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散文诗的美——诗的气质,散文的风度

2011-08-15 00:49唐贵良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
关键词:画境散文诗散文

唐贵良

它凝炼、含蓄、空灵的气质,俨然像诗;而它清鲜、自然、潇洒的风度,又酷似散文。散文诗的这种气质和风度,并非只是诗的“内核”同散文的“外壳”的结合;而是从形象构成、表现手法、语言形式,诗与散文诸多艺术因素的“堆砌”、融合。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境与画境

散文诗在形象的构成上,是兼擅诗的意境与散文的画境之美的。作者在融情于物时,不仅注重了事物的“神似”,而且注重了事物的“形似”。作品中的境,不再是“略具笔墨”的“天外数峰”,而是形神兼备、色彩鲜明的画面。意境与画境的结合,是散文诗一个鲜明的特色。正如柯蓝所说:“从东西方散文诗的情况看,一首散文诗都有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表现作家的思想、感受、情绪、心理。”当然这里所说的景物,不仅指自然景物,还应该包括生活场景。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则是既受外来散文的影响,又溶中国古典诗歌散文的传统,熔裁众长,精心创造,将自己深沉警醒的“小感触”,借一幅幅精美隽永的画面表现出来。那“铁似的直刺天空的枣树”,“冻得红惨惨地”,“极细小的粉红”,“奇怪而高”,“非常之蓝”的夜空……所构成的秋夜图;那由“滋润美艳”的白雪,同“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以及“冷绿的杂草”相辉映的江南雪景;还有那荒野、过客、冰山、死火、孤坟等等,正是在这一幅幅自然图画和生活场景里,寄托着作家美好的希望,深广的忧愤,不屈的斗争意志。至于那些字外音、画外葱,完全凭我们的想象去体会、领略罢了。

二、凝聚与清细

应该承认,诗与散文都是比较“精简的艺术”。然而,诗的精简,主要表现为笔墨的凝聚,而散文的精简则表现为笔墨的清细。作者对于素材,总是从细处着眼,慎加选择,施以细密的描写,使人于平凡细微之处,获得新异精警之感。

笔者以为散文诗妙在凝聚与清细之间。如,它在选材上,也常常像诗那样严格,“它要求我们从一些细小的动人的生活场景中,提练出一种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积蓄已久的思想感情,使人能从日常生活中,看得更高,想得更远。”但是,它却比诗歌能够包罗较多的细节,并且在细节的描写上,不是略加点染,而常常是精雕细刻。屠格涅夫的散文诗《田野》里:那蓝色弥漫的天空,飘浮的微云,牛奶一样新鲜的空气,颤鸣的云雀,呼朋唤侣的凸胸鸠,静飞的燕子;长嘶或嚼草的马,文静地站着摇尾巴的狗;山谷、小溪、杨柳、谷仓、货栈、小木屋……甚至于空气中烟和干草夹杂着树脂和兽皮的气味,水底的小石子在清沏的旋涡中的颤动,以及每个屋顶上那鸽笼的高杆和每家门口那座铁铸的短鬃小马,残缺的玻璃窗上辉映着的彩虹的七色和窗上绘着的花瓶……这一切为我们织绘了一幅多么工细逼真的俄罗斯农村生活图画!

凝聚与清细的结合,使散文诗,既有诗的凝炼、含蓄,使人有潇散简远之感;又有散文的清新、细腻,给人以可游可居之境,读者常在其中流连、遐想,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美的陶冶。

三、想象与写实

有人说:“诗歌感情想象的成分比较多一点,散文文学思想事实的成分比较多一点。”此话颇有道理。在诗歌里,诗人的激情,常常化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而在散文中,作家的思想,总是连起许多闪光的生活片断。当然散文也离不开想象;但散文的想象总是受着真实细节的控驭、制约,往往表现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

在散文诗里,诗的想象与散文的写实,则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使是鲁迅那样严峻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散文诗也总是飞腾着美丽的想象;同样,即便像郭沫若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写作散文诗时,也十分注意真实细节的组合。

想象与写实的结合,在散文诗里主要表现为:

1.想象包孕在真实的细节中。

作家将浮沉而美丽的思想情感,融入真实的细节描写之中,读之,便生发出许多弦外之音,引起丰富优美的想象。如鲁迅的《腊月》,这是一首寄托深沉、含蓄蕴藉的散文诗。作者以腊月白况,对珍爱“腊叶”者,寄以深挚的感念之情。作者把这种情思,全部融入对腊叶的细腻描写中。

