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刘吉英
议论文写作不仅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黄金教学领域。然而,当下议论文写作教学难见深度,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大多是通过呈现范文、积累素材、分享经验等方式,并没有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寻找写作素材与写作经验间的联系中总结出有效的思维建构规律与语言表达规律,引领学生实现由此及彼的关联性迁移并能够自如地应用到新情境写作任务中。
虽然议论文写作教无定法、文无定法,但其中潜藏的宝贵思维与表达规律值得教师探究,立论、拟题、写段、行文都应有规律可寻。笔者认为,写好议论文,必须赢在立论这一起点上。准确立论对拟写标题、提炼分论点、厘清文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立论出现问题,文章就会偏离主题,出现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接下来,笔者以核心词理论为切入点,谈谈高考议论文写作中能够让立论精准的思维策略。
在拟写立论观点时,大多需要将核心词或直接或隐晦地放在立论观点中。因此,学生在看到一道议论文作文题后,首先要筛选题干中繁杂的信息,撷取关键词语,确定立论的核心词。在题干材料中,立论核心词可能是显性的,醒目突出;也可能是隐性的,需要概括提炼。正确撷取立论核心词能为立论提供准确的导向,防止学生在立论思维活动中出现“另起炉灶”或者“中途易辙”的弊病。具体来讲,可通过题干中的重复词句、对比信息、争议话题、事件焦点等信息确定立论核心词。
1.重复指向
作文题干中重复出现、暗示立意导向的词语一般可以撷取为立论核心词。题干信息的重复可以通过相同相似、相关相近甚至相反的关键词语来完成。如果一个显性核心词反复出现,那么准确立论的难度不大。譬如2019年全国卷I作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劳动”一词,就是本题的显性立论核心词;再精准一点,核心词就是“热爱劳动”。而在2021年新高考I卷作文题中,虽然“体育”这个词在材料中出现了两次,但因其他信息比较繁杂,尤其是出现三次的“强者”“弱者”和出现两次的“强”“弱”对立论造成了干扰。立论时,可根据题干中有关毛泽东围绕“体育之研究”展开的论述,来判断核心词与“体育”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注意题干中与“体育”一词呼应的隐性立论核心词,譬如“勤自锻炼”是体育的活动形式,“增益其所不能”“变而为强”是体育的功效影响。这些词语其实都是对“体育”这一核心词的隐晦重复,“强者”“弱者”不过是论述体育活动所选的人物角色,“弱”而变“强”也不过是体育活动、体育精神所产生的功效,故应该把“体育”确定为立论主核心词。
然而,立论行文不能受限于仅为肉体锻炼的“体育”所指,所以再精准一点的立论主核心词就是“体育功效”或“体育精神”,而同样反复出现的“强”“弱”二词则是与主核心词密切相关的、以主核心词为引线的次核心词;立论时,主、次核心词兼容并蓄、巧妙融合才更妥当。若立论为“勤自锻炼,达身心强大”“秉承体育精神,誓做拼搏青年”“体育能强身,精神可铸志”,便是精准立论;反之,若立论为“强弱是可以进行转化的”,就有些宽泛含混,且有跑题之嫌。若调整其立论为“强者奋发,弱者不傲”,则稍微切题一点,但仍未能明确指向“体育精神”,据此立论行文很容易偏离“体育精神”另起炉灶,故而不够精准;若调整立论为“弱者应勤练自强,强者当勇于担当”,既隐含立论核心词“体育”,又暗指“体育精神”,就属于精准立论了。
2.对比突出
有些作文题会借助对比性词语,并且反复出现,突出立意导向,可以将其撷取为立论核心词。譬如,2019年广东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阐述了当今时代各种“共享活动”的诸多成果,感叹“独创精神”的可贵与匮乏,题干中反复出现与“共享”“独创”相关的信息,并且共享活动的普遍与独创精神的难得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这道作文题的立论核心词可以确定为“共享”与“独创”。再如,若作文题要求向学校的校刊“传统与现代”专栏投稿,那么“传统”与“现代”这组对比性词语就是立论的核心词。
