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红
(包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 古包头 014030)
在英语修辞学中,按照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远近、难易、深浅等差别,将语言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轻到重,逐层依次递进,层层深入,犹如爬楼拾级登高,最后到达顶点的修辞手段叫做层递(climax),而与层递相对的则是突(递)降,又称倒层递(anti-climax或bathos),这种表达事物层层发展关系的模式犹如下楼,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多到少,语义层次上从“具有意义重大、内容精彩、寓意深刻、语气强力的话语出乎意料地突然转入普通、平常、平淡、风趣、荒缪、熟知的话题。如果把构成突降法的高昂、热烈为一端,低沉、平淡为另一端,那么两者之间的“落差”越大,效果越好。就象瀑布一样,水位落差越大就越壮观”。[1](P123)其修辞功能就是预期的那种讥讽、嘲弄、幽默、诙谐、滑稽可笑的戏剧式的修辞效果。突降的使用频率远比层递要低,主要运用在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电影情景喜剧以及谚语广告创作方面。
纵观学者们对于突降格的结构模式分析,角度不同,种类多样。学者曹庆生(1997)认为,突降法可分为“单降、连续降,对照降和多角度降四种。单降指的是说话人或作者叙述时从很重要的内容一下降至无关紧要的内容,使两者相比简直有从天上掉至地下之感;连续降则强调的是说话人或作者叙述时从最重要的事说起,然后依次下降,降至无关紧要处;对照降则侧重说话人或作者先采用层递法(climax)修辞手段将某事物说得特别好或特别重要,然后又用突降法手段将该事物说得特别差或一文不值;而多角度降指的是说话人或作者在叙述某事时,从不同的方面由高到低、由至关重要降至无关紧要。”[2](P103)黎昌抱把突降的形式分成两项式、三项式或多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anticlimax的格式,具体表现为:“(1)按程度的深浅、语意的轻重进行倒叙;(2)按时间的先后进行倒叙;(3)按范围的大小进行倒叙;(4)先按正常的逻辑一步一步发展,待即将达到高潮时语气急剧直下,转入微不足道、出人意外的结尾。”[3](P40)学者吴平则把突降笼统分为“词语层次上的突降和语篇层次上的突降”。[4](P292)上述的分类主要从表层句式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划分,各有侧重。本文拟从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以及与其它修辞手段合用方面谈谈突降辞格的表现形式及修辞特色。
1.利用连词And强大的连接语义功能来构成突降
严格地讲,英语的突降修辞格局限于一句话。它是作者有目的地让庄重、庄严、崇高、严肃、神圣、高贵的内容突然坠落到卑俗、可笑、低下、轻浮、凡俗、普通的内容,以获得讽刺、滑稽等修辞效果。And频频出现,或单降,或连续降,或对照降,或多角度降,用来将表达庄严与卑俗、严肃与轻浮﹑高贵与普通的词有机组合,取得微妙的修辞效果。
例1:She had a warm and sympathetic personality,a quick and perceptive intelligence,beautiful features and real skill at bow ling.(Wilma R.Ebbitt and David R.Ebbitt)
她天性温柔,富有同情心,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健美的体型,而且她还擅长打保龄球。
文中共三次出现连词And,前两次出现时并无突兀﹑不适之感,把她的美好禀性一口气道了出来。可当And第三次出现时,让人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绪,但稍加思索,就觉得格外的幽默、俏皮,并且越想越有道理:也许正是由于这项运动爱好,她才能有那样聪明的头脑和健美的体型。
例2:I am told several pickpockets are here.Let them remember that the eye of God is on them,and also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policemen in the house.(Encyclopedia of English).
