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1-08-15 00:49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梁焰
中国商论 2011年20期
关键词:黔东南黔东南州旅游业

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梁焰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 姜廷辉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这句用在军事领域的俗语,如今也被广泛的用在商业竞争领域中来了,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场争夺客源和市场的无硝烟战争。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能否成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对自身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把握。在认清自身优劣势的前提下,扬长避短才可取得好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旅游大州”、“旅游活州”发展战略和“建设黔东南原生态及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06年以来,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401.65亿元,其中入境旅游收入9739.26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达44.43%。这一串鲜亮的数字,正是黔东南州突出“原生态”的特色定位,整合旅游资源、扩大空间区域、壮大旅游产业的成果。尽管上面列出的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是比起旅游发展起步早、体系完善的其他区域来,这点成果还是拿不出手的。为了进一步加大黔东南的旅游发展速度,有必要对黔东南旅游事业做一个基本的SWOT分析,以便为黔东南以后的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规划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

1 优势与劣势

1.1 优势分析(Strengths)

(1)旅游业发展增长速度较快,旅游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黔东南旅游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以来,黔东南州旅游业总量规模扩张迅速,大大带动了旅游就业人数的增长,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州GDP的比重逐步加大。从旅游资源丰富度、发展程度、产品结构、消费水平及环境优势等视角来考察的话,黔东南地区均已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的规模来看,已经基本能够达到进行市场良性化运作的要求,为投资商进行旅游广、深、精度开发提供了基础性的运作平台。为了统筹各项日常事务,黔东南州旅游系统初步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相关部门能够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和商务信息特点的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培育了必备的主体市场。同时,黔东南州还出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旅游法规,为依法管理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政策软环境。

(2)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素有“歌舞之州、百节之乡”之称的黔东南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境内各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黔东南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品位极高,具有极大的开发和保护价值。

(3)良好的区位优势。贵州黔东南州东南部与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而其西北部和北部分别与本省的黔南、遵义和铜仁等地区相毗邻。东西走向的湘黔铁路干线横贯黔东南全境、境内共有16个大大小小的站点,国道320和321交汇于黔东南境内,贵新、夏蓉高速过境和贵广高铁过境。目前黔东南州正在筹建纯旅游公路600公里(从江至黎平茅贡公路、雷山至茅贡公路、茅贡至八受公路、雷山至台江公路、乐里至平寨公路),其中凯里至雷山的旅游公路为贵州省第一条生态旅游示范公路。上述交通路网加上清水江的水路和黎平支线机场的空港,黔东南正形成水、陆、空三维立体交通网状,为黔东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通行基础。两高全线贯通之后,黔东南将会成为泛珠三角洲的后花园,黔东南未来的旅游发展从区位优势上就可见一斑。

(4)区域带动效应快速显现,奠定了产业联动的基础,旅游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联动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1.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处于产业发展初始期,与全国成熟旅游目的地竞争处于弱势。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水平与资源品位不匹配,加之当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在消费结构上,门票、住宿消费所占比重大,而购物、娱乐消费明显不足,消费结构不均衡,消费低成为其最大的问题;在客源结构上,目前以周边省区市场为主,辐射范围较小,国际市场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结构上,以简单的观光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型产品,活动参与型产品、文化体验型产品尚未形成,低水平的开发使优势资源不能成为旅游精品,缺乏高水平、高档次和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缺乏整体品牌和形象;在服务水平上,目前的旅游服务比较随意,良莠不齐,规范性、标准性不够;在收益水平上,人均消费低,游客人次增长高于消费的增长;在经营主体上,目前黔东南州旅游业距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尚有较大差距;在经营模式上,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商业服务模式尚未开始。

(2)产业发展的联动能力不够强,未形成有效机制。黔东南州市经济实力强,但产业联动能力弱,使其黔东南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有待提高。再加上旅游发展仍然采用数量增长型模式发展,未形成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集群,也未能形成合理的内部结构和地域结构,没有造就出足以形成全国性乃至区域性规模经营的大企业,旅游产业也没能步入有序化的集约经营,缺乏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行业管理体系,以及有效的资源配置形式和机制,影响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层次偏低。过度依赖观光民歌民舞的表演等,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缺少度假型、体验型和参与型的产品。过度依赖现状,深度开发不足,资源利用方式简单,产品缺少创新,缺乏时尚性、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产品缺少有效的时间配置,针对晚间和淡季开发的产品很少,导致游客流量过于集中。旅游商品少,开发能力不足。

2 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形势总体趋好,为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当今世界,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已成为新的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旅游业正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中国成为国际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这为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

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推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和激励政策。2009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在政府投入、金融支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30年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巨大发展机遇。

(2)经济和交通格局的改变,将使黔东南州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发展格局,泛珠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跨区域经济区的发展和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作的进一步加强;贵州省将加快建设贵广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实现贵州与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紧密连接,提升贵州的西南交通枢纽地位;黔东南州具有东联湖南、南联广西、西联贵阳、北联遵义和铜仁的区域优势,为推进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实现跨区域联合与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黔东南州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的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2010年中共贵州省委把黔东南作为贵州省的第一个生态文明实验区。这为加快黔东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随着黔东南州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的旅游投资格局的逐步形成,旅游收入逐年上升,超过了之前由北京中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发展预测的数据。

2.2 挑战分析(Threats)

(1)产品的提升需要多种投入。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首要工作是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即从目前单一的大众观光产品向系列化的旅游产品转变。但调整产品的工作难度较大,要求转变发展思路,改变旅游产业经营机制与体制,以及资金、政策等多种投入。

(2)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党中央、国务院就红色旅游进行了专门的规划、布置、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形成了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大格局,这对全国和贵州省其他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区域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入新的时期,各地纷纷加快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进度,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应运而生,红色旅游竞争日趋激烈。

(3)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是发展乡村旅游对水源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乡村旅游(农家乐)目前已发展初具规模,但周边的溪水也因此受到了污染,水质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景区环境容量有限,游客的增加势必为环境带来额外的负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避免。因此,找到发挥旅游资源最大效益和维持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结合点,避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发展道路,是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综上所述,黔东南州旅游业的发展是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清楚地认识并明确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有的放矢,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和改善存在的问题。此外,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各种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挖掘旅游资源潜力,不断开发完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加大相关产业的资金投入度,做好旅游业发展的配套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逐步实现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1]李炳昌.民族文化开发的基本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7~19.

[2]肖潜辉.黔东南州旅游调研报告(内部资料)[R].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局,2003,8.

[3]田洪.SWOT分析方法在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中的运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1).

[4]黔东南州统计局.黔东南州2003年统计资料(内部资料)[R].2004,5.

[5]张远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工作手册(内部资料)[R].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局,2003,2.

猜你喜欢
黔东南黔东南州旅游业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遇见黔东南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补妆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