3.争议求同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中经常会出现争议类材料,通过阐述具有争议性的观点、事件或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类作文要求学生就事论事、鲜明表态,言之成理即可。大部分学生都可直接选取与自己想法一致的观点角度,从材料中寻找或提炼立论核心词。若看法存疑,无法与材料中的观点角度求同,则需自拟立论核心词,在题干所提供的不同看法中选取“中庸之道”或另辟蹊径提出己见,只要合乎情理,亦是可行之道。譬如,材料作文题“朋友圈流传的稻草定律”中有两种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一根稻草,若用它捆绑白菜出售,价值就等同白菜,若拿它捆绑螃蟹售卖,它就与螃蟹同值;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权威,稻草只有稻草的价值,攀附他人也难以提升自己的价值。
其中反复出现有关“价值”的信息,立论核心明显与“价值”一词密切相关。确定核心词后,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褒贬方向并缩小立论核心词的范围,譬如赞同前者就可提炼核心词“提升自我价值”,可立论为“借助外物,提升自我”;赞同后者就提炼核心词为“坚守自我价值”,可立论为“不攀不附,本色定位”或“拒绝捆绑,坚持自我”。
4.事件焦点
不少作文题以复杂事件为素材,故而只要找到题干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将其定位为关注的焦点,就能从中提炼出立论核心词。譬如作文命题材料所涉及的事件“宰相丙吉问牛”中,事件核心是“丙吉关心耕牛出汗这样的民生之事,却不关心百姓打群架死伤惨重”,学生在立论时可把焦点放在“丙吉对民生大事的重视”上,提炼立论核心词“顾民生大事”。若是持赞同态度就可立论为“高位不问小事,大行不顾细谨”“做大事不拘小节”;若是持反对态度就可立论为“一民不顾,何以顾万民”“民生无小事,细微见真章”“秉小事之心,方成大事之需”“成大事者应顾及细微”。
对于大部分作文题而言,撷取核心词只是提供了正确的立论导向。然而,在考场上,很多学生对立论的思维活动到此就戛然而止,他们找到核心词就开始确立论点,紧张行文。其实,采撷立论核心词只是立论思维活动的第一步,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进一步甄别核心词的类型,调整立论思维的靶心,否则就会陷入第一直觉反应和感性经验主义的误区,立论也会变得单调受限甚至逐渐偏轨,行文由此走向肤浅踉跄。
撷取立论核心词后,还应该通过甄别核心词的所属类型,压缩、丰富立论核心词,进一步确定立论靶心,提高立论思维的精准度。常见立论核心词的类型及其对应的立论思维策略如下:
1.唯一型核心词:关注情境
唯一型立论核心词具有独立地位,它掌控了题干主体信息,主宰了立论的整体方向。譬如2019年全国卷I作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中,立论核心词“热爱劳动”就明确主宰了立论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高度关注题干材料中可能出现的附加的重要背景情境。譬如“稻草定律”材料作文题,利用反复出现的信息即可初步判断“价值”是立论核心词,但在情境中又出现了“稻草若与白菜螃蟹捆绑,价值是否提升”的争议,可见更精准的立论核心词应是“自我价值”,背景情境则是“攀附捆绑与否”,立论中除了核心词“自我价值”,同时也应含有“攀附捆绑”这个背景情境,立论才更为妥贴、精准。比较“不攀不附,本色定位”与“坚守自己的价值”这两种立论。前一种立论既用“本色定位”隐晦表达核心词“自我价值”,又兼顾了“攀附他人”的背景情境,更为精准、得当;而后者只显示了立论核心词,高下立见。
2.多选型核心词:独撷一朵
如果材料中出现了不唯一的、平行关系的立论核心词,学生可以多选或可根据不同的立论核心词独立完成准确立论,大多数情况下,可按材料中涉及的人或物的角色分类找到不同的立论核心词。也就是说,花开数枝,独撷一朵即可,并且一旦选择其一,立论核心词就又具有唯一型特征了。2020年全国卷Ⅰ关于“鲍叔牙大度让贤,齐桓公不计前嫌,管仲倾力辅国,共同成就齐国霸业”的材料作文题中,立论的核心词就属于多选型核心词。从齐桓公用人、鲍叔牙荐人、管仲辅国三个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中,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立论核心词,譬如“任人唯贤”“知人善举”“尽才辅国”,择一立论即可。在选定后,学生要想立论更精准得当,依然不能脱离材料提供的背景情境。