2.真实的细节编织成幻象或梦境。

散文诗的作者,还常常借用幻想或梦境,来反映现实,抒写情思。这在屠格涅夫和鲁迅的散文诗里,尤其多见。但是,在描写里,作者总是把大胆的想象与细致的写实结合起来。如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图》里的一段:

我们来到一些岛上,一些仙岛,紫玉瑛、绿玉等等宝石的三棱镜光使这些岛上显得半透明。岸边散出迷人的芬芳:经过有些岛时,一阵蔷薇和铃兰的雨落到我们身上来:在另一些岛上我们看见乌儿展开彩虹色长翅往上飞。

鸟儿在我们头上盘旋:铃兰和蔷薇消溶在流过我们船边的真珠般的泡沫中。

文中,宝石的光彩、花雨的芬芳、彩虹般的乌翅……,使我们感受到是那样奇幻、迷人;而文中的光、香、色……,十分鲜明、具体,使我们感到真实、亲切。可谓幻而不虚,奇而不假。虽系梦境、幻想,却是人间写照。这使我们联想到鲁迅的散文诗《好的故事》写的是梦中乘小船过山阴道时所见那迷离恍惚而又真切细致的描写,与屠格涅夫的《蔚蓝的图》,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精美与流美

诗与散文的语言都要求美。但诗的语言美是 “精美”,集中在一个“精”字上:文字的高度浓缩,节奏的鲜明整齐,音韵的抑扬铿锵;而散文的语言美表现为“流美”,突出在一个“流”字上;它“像清鲜的流水似的,一句连一句,一节跟着一节”,文字、节奏、韵调,一切都在自然流畅之中。

而散文诗的语言美,便是这种精美与流美的融合。具体表现为:

1.婉转美。

诗的凝练,必然要求文字的省略,而省略又产生鲜明的跳跃性:散文的语言适合于清细的描写和娓娓的叙述。散文诗的语言,既有散文的流畅,又有诗的跳跃。这种流畅与跳跃的结合,便产生出一种“律动”的婉转: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里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竞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此文,流畅而又精简,连贯中时有跳荡,就如一条清溪,时时穿越溪石,婉转着向前流去。

2.错落美。

前人论文说:“骈散之用,相附不背,合之两益,离之两伤。”又说:“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仪厥错综,致为微妙。”

散文诗正是把诗的骈俪、散文的散奇,揉合在一起,将骈句、排偶、重迭、警语等,巧妙地配置于参差错落的散句里,于自然之中求工巧,潇散之中见严整。如: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此文中,奇中有偶,骈散结合,形成语句的自然而多姿,像依山临水而建的楼、阁、亭、台,美在参差错落中。

3.韵味美。

“诗系表现在微妙的、有音节的如脉动的韵语里的。”这表明诗有动人的音乐美。而散文,则是“于音韵之外”,将“自然的韵律”、暗暗“透露于文字之间”,天籁与心声相融合,造成一种独特的情韵美。从这个角度,应当说散文诗的语言,更接近散文。它不在音韵上苛求、却在情韵上着意。然而既然是散文诗,诗的意境的含蓄凝炼,抒情的一唱三叹,必然要求其在节奏、旋律、音调等方面,比散文更加讲究。这种散文的情韵与诗的音韵的融合,便使散文诗的语言具有一种别致的韵味美。我们通过比较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散文诗《雪》里,描写雪的句子:

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目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从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散文诗的作者,不仅总是力求把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湛醇情绪熔铸在语言里,做到与宇宙万物“神晤默契”;并且还十分注意文字的精选和排列;清音和浊音,长句和短句,奇句和偶句……巧妙组合,造成轻重疾徐、抑扬顿挫的韵律感。读之,使人感到在那优美的画境里,不仅凝聚着作者醇浓的感情,而且还脉动着一种和谐的韵律,虽然这韵律仅仅像树叶的微风,那么的清和、疏淡!

虽然说散文诗具有诗的气质和散文的风度;但就具体作品而言,或者诗的气质较强烈,或散文的风度更突出。因而,它有一点可以肯定无疑,即在散文诗里,不仅仅是跳动着一颗纯净的诗心,而且还在流淌着散文的血液。

猜你喜欢
画境散文诗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散文诗八骏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画境
再谈“画境之制”
散文诗(选二)
仙乡画境桂花香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莫言小说的绘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