听说这里有几个扒手。请他们记住:上帝的眼睛在盯着他们,还有这屋里也有若干个警察呢。
And将神圣的“上帝”及凡俗的“警察”连接起来,句中and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在形式上并列,并非意义上的并列,前面部分(上帝…)使人严肃地洗耳恭听,后面部分(…警察)却急转直下,让作者的言外之意清晰表达:你扒手不怕上帝(实际上没有上帝),那总该怕警察了吧。
2.利用连词Or的连接语义功能来构成突降
Or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由强至弱依次递减的词句并列形成一个系列,利用句法结构的“同”以强调意思上的极大“反差”。
例3:But thousands die,w ithout this or that Die,and endow a college or a cat.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少东少西,缺这缺那,也有人死后或捐资兴办一所大学,或捐钱养活一只猫。
从“捐资兴办一所大学”这种高尚的义举陡然降到“捐钱养活一只猫”这种荒诞、出人意料之事,前后调子搭配不伦不类,造成思想观念的强烈反差,通过连词Or的“漫不经心”的“链接”,作者意欲表达的“讽刺嘲弄”的艺术效果跃然纸上。
例4:A woman who cou ld face the very devil- - - - or a mouse- - - loses her grip and goes all to pieces in front of flash or lightening.(Mark Twain)
一个女人,她可以不怕鬼——或不怕老鼠——可是见到闪电就吓得魂不附体了。
“oramouse”在语气上略加停顿,由“不怕鬼”一下子降到“不怕老鼠”,真是大出人们的意料,听来幽默﹑风趣。
3.利用掉尾句(Periodic Sentence)来构成突降
掉尾句又称圆周句,指几个同一类型并包含着几个概念的语句,按圆周形式组合,先介绍次要概念而将主要概念放在句尾,其特点是往往采用多成分的并列复句,句式相同或相似,开始时故意制造悬念,以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收尾时再予点破;而往往有些时候,当掉尾句的高潮出现在句尾时,却与读者“期待的结果”大相径庭,造成推理失误,从而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加深读者的印象。而这样“别具匠心”的掉尾句,很好地起到了突降的修辞效果。
例5:Though Jim Thorpe had brought great glory to his nation,though thousands of people cheered him upon his retur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attended banquets and a New York parade in his honor,he was not a citizen.
尽管吉姆·索普为他的国家带来了无上光荣,成千上万的群众夹道欢迎他回到美国,随后他又去赴宴,又参加纽约大游行,但他还不是一个美国公民。
该句采用掉尾结构,语气极为正式。两个并列让步状语从句把吉姆·索普的个人成就和美国民众对他的狂热崇拜推到极点,正当读者按预想的期待等着答案揭晓时,然而语义突然急转直下,读者的期盼轰然倒塌,降到谷底,一个为美国的体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伟大的荣誉的吉姆·索普竟然不是美国公民,读者不免对索普的命运感到莫大的失望。20世纪前半叶最伟大的运动员吉姆·索普的命运,无论是对他自己本身,还是对美国政府,都是莫大的讽刺。
4.利用破折号的语用功能来构成突降
在并列的语句中通过插入破折号,故作违反常规的停顿,语意突然临时发生变换,采用突降法而不是连贯完美的句子来表达古怪的思想时,有趣的效果就产生了。
例6:He elbowed his way into the crowd and,to his great surprise,he found everyone was gazing at the ground -at nothing.
他用肘挤开人群,进去一看,大吃一惊,他发现所有的人都盯着地上看—地上一无所有。
大家都希望能看到令人震惊的事,而破折号的使用把大家的这种紧张的期待提到了嗓子眼,可是稍作停顿后的结尾却是意想不到的“突降”——居然什么也没看到。作者利用破折号成功制造悬念,通过结尾语义陡然突降的方式把人的盲目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7:As a serious young man,I loved Beethoven,Keats,and -hot dogs.
作为一个“serious young man”,热爱音乐和诗均属于精神生活方面高层次爱好,但后面跟上“hotdogs”,而且“hotdogs”前有个时间的停顿,这表面看来不伦不类,实际上不无道理:当一个人的兴趣集中在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上时,对吃喝就不太在意了,因而喜欢快餐食品就在情理之中。利用破折号稍作停顿之后实际上设下圈套,然后意义突转,语义前后反差强烈,产生了极深刻的幽默效果。
例8:W hen I see people of shallow understanding,extravagantly dressed,I always feel sorry- for the clothes.
当我看见那些浅薄之人穿着华丽艳俗的衣服时,我不由自主扼腕叹息—唉,那些“可悲的衣服呀”!
破折号后是不伦不类的“链接”,而在这之前,读者意料中的结果应该是同情甚至鄙视这些衣着华丽的浅薄之人。瞬间的停顿似乎给人思想错位之感,两者之间也太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但冷静之后,讽刺、诙谐油然而生,的确,遭遇到这么“品位低下”的主人,也是“衣服们”的一大悲哀也!
5.利用数字编排突降
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数字编排的群组化,读者有理由对此足够重视,努力领会其中所要揭示的深刻内涵,因为数字的应用是文学细节艺术惯常的手法之一,它往往给读者以充分有效、勿容置疑的确信。数字递降序在文学中的应用便是其中一例,可以巧设悬疑,渲染气氛,而在结尾处抖出意想不到的“包袱”。
例9:The following was written on the gravestone of an army mule:"Here lies Maggie,the mule who in her time kicked a general,two colonels ,four majors,ten captains,twenty - four lieutenants,forty sergeants,two hundred and twenty privates,and a bomb."