譬如齐桓公“任人唯贤”的背景情境是管仲曾射杀过他,正因为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才得到了管仲尽心尽力的辅佐,故可进一步精准立论为“宽则得贤,容则得心”;鲍叔牙“知人善举”的背景情境是愿意让管仲位居其上,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是为国让贤之举,故可进一步精准立论为“为国让贤,甘居人下”或“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管仲辅国的背景情境是效力新君,暗含“忠君”与“忠国”的两难问题,而管仲选择了忠国辅国,故可进一步精准立论为“忠国重于忠君”。由此可以判断,高考考场作文中出现的“不计前嫌”“胸怀博大”“施展才干”这类立论都过于宽泛,缺乏精准度和深度,属于切题中的下品。
3.关系型核心词:体现关联
若根据题干材料精选出的核心词并不是一个可以独立支撑论点的核心词,而是关联紧密的两个甚至三个核心词,则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精准立论的思维活动。关系型立论核心词大多包含两个立论核心词,并且这两个核心词之间可能存在主次、对立、辩证、并列、因果等关系。下面,笔者将高中作文题里常见的关系型立论核心词归类如下:
①主次关系
譬如,2019年广东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立论核心词是“共享”与“独创”。二者看似对立,实为主次关系。材料中阐述了共享现状的普遍与独创精神的难得,由此可见命题者真正的意图是倡导独创精神,但也不可偏激地否定共享行为。因此,在立论时,“共享”与“独创”两个核心词要主次分明,主角独出亦无不可,但主次同台最佳。譬如,在主次核心词都出现的情况下,可立论为“共享时代,亦需独创情怀”“做独创青年,共享盛世中国”“于共享时代探寻独创之路”;若只出现主角核心词“独创”,可立论为“独创精神实为中国青年之必需”“独创才是真正的国家宝藏”。前后两组皆是准确立论,但是比较起来后者还是稍逊风骚。
②对立关系
在一道关于“林肯搬石头”的高中作文题中,题干材料讲述了林肯父亲主观臆想搬运石头的难度,并对母亲搬走石头的想法进行否决,但母亲最后还是带着林肯成功搬走了碍事的石头的故事。学生从中可以提炼出“臆想”与“实践”两个立论核心词,这两个核心词明显具有对立关系,“褒实践,贬臆想”的态度才是理性的态度。因此,在立论时,这两个核心词要联袂出场,但又要褒贬分明,让支持实践的一方居于主导地位。譬如,可精准立论为“空想是浮云,实践是王道”“主观臆断不如大胆实践”“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但若立论为“主观臆断要不得”,虽然也是准确立论,但是明显不如前文两个核心词同时出现的立论更为精准、得当;若立论为“莫为外物的表象所蒙蔽”,看似关联题意,实则立论有误,材料中人物的臆想源自于看似困难的表象,立论中“外物的表象”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臆想”与“实践”两个核心词又在立论中同时缺席,自然当属下品。
③辩证关系
譬如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卷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根据标题及作文材料提示可知,立论核心词“有益”与“无益”之间明显含有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所以立论时两个核心词不仅要联袂出场,而且要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若立论为“做无益之事,结有益之果”“摈弃功利之心,无益之事也能有益”,便能体现两个核心词之间的辩证关系;若立论为“要做有益之事”“不为无益之事”,就只残存了一个立论核心词,明显偏离题意;若立论为“有益无益,由价值判断”“做有益之事,不为无益之事”,看似立论核心词“有益”“无益”皆有,但没有挖掘二者的辩证关系,立论就走向了含糊肤浅。
当然,题干材料中所出现的立论核心词也可能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交叉关系。譬如,从平行的多选立论核心词中选定的有可能是暗含关系的核心词。但无论哪种类型,只要核心词提取无误,关系甄别准确,就有助于成功立论。正确撷取立论核心词,并判断好立论核心词的类型后,学生的立论思维就有了清晰的聚焦点,思维之箭就能准确无误地对上立论靶心,接下来只需紧扣立论核心词就可以拟写出精准的立论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