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陈春燕
注重体验感悟 诱导个性习作
福建 陈春燕
习作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小学生习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个性是写作的灵魂,不同的人,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也不相同,写出来也各具特色。教师在指导习作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允许多元理解,自由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本文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从“体验”入手,诱导学生个性习作。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材料之来源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此类皆由‘自得’,不宜求之于辞典。”要让学生“自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投身于参观、访问、游览、劳动、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观察、感悟,让自然景观的感性经验映入学生的眼帘,进入学生的脑海,并在头脑中尝试分析其意义、联系、演变、特点,激起情感的波澜,积累写作的素材,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感可发。面对大千世界,所知、所感、所悟,自有差别,流溢笔端当有不同,他们的习作就会逐步向个性化逼近。即使同一题材、同一生活事件,写出的文章也会出现各不相同的方方面面,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我在指导学生写我们的学校时,就多次引导学生通过亲历体验,促使学生习作逐步走向个性化。第一次,我让学生到学校各处走走,对学校的各个地方进行仔细观察,把见到的写下来。由于学生了解到的只是表面特征,是简单的、片面的,几十个学生写出的文章,只是停留在“学校”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上,不外乎“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美丽的花坛”。第二次,我让学生变换时空,从不同的角度和时间去观察思考,于是学生观察到的事物状态就有了差异,开始有了新的发现,写出了《晨光里的学校》、《生日那天,我来到了学校》、《20年后的学校》、《夕阳中的笑声》等。第三次,我让学生变换思考的方向和方法,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以“我爱母校”为中心去思考:这母校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把它当作谁或什么了?这爱意是怎么产生的?这一来,学生就不是单纯的观察了,而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学生与学校有了一种精神交流,深入走进学校,赋予学校以人的思想情感。于是一篇篇蕴含不同情感的习作产生了:《我爱你,母校》、《你——让我站在领奖台上》、《母校,永难忘记》、《母校,让我投进你的怀抱》……
从三次的习作指导,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在小学生习作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学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把客观世界的真实与主观情感的真实结合起来,使眼中之物内化为意中之物,才使得这意中之物有了它的特殊性。由此产生的习作,就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文的语言也是这样。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成人,我喜欢与学生对话,因为他们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童真的表达常常会跳出成人的思维,让人忍俊不禁。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希望看到孩子们能够在习作中直抒胸臆,记录童年五彩生活,展现童趣风采。
进修学校教研员在骨干教师培训时曾为我们介绍一篇获得冰心杯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原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gan觉,就是一种想哭的gan觉。”细细品读该文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于学生能够不拘形式地、自由地、充分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使他的习作体现出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童心、童思、童语,它们是那么的浅显而直接,甚至不符合成人们的思维方式,但却是习作主体情感的真实反映。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一名课改前沿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去呵护学生创作灵感,耐心培植,借助其独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动在纸上快活地流淌,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我在日记中告诉学生:“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给学生三个自由:题材选择自由,感想自由,语言表达自由。瞧,我班学生在日记本上写出这样精彩的语句:(1)秋日早晨,太阳偷偷地露出头,看我们在操场上升旗。(3)大雁接到“电报”匆匆忙忙地搬家。(4)秋天就是这么淘气,变来变去,像个可爱的孩子在逗你……这些句子是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是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这些语言虽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却由于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方式,而显得那样个性飞扬。这种充满灵性的表达,只有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才能呈现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