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方
(浙江理工大学)
当代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浅析
◆刘晓方
(浙江理工大学)
当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对青年学生整个人生的教育意义至关重要,影响和塑造着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着他们的视野和思路。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诸多问题的研究以及问题的反思,将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
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文本
当代我国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有理论性的直接教育和活动性的间接熏陶。列宁说过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教育法或者说理论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意识、思想观念等精神领域的东西,必须要通过外部理论的灌输,逐渐渗透到人的思想中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种信仰。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展开的传统的也是主要的途径之一,如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其它学科的思想渗透,等等。当然这是直接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播手段,除此之外校园中的标语口号、名人警句等也是理论教育的一种方式之一。活动教育法是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操受到影响和熏陶,如参加升旗仪式、参观历史博物馆,等等。
无论是理论性的直接教育还是活动性的间接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发挥到教育作用的一切可供利用的话语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它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以口头方式、板书形式及其他的书面材料等各种方式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形式有很多,如政府文件类、教材和论著论文类,还有研讨会、重要会议、理论和讲话文本、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等。但是由于高中教育自身的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主要局限于政治课教材、报纸期刊、黑板报、学校标语口号等。
西方解释学家将文本定义为“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文本不再是单纯的现实意义上的话语形式,而且包括了虚拟的、精神意义上的话语形式。文本观念的发展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观念的改变,当代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不仅包括课程教材、教辅、教参,论著等形式,还包括校园环境、校风校训这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精神文本。
第一,政治课教材在大多数学校仍是最主要的一种文本载体。
政治课教材包括国家统编教材和学校自编教材也即校本教材。统编教材是指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写的统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由教育专门机构,比如教育厅、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组织编写的教材,包括与之配套的教辅、教参;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统编教材具有统一性的优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统一性注定了其不可能具有全面针对性的特点,无法具体地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地制宜,此时就迫切需要另外一种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的补充。校本思想政治课教材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学校发展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小学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教材,它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更加显得重要。让一部分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更多的特色教材,使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第二,教师、学生一时不能适应教材变化。
新的课程改革以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以应试为目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浅度把握上存在着差异,教学方式、资源的使用也有不便之处。这特别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例如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冲突上;教学过程性加强了,但学生能力、成绩变化并不明显。在教学方式上,仍然以旧的模式为主,教师对新教材也是褒贬不一,导致上课方式多种多样,提出“课改”不如“考改”的呼吁。
学生面对新的教学体系也存在适应性问题。例如,强调从生活出发,但知识联系性、理论逻辑性上受到忽视;并且强调联系生活也相应的加大了知识量,学生反映负担过大。在如何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新课标还存在弱点,练习、作业等方面还有缺失。
第三,只重视显性文本的开发,忽视隐性文本的开发。
显性文本,是指学校有计划、有意识设置的,通常是以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本形式,如各学科教材、教辅教参等等,但不局限于此。隐性文本是指存在于整个校园环境之中,除显性德育文本形式以外的一切德育文本形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学校的校园环境、建筑物、雕像,教室走廊里的美术作品、名人名言、以及校园里的标语口号,等等。
通俗的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文本是指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我国高中阶段,大部分学校并不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强化了显性的文本的理论教育意义,弱化了校园环境这一隐性文本的教育作用。校园环境中物质情景、文化情景(如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等)以及人际情景(校风校训等)不明确的、内隐的方式提供着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但是却被大多数教育者所忽视。
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决不要把他们教育成闷闷不乐,过早就想变为成年的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了培养一批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青年。相反,我们是为了使我们的青年成为有朝气、有思想,且思想路线正确的人。而要达到这一教育目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出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创建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严把教材质量关。
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障,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在教材编的队伍中,尽量由具有丰富高中思想课编写经历的教师和专家去完成教材的编写。教材开发的基本方针虽然是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教材,然而前提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教材编写队伍的。目前存在一些并不具备优质编写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纷纷出来编写教材,他们不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情况,不理解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不清楚中学生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发展要求,不懂得课程和教材理论,既没有教材编写理论,又没有教材编写实践,因此所编教材缺乏特色,内容偏多、偏难、偏深,偏离了教学大纲,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超出了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因此,要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的质量,不仅要求编写者要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要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人才,熟悉国内外教育情况,熟知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拥有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投入精力,严格筛选编写者水平,选拔除一批经验丰富、视野开阔、与时俱进的思政工作者以及相关人才进行教材的开发建设。
其次,创建一支优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促进教材文本的传播。
目前由于一部分高中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安排存在随意性,例如,暂时抽调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教授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必然导致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同。尤其是新课改之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专业化。只有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更深刻地把握教材文本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好地处理教学大纲与教材文本的关系,从而做到立足于教材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取得更好的思想者政治教育效果。当然,不是所有思政专业的教师都是高质量的思政老师,只有具有人格魅力的专业思政老师,才能讲教材的作用最大化。因为教材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不仅来自于教材本身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内容,更来自于使用教材的教师本人对的教材价值观。同样的教材文本,在不同的教师手中,对学生具有不同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注重教材内在价值的思政课教师,会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满足学生求知欲、好奇心以及促进学生理性进步的手段,使教材发挥出甚至超越其自身的价值。
再次,占领校园环境育人新阵地,开辟新的文本资源。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校园环境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文本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关键所在。教育者应该看到,今天的景观也即物质文本是对过去社会文化的积淀,它好似一座储藏丰富的档案库,其间有着不同的历史层次,又有过去时代可触知的历史信息。作为物质文本的校园物质景观是一种符号象征,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如我国学校中随处可见并且不断更新的标语口号,代表着我国社会主流信息的走向。
在对学校物质环境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物质环境对学生造成影响的多样性,不是把它仅仅当作一种具体的校园规划,而是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系统开发,要将校园物质环境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密切结合起来。这将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资源开发的一个全新视角和重要环节。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社会处在今天这样的转型时期时,青年学生,尤其是世界观正在成型期的高中生思想观念极易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我们只能尽可能改善教育方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载体,如此才能有机、辩证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92.
[2]王立新,金利.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9):25-28.
[3]陈丽梅.关于广利高级中学政治“新课标”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西江教育论丛,2006,(1):42-4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