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立意的精准化技巧

2011-08-15 00:49黄春华
中学语文 2011年27期
关键词:睡袍交叉点立论

黄春华

材料作文在出示相关材料后都有一句说明,那就 是“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那么,怎样快速地“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并使其“立意精准化”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作如下总结并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怎样解读材料意义

高考作文的任何一则材料的含义都可分为两个层级:

第一:材料的基本含义。

第二:材料的哲学含义。

比如2010年贵州适应性考试作文材料:

“3月27日晚8时30分至9时30分,世界许多地方都将在这一刻熄灯一小时”——始于2007年澳大利亚悉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一项著名的旨在携手全球民众共同关注气候变化的环保活动。2008年,“地球一小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活动,有超过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2009年,“地球一小时”首次来到了中国,得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十余座城市的积极响应与参与。据了解,今年全球共有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当中,同时享受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

作为白炽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照明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12%,我国去年照明用电量高迭4100亿千瓦时,相当于英国全国一年的用电量。如果全国13亿人平均每人更换一只白炽灯,相当于每年节约电力650亿度,远超过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和水资源,并能减排二氧化碳6500万吨、二氧化硫200万吨。

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人熄灯一小时,将积溪成流。虽然只是一小时,却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从每件“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就能让城市里的星空更灿烂、空气更清新,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该材料的基本含义就是:共同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减少大量的碳排放,人人熄灯一小时,享受美丽的“黑暗时刻”。从而确定立意方向为:环保,从小事做起;环保,人人有责。进而树起一种“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人人要为”的环保理念。

该材料的哲学含义就是:由材料中的“聚沙成塔”“积溪成流”中的“大与小”的关系“少与多”的关系入手,进而明白“任何大事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组合而成”的哲学道理。

针对上述两个层级的含义,选取哪个意义立论呢?

我认为,如果材料是社会时政性的,两个层级的意义均可。如果材料是故事性的,就要选取该材料的哲学含义。

为什么说如果材料是社会时政性的,其基本意义也可作为立论意义呢?因为社会时政性材料的基本意义里就有新闻元素,考生可就此进行评说。而故事性材料的基本意义仅仅是哲学含义的一个载体,就基本意义谈基本意义就没有价值。

如上述材料的立意可以从基本意义入手,就 “熄灯”谈“环保”;也可以从哲学意义入手,就“积沙成塔”、“积溪成流”谈万物的“大与小”、“少与多”的辩证关系。

故事性材料如:一位在丹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每天到湖边散步,发现湖的四周有很多人垂钓,但奇怪的是他们每个人腰间都挂着一把一米长的尺子,他们每钓上来一条鱼便在那尺子上比划,若不够长度的鱼便又抛回湖中,条条如此,不厌其烦。那个留学生觉得奇怪就问其中一个渔人:“是不是政府规定不许你们钓小鱼?”那个渔人笑了笑说:“这和政府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把小鱼放回湖中,等它们长到够大了再钓上来不是更好吗?”

这则材料的基本含义就是:丹麦人钓鱼时把小鱼放回湖中,等小鱼长大后再钓。

哲学含义是:由材料中的 “放回小鱼等长大后再钓”的“等……”明白做事为人“需要等待”“学会放弃”和“可持续发展”。

此则材料如果就钓鱼谈钓鱼就不行,只有选取它的哲学含义去立意作文才行。

当然,不管选取材料的哪个层级的含义来立论作文,都要注意“点引”能体现原材料基本含义的关键词或关键句。这样,立论的那个点才能与原材料有机挂钩。

二、怎样选定最佳立意

知道了材料两个层级的意义后,还要揣摩材料蕴含的情感。

如果我们把每一则材料都当作一片试纸的话,那么每一则材料将会有三个方向的情感测试:

一是材料中当事人对材料本身的情感态度。二是命题老师描述该则材料时的情感态度。三是考生在阅读该则材料时的情感态度。此时我们只要找到他们的交叉点(或二者或三者都可),该交叉点就是我们作文的最佳立意了。

比如2010贵州适应性考试的作文材料是: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200年后,在1988年,美国人格兰特·麦克莱肯读了这篇文章,感慨颇多。他认为这一个案具有典型意义,集中揭示了消费品之间的协调统一的文化现象,并借用狄德罗的名义,将这一类现象概括为“狄德罗效应”,也称“配套效应”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出版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在这本书畅销中她针对这种新睡袍导致新书房,新领带导致新西装的攀升消费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后,“狄德罗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且被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材料中当事人狄德罗的态度是“烦恼”,美国人麦克莱肯的态度是肯定消费品之间的“协调统一”,朱丽叶·施乐尔的态度是对这种“攀升消费模式”进行理性分析。

命题老师描述这则材料时的情感态度是中性的静态描述,他只说这种“‘狄德罗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且被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正面肯定还是反面批评,他没说。

考生阅读这则材料时的情感态度因人而异,可能对狄德罗现象的负面效应即“烦恼“产生同感,也可能对这个现象的正面效应即“协调统一”产生同感。也可能跟着施乐尔进行理性分析。

比较三个方面的情感态度,即可得出两个明显的交叉点,从而确定相应的最佳立论:一是就“烦恼”入手——“愈得愈不知足”心理,二是就“协调统一”入手——“追求卓越”心理。

再如这样一则材料:一次,记者采访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问他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记者又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黄的回答也是如此:“别的都不会,只好作画。”面对记者的采访,两位名人的回答竟是惊人的一致。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看情感态度:一是故事中当事人面对自己已经取得卓越成绩时的“谦虚与低调”,二是命题老师描述这则材料时对两位名人的如出一辙的回答所持的“肯定与赞赏”(这种“肯定与赞赏”的情感是通过描述语言中的“数学大师”“著名画家”等词语揣摩出来的),三是考生阅读这则材料时对相关核心词句——“别的都不会,只好这样了”的悟读。其中第三方面的“悟读”又因人而异,可能有以下三个方向:第一,认同他们简单平淡的回答背后的“谦虚与低调”,第二,“别的都不会,只好这样”也渗透出“他们善于认识自我,开发自我,选准自我的发展方向”的意思,第三,“别的都不会”也包含有别的都没干,能集中精力专攻一点,是“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的智慧。因此,这三个方向都吻合题意,因人而异,每个交叉点都可作为最佳立意点。如果就我而言,其情感交叉点是“谦虚与低调”,因此,取得成绩后的“谦虚与低调”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最佳立论点。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快速浓缩出材料的基本含义和哲学含义,并找到情感的交叉点,即可选准角度并使作文立意精准化。

猜你喜欢
睡袍交叉点立论
撷词为核,精准定心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精准立论的思维策略探究
基于分裂状态的规范伪括号多项式计算方法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non-English versions of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for screening post-natal depression in lndia:A meta-analysis
狄德罗的睡袍
围棋棋盘的交叉点
我不想让离别拧出泪水
最爱的衣服是睡袍
睡袍
区域重力异常值的交叉点平差实例分析
胡永盛教授从脾胃立论辨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