的视觉符号展现出来,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由视知觉整体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1.加强直观教学,将抽象思维具象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视知觉感受较之其他感官,其整体性更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的把握和理解实质上是主要通过课文中的插图,将课文插图中的直观表象进行发散,再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最后将课文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却过于枯燥和呆板,调动不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甚至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对感知规律的运用,使低年级学生这类认知水平不高的学习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对课文不能从更深层次加以理解。

基于上述论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感知规律的运用,尽量为学生感知课文提供条件,制作教学工具和教学材料进行直观化的教学,将抽象的思维因子具象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燕子专列》一课,教师使用PPT将活泼机灵的燕子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利用图文并茂的PPT课件,使燕子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燕子的图片,学生仿佛和燕子处于同一个环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看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好,看好不等于看懂”,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促使学生主动寻求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2.优化提问方式,将集中思维变换为发散思维

纵观当今时代,五颜六色的图像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这标志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各种精美的插图占据着一席之地。语文教科书与时俱进,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以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它的面貌。[3]但是,如此精美的语文教科书,却未能使语文教学效果有所改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新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创造条件,促使其利用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恰当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快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燕子专列》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人们寻找燕子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人们为什么要寻找燕子?”,“根据刚才的PPT,你心中的燕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通过提问,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燕子的友好相处,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方能使学生做到“从看见到看好”。

3.将课文与客观实际相联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根据笔者的观察发现,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种教学套路:首先,学习生字词;其次,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中心思想;最后,布置作业,讲解作业。课文的讲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难以接受并且理解的程度不深。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有以下作用:(1)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2)通过鞭笞恶丑,弘扬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不至于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在讲授《燕子专列》一文时,可将课文中人们排除万难寻找冻僵的燕子的场景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虐猫”事件相联系,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由视知觉选择性设计阅读教学

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创设阅读情境上。[4]几十年以来,语文课不外乎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加以阅读,而教师对于课文的讲授也仅仅是局限于教师的描述与讲解,并未将课文中抽象化的文字描述具象为生动形象的实物。视觉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传达课文的本质意义。[5]精彩纷呈的图像信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把学生的眼球从枯燥无味的文字吸引到丰富多彩的图形图像上来,将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并通过教师展现的视觉讯息和适当的讲解,达到对课文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小学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在课前利用幻灯片或是投影仪等设备给学生放映关于翠鸟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想要了解翠鸟的冲动。

2.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人文美、艺术美的仓库。[6]课文中有富有文采的艺术美,有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这些使得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语文教学便也成为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讯息,这就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形象,对照语言文字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和作者的思想精髓。[7]小学三年级下册《咏柳》一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将“春风”比喻成“剪刀”的妙处,笔者认为应用多媒体展示柳树细嫩的枝叶和柳树随风摇曳的美姿,及春天里一派花红柳绿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春天的大自然中,使学生容易品味诗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在此处使用设问句的妙处。因此,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对视频和图片的观察、比较、体会,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感受课文中的意境与语言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四、利用视知觉感受性设计识字课程

1.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形象化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识字课程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具有重要意义。[8]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个个死板、单调的生字做成形象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图片或者动画。例如:在教授“鸟”字时,可先将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在图片的边上附上汉字“鸟”,教师再适当地卖个关子,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汉字念什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就能很快地将“鸟”字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另外,生动有趣的画面可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识字过程中的运用。这样,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识字课程的教学,可简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减轻学生的记忆强度,这样不会因为学生注意的特性而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负向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

2.利用小电脑游戏,使识字课程趣味化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其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加之,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很短暂,要使学生在短暂的有意注意时间里完成对生字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儿童都有爱表现、爱模仿和爱重复等行为特征,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对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9]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事先设计或者准备一些类似于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将生字与相应的图片或者拼音相联系,这样学生将能轻松地在玩游戏中认识这些生动形象的生字。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体制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从看见到看好”,要求教师和学生提升自己的视觉素养,促进视觉文化及语文教学的发展。另外,现代学校教育应该建立开放型的大文化背景下的大语文教育观,儿童媒体文化教育是培育儿童适应未来开放性教育的有益尝试。当代的学校教育,应该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与纸质课本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读图时代,使得我们当今的学校语文教育应该是适合时代转型的开放型与复合型的现代教育。语文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贴近时代生活的自主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接受、了解媒体文化,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与思维方式。从视觉文化的视角看待语文教学,其发展变化的更进一步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共同探讨。我们要紧跟媒体文化的发展与成长步伐,紧跟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更新我们的语文教学思想与知识结构,适应信息时代的知识发展,适应新的时代的竞争。

[1]张舒予等.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

[2]覃善萍.浅谈视觉文化对中学文学教育的影响[J].阅读与写作,2002,(8).

[3]陈玉秋,马一博.语文新教材插图:走向读图时代[J].教材研究,2007,(11).

[4]徐伟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新途径初探[J].价值工程,2010,(01).

[5]张兰美.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0,(11).

[6]刘美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7]李聚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8]张素华.语文教育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4).

[9]吴海涛,吴海波.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燕子多媒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背课文的小偷
燕子叫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背课文
燕子一家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