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活跃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思维分析

2011-08-15 00:49吴艳梅
中学语文 2011年27期
关键词:杜十娘人物形象情境

吴艳梅

最近,听了我校语文组吴老师上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感慨颇多。吴老师标准的普通话,适当的语速,沉着的启发,充沛的感情,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给予我启示。特别是她的课中语文教学思维层次的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很是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试就她的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代爱情诗歌导入,引出新课,去探讨中国古代追求自由幸福的一位女性——杜十娘,体验她的人生与命运。

(二)明确学习重点:鉴赏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复述故事情节。

两情相悦——双双离京——怒沉宝箱——李甲染疾

2.品味语言,理解形象。阅读p111“十娘道”到“送到公子船中”,认真揣摩语言,由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

3.深思善疑,讨论评价。请围绕杜十娘之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思考。

4.激发情感,获得共鸣。杜十娘与李甲等人物形象触发你什么感受。

二、教学活动思维分析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俗话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天亲”,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学、乐学。创造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思维。吴老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吴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从“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入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和学生一起朗诵了优美的古代爱情诗,把学生带入一个良好的氛围与情境中,去回味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去思考中国古代女性对自由幸福的追求,自然而然就联系到这节课要去探究的人物形象杜十娘。

另外在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鉴赏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后,吴老师问到:“经过初步的预习,这篇小说你最爱谁,最恨谁,最厌恶谁,最佩服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选择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在品味语言,理解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杜十娘、李甲和孙富之后,吴老师又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曾经学过的一些课文中遭到迫害的几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刘兰芝、林黛玉、祥林嫂,还有电影片断杜十娘投江的情景,在画面与自身情感的冲击下,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被老师带入到一个情境中,面对中国女性共同的悲剧命运,一个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杜十娘之死引发我们什么思考?在老师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之花得以开放。

(二)步步深入,层次清晰

从吴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来看,吴老师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多思考,推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特别是她的课堂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思维的层次:由认知性思维到理解性思维,再到评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路清晰。

首先是复述故事情节,完成认知性思维。吴老师要求学生在经过预习、对小说人物大概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故事情节作了简洁而精当的复述,这是思维能力中最低层次的能力,完成对文本的认知性阅读。

接着吴老师提出第二个要求,“品味语言,理解形象”,要求揣摩语言,由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这是第二个层次理解性思维层次,这一层次要依靠判断与抽象能力,在认知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是认知思维的深入。操作时吴老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划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描写,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然后再根据人物前后表情、动作的变化揣摩人物心理与性格特点,根据文本,学生同样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理解与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杜十娘、李甲与孙富等的性格特征。

然后是第三个层次“深思善疑,讨论评价”,吴老师要求学生围绕杜十娘之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思考。这是评价性思维层次,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要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要能够跳出文本之外,居高临下,看文本的价值所在,这往往也是课堂的高潮所在,培养学生要有怀疑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要会提问。

最后是创造性思维层次,“激发情感,获得共鸣”,思考:杜十娘与李甲等人物形象触发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学生提出、解决超出文本意义之外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鼓励学生多角度想问题。

(三)巧妙设问,激励提问,注重创造性阅读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发散思维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这种思维方式不依常规等求变异,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到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通过教学活动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变通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缺乏创见,就是受思维惰性、刻板的影响,而要克服这种消极定势,就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摆脱习惯的影响,从各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特别是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即让学生不被成见所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中,常常要通过对某些现象、观点进行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这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杜十娘、李甲等人物形象触发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题多解,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多方面寻找答案。因为时间的原因,后来没能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但是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吴老师所说的“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自古以来学习讲究疑而启思、疑则生变。在质疑中学生不时以一种被动接受的封闭思维方式投入语文学习,而是以一种自主取舍的思维方式投入语文学习。认识过程实质上是思维过程。陈老师在完成“讨论评价”这一步时,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围绕杜十娘之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思考,这时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杜十娘为什么选择死亡”,“杜十娘为什么不携箱逃跑”,“杜十娘能不能不选择死亡”,“杀死杜十娘的真正凶手是谁”等。正如高考复习时我们常说的,要得出准确答案,就要懂得它要考什么,会怎样问。有意识的要求学生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会质疑,学会思维。

怎样使语文思维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来把握人物心理与性格特点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和亮点:“看到李甲‘欣欣似有喜色’时十娘的心理是怎样的呢?”陈老师要求同学们展开想象,补充能表现十娘心理活动的成语,于是同学们想到了 “心如刀割”“万念俱灰”“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等成语,通过想象,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大家也就能更好的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了。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这部分的内容要加以重视和引导,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说吴老师在时间的安排上结尾部分显得有些仓促,整个驾驭课堂的感觉上稍显生硬,但整个课堂清晰的思维层次,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特别是课堂设计中的高潮“讨论评价”这一层次,尝试着打破传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确实让人思考与回味,让人受益匪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中学语文教学必然面临着革新、发展,我们应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手段,推进语文思维教育,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会有更新的气象,与时代同步前进。

猜你喜欢
杜十娘人物形象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杜十娘看错了李甲,而你看错了她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