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倪敏
论基于有效教学策略下的德育课教学设计
江苏 倪敏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旨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本文基于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来阐述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德育课;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是中职德育课堂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中职德育课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教学设计要从新课程的要求出发,遵循教学规律,综合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因素,整体性思考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形成最优化实施方案。其中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过程的有序实施是德育课教学设计几个基本环节。
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设定要建立在对课程性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把握好课程教学大纲,遵循新课改理念,结合职教人才培养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
(一)把握好课程大纲,综合三维目标。2009年,新一轮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将课程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每门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原则与方法、评价与考核。因此,德育课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全面理解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能按原有的经验与要求来设定。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新课程将过去的“认知、运用”的二维目标调整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的三维目标,改变了原有注重德育知识讲授的倾向,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使得德育教学目标更完整、协调。因此,德育教学目标设定要体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提高德育课主渠道的育人效果。
(二)结合好用人需求,注重能力提升。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应用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素养是以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指向,也是学生能否进入职场、胜任岗位的前提。德育课程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意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让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适应企业。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在课程目标设定中,要重视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设计是一堂有效德育课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2009年开始,德育课新教材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更具有时代感。但是教材是死的,静态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需要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时代发展,对教材有创造性地进行“二次开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要注意: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选择的针对性。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一定的共性,即承担中考失利,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对职业教育不重视的精神压力,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有些弱,部分学生自律性弱,法纪观念也不够强;他们也有各自个性,即不同家庭、社会背景造成认知水平与学习动机不同,不同专业兴趣倾向导致学习兴趣点不一致。因此,德育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出发,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规律,做到教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与时俱进性,做到选择的时代感。社会是发展的,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德育课更有生命力与吸引力。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按照新要求对原有教材进行取舍,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在操作中,要注重对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收集学校先进学生的事迹用于课堂,引导学生成才;要吸取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素材,充分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新知识、新观点、新典型。
基于有效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有效课堂教学实施,要围绕教学过程实施的环节,优化教学环节设计,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加强课堂管理,构建有效德育课堂,提升德育课教学质量。
(一)做好充分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德育课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德育课教师在课前要从学生、教材出发备好课,制作好课件;在准备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收集可供课堂教学使用的素材,根据不同授课班级、专业设置好教学中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适当根据教学需要做好学生的课前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教学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对于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无定法。选择什么方法应该从教学规律出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有效的就是合适的,切忌不能追求一味的新颖、课堂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根本。现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有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学习、案例分析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围绕教学内容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实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理念,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这样,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会围绕教学内容彼此交流情感、体会、感悟,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的发展。其次,要围绕教学需求,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四)开展多样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环节,它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手段。全面、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评价多元化、多样性。如我们可以采用学生相互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课堂小组综合评价、课堂表现和作业测试相结合等方式。积极评价方式会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提升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课堂生成反思。总结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能够促进教师的进步。教学过程有着“可控”与“不可控”的对立与统一。当预设教案与课堂教学实际流程产生不一致时,课堂就会产生没有预设的生成。因此,德育课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对课堂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学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自己预设的教案,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1]周蒋浒.浅谈中职德育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0.12.
[2]王继平.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
(编辑 李艳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