军骡墓碑上是这样写的:“军骡马吉葬在这里。在她一生中,她踢过一个上将、四个上校、四个少校、十个上尉、二十四个中尉、四十个军士、二百二十六个士兵和一个炸弹。”
乍看之下,此例在数字上由少到多,似乎是按着正常的逻辑发展下去,但实际上却是在军衔上由高到低进行叙述,直到最后笔锋一转,带出了军械:一个炸弹,完全超乎常理。作者在此故意不明说军骡乱踏一通﹑终被炸死之意,却在突然一降之后嘎然而止,顿生幽默风趣、出人意外的喜剧效果,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例10:Typhoon:12,gale:8,moderate breeze:4,light wind:2- - apuff of w ind passing the ear("unheeded advice"):0.
台风:12级,大风:8级,和风:4级。轻风:2级——耳边风:0级。
此例用数字编排的突降句先依次历述自然界由大到小的风级,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惯性作“衬”,然后语意急速跌宕,扯来和自然界的风实质全异﹑毫不相干的“耳边风”作结,这一跌,抖开了包袱,令人捧腹。
6.和其它修辞格兼合并用的突降
很多时候,为了表达上的需要,突降句并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巧妙地组合穿插在其它辞格中,相辅相成,相映成趣,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各辞格的功效,更细腻透彻地表达思想。前面提到的掉尾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突降句还可能出现在仿拟、排比、重复等修辞句式中。
例 11:Give me life,liberty and Saturday Evening Post.
这是一例与仿拟(parody)辞格联用的突降法。这句广告语仿自美国独立宣言中掷地有声的警句:Life,liberty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生活、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这种呈层退趋势的仿拟带来的幽默风趣让读者眼睛一亮,阅读情趣大增:给我《生活》、《自由》还有《星期六晚邮周报》,让人不由忍俊不禁。原来三者都是不久前美国销路极广的期刊;这样衔接起来,来一个冷不防的结尾,即所谓虎头蛇尾(anticlimax)。
例 12:He sp rang to his feet,flung off his coat,d rew his sword,jumped upon to the enemy,and burped.
他一跃而起,匆匆脱掉上衣,拔出利剑,向敌人扑过去,结果打了一个嗝。
这里,突降法借助于排比句势,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神妙之至。作者通过使用一系列富有节奏感的排比结构“sp rang,flung off,drew,jumped upon”给读者造成一种假象:这个人将会展开一次轰轰烈烈的血战。但当最后一个动词“burped”陡然出现时,读者的思维定势突然被击破,心理期待突然扑空,幽默至极,读来使人不觉哑然失笑。
例13:Bubba:M y Given name is Ben jam in Beau ford Blue.People call me Bubba.
Forrest:M y name is Forrest Gump.People call me Forrest Gum p.(Forrest Gum p)
此例巧妙地同重复法(repetition)糅合在一起。这是电影《阿甘正传》中Bubba和Forrest的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难免要互相打招呼﹑自我介绍一番。Bubba有一个极其冗长的名字,所以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人们会用到简称以求方便。阿甘似乎也想借用同样的套路大秀一把:先介绍自己的学名,然后再介绍人们如何称呼他。所以当阿甘郑重其事地说出自己的名字“Forrest Gump”时,观众自然有一个预期的心理期待:人们是称他为“Forrest”,还是“Gum p”,亦或…?可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阿甘作出的回答实在大跌眼镜:人们常称呼我“Forrest Gump”——这一重复性的滑稽表述却造成了极大的“落差”,突降的诙谐幽默也就应运而生了。
仔细分析近几年来在美国风起云涌的影视大片以及情景喜剧片,例如《老友记》,《阿甘正传》,《绝望的主妇》,不难察觉片中许多幽默的精彩对白采用的就是突降的修辞手法,足以说明突降辞格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同时活跃于大众文化的口语对白中。这也就使得“阳春白雪”般的突降辞格增添了几分“平民”色彩。也从而使我们意识到,能够品玩其间的修辞美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
[1]范祖民.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曹庆生.论英语修辞格突降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2).
[3]黎昌抱.“虎头蛇尾”的 Anticlimax[J].科技英语学习,2000,(10).
[4]吴平.英汉修辞手段比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