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插图和绘本图像资源开发中构建低段写话平台

2011-08-15 00:47浙江沈国娟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小白兔母鸡南瓜

浙江 沈国娟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容易感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低段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而教材文本中一幅幅生动的插图使人耳目一新,也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的目光。他们不必花太大气力就能学会说一句话或学会用课文中获得的词语说话,这些都是他们感到兴奋的事情。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看图写话的过程正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习得语言、甚至自己创造语言表达的过程。在写话训练中抓住课文插图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写话过程中所谓“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等作文难点,还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写话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看图写话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选择插图进行语言的综合表达训练。

一、充分运用教材插图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插图。利用好插图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既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一)选择人物神情动作明显的插图

教师在选择插图的时候,要有意识地选择有着鲜明神情、动作特点的插图,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发挥想象去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新学习词汇的运用,掌握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

如教学二下课文《宿新市徐公店》一文时,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然后出示问题:“有谁能根据课文的插图来说说他是怎样追赶黄蝶的?”

习作摘录:

春天来了,金黄的油菜花开了。一只黄蝴蝶拍拍翅膀飞入油菜地,这下可把小男孩乐坏了,他想:“太好了,太好了,黄蝴蝶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只见他眯着眼睛,张开双臂笑呵呵地奔向油菜地,头上的辫子一翘一翘的,仿佛正在和蝴蝶打着招呼呢!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再运用已学的好词、佳句表达出来。这样分步骤、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在展开想象来写话、编故事的同时,也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选择季节场景明显的插图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学习,进行景物描写训练。要求从景物的形、神、色、声、味、触、环境等角度进行描写。如二下的第一组课文都是描写春天的,里面提供了许多优美的词句,有集中的描写春天的词语,有体现春天生机勃勃魅力的课文。我想,一方面这整组的课文都是描写春天的,课文的学习让孩子在文字上对春天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课文中介绍的一些活动、景物等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若能再让学生联系当时的春天这一相符合的季节的一些现象和活动,进行一次更深入的思考,肯定会使得他们对春天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学生对春天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了。学完第一组课文后,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感受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我于是设计了一次写话,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的景物,再看课文中的插图,再用上从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进行一次写话的训练。具体写前,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引导他们从图中人物的衣着、脸上的表情以及周围的景物等方面入手来看图,再告诉学生写话时可以用上从课文中学到的好词佳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让文章变得更出色。

习作摘录: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伙伴们脱下厚厚的棉袄一起去田野里找春天。瞧,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姑姑的眉毛;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姑姑的眼睛;细细的、绿绿的柳枝,那是春姑姑的长发;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姑姑的琴声;空中摇摆的风筝,那是春姑姑在荡秋千;枝头唧唧喳喳的杜鹃,那是春姑姑的信使……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书本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提供的范本是最优秀、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所内化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已学的语句写话,充分利用书本上的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理利用绘本插图

绘本读物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符合低幼儿童的接受期待,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情感愿望以及审美倾向相吻合,是最适合幼儿与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写“故事”是作文的主要手段,而“故事”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在实际作文或生活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加强叙述能力的训练是极为必要的,因为这种能力是作文的基础性能力。

(一)选择单幅插图,写话编故事

学生仔细观察,自由发挥想象,能按照要求兼顾故事的各要素。要求学生把自己看见的图片中的事情讲述出来。一般要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紧紧抓住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前后相关联的环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从故事的要素角度提出层级性的要求。如:(1)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语序可以自由组织。(2)有起因、经过、结果等三要素,顺序可以自己组织。(3)有事情发生的环境介绍,人物的关系和背景介绍等等。这里对写话的要求是极其开放的,建立在学生自由想象的基础上,写话的故事只要包含几个要素即可。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选取的插图。教师讲到“狐狸跟着母鸡来到了池塘边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引导学生仔细看插图,可采用上述不同的方法把故事中各要素讲清楚。

习作摘录

①一天,狐狸趴在池塘边一边盯着母鸡,一边想着怎样吃掉母鸡。

②有一天,狐狸肚子饿得咕咕叫,它经过池塘边的时候看见母鸡在散步,眼珠子骨碌一转,一个主意来了。狐狸照它想的去做,果然让母鸡成了自己的美餐。

③狐狸和母鸡是邻居。一 天,他们来到了池塘边散步。狐狸望着前面走的母鸡,馋得直流口水,猛地一扑,轻而易举地就把母鸡给逮住了。

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画面,因为有了学生多种维度的思考,有了图片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了教师适当适时的引领,学生的写话内容变得充实而丰满。

(二)选择几幅插图,根据情节补画故事

几幅插图构成了一定的情节关系,这既给学生想象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又为学生理解插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提高叙述能力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故事补画”是通过故事情节、背景材料等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望,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在低段的教材中共安排了3次故事补画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前面图画的意思,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来续编故事,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联系故事补画是进行写话的好材料。在观察画面的同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提出详细要求:要有开头,有结尾,语句要完整,条理要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用词正确生动、想象合理,既让学生观察到画面上的内容,又要想象出画面外的内容,然后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进行画和写。如《小白兔搬南瓜》共三幅图,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有两幅,缺少小白兔怎样搬南瓜的图,可让孩子补画再进行写话的训练。图片初次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不能让学生马上画画,而要注重引导:“你们看看,这几幅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学生回答后再追问:“那它是怎么搬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各抒己见,当他们对事情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画画。画完之后,全班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感想,教师适当地点拨,使其语言更优美,思维更完善。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使语言和文字达到和谐的统一。

习作摘录:

秋天,小白兔来到南瓜地里收南瓜。它使出浑身的劲儿,怎么也搬不动又大又圆的南瓜。正在它泄气的时候,小猴子骑着自行车从它身边经过。望着那飞快地转动的轮子,小白兔想出办法了:轮子是圆的,会转动;南瓜也是圆的,也会转动。小白兔奔向大南瓜,把南瓜竖起来滚转着回家了。兔妈妈望着小白兔,竖起大拇指表扬小白兔。小白兔高兴得合不拢嘴。

以画画为前奏,补画故事为铺垫,写话为最终目标。这种让学生想出与画面相关的细节、想法的同时情感也融进了画面,以补画故事的形式进行写话,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活跃了,语言自然生动了。

“插图”以其有趣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取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画面,激发孩子的兴趣,在乐学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思索、合理的想象进行写话。无论画面内容多少、篇幅长短,孩子们都不会无处下手了,都能写得生动具体,富有个性。可见,看插图写话要从小处着眼,不能贪大贪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让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成为一朵奇葩悄然绽放,散发出它独有的芬芳。

猜你喜欢
小白兔母鸡南瓜
母鸡
母鸡下蛋
母鸡
南瓜灯
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