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桨 扬作文之帆——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故事化的若干策略

2011-08-15 00:47浙江孙明芳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蜘蛛鲜花树叶

浙江 孙明芳

缘起:

总有这样一个疑惑:

孩子为什么都喜欢听故事、编故事、说故事,但一听到“作文”二字就黯然神伤,咬着笔头无从下手?其实,作文和故事两者是可以统一的,故事仅仅是作文的一种体裁而已。那如何才能妙笔生花,让作文教学生机盎然,焕发光彩呢?

思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我想,就让“故事”领着孩子们走向写作的大门,让孩子们跟着故事跑到作文的殿堂,主宰写作领域,记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张扬独特个性。

实践:

策略一:以“故事”的方式记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把观察所得、经历尝试、活动心得等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是特写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完整的一篇文章。

1.观察生活,写出故事

观察是对认知对象自觉地、有目的地感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发现一种现象,明白一个规律,知道一个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观察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思绪整理,以故事片段或整个故事的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记录。以下是一位学生在观察教室生物角里的菊花时记录的故事片段。

来到生物角看菊花,啊,菊花花瓣一瓣一瓣,怎么数都数不清。你听菊花在说话:“别看我长得乱糟糟的一团,没什么规律。可仔细观察,我的花瓣其实也是有规律的!里面的花瓣向内弯曲,周围的花瓣都向外舒展开去,你仔细看,我可还有不少秘密呢!”果然,顶端微微向上翘起,好似龙的爪子,真是美而不俗!你闻闻,那花身上还有一阵阵药草味呢!

观察让学生发现了生活的源头,采集了作文的标本;故事,记下了生活的镜头,累计了写作的素材。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养成了随时随地留意观察身边事物并随时记录的习惯。

2.突出主体,写好故事

把生动有趣的活动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自我成为作文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经历、体验,或习得一种本领,或得到一次锻炼,或找到一种感觉。真正让孩子们“用我手写我口,用我笔写我心”。

●例如:一个孩子在上完一堂体育课后,当天他的故事作文就是这样写的: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体育课,内容是赛跑。首先是王玉明和沈卓飏比赛,他们都精神抖擞,先压压腿,然后在原地跳了几下。开始比赛了,只听一声口哨响,两个同学就一起拼命往前冲。只见他们身体稍向前倾,眼睛注视着前方,两臂在身体两侧有节奏地摆动着,步伐均匀而有力。跑道两旁,所有同学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形成两堵厚厚的人墙。“加油!”“快跑!”“坚持住!”喝彩声、叫喊声连成一片。大家仿佛要通过这大声的喊叫,把自己的全部力气都给正向着终点冲刺的运动员。紧张激烈的时刻到来了,他们咬紧牙关,头仰起来,沈卓飏甚至把眼睛都闭上了。因为下雨,有一个大坑阻挡了王玉明的去路。于是,他使出高招:一脚往地上一蹬,两腿一分,便轻松地跃了过去。就是这个高招使王玉明赢得了这次胜利。这场比赛真是太精彩了!操场上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看来,孩子们的笔犹如照相机的快门,拍下了一张张生活的照片,而故事,就是那已经洗涤出来的生动活泼、纯朴烂漫的生活照。看着这些照片,孩子们不禁齐声呐喊:原来生活如此精彩!

3.渗透情感,写活故事

孩子的眼光是独特的,心灵是纯洁的。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大人眼里不足为奇,可在孩子们的心里,却有着他们独到的见解,不同寻常的想法。下面是一个孩子在饭后随同妈妈去树林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秋天落叶时的情景,表达作者对树叶的同情之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天真无邪童稚般的美好心灵。

●例如:

小树叶哭了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去散步。我们来到了小树林,只听见树叶正“沙沙”地落下来。妈妈说:“你听,小树叶在哭呢!”我一听,一点也不假,小树叶真的在哭哩!

听妈妈说过,秋天一到,凶狠的风婆婆就不准树妈妈给小树叶儿饭吃。我抬头望着小树,看见树上的小树叶一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有的还饿弯了身子,准是好几天没吃饭了。他们都拼命地抱着树妈妈。可是,风婆婆一到,硬是扯开了小树叶的双手。可怜的小树叶儿哭着、喊着,被风婆婆从树上赶下来。树妈妈伤心地摇着手,呼唤着孩子。

躺在地上的小树叶还在哭着,他们围着妈妈不愿走开。风婆婆又来了,小树叶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围着树妈妈转圈儿。他们转呀,转呀,有的转昏了,被风婆婆拉到远处;有的终于抱住了树妈妈的脚,死死不愿离开。风婆婆还在追赶小树叶。小树叶还在哭。

“风婆婆是个大坏蛋!”我狠狠地骂了一声,拉着妈妈走出了小树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让学生在生活中采撷一个个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用故事记录下孩子一段段真实可爱、情意绵绵的生活片段,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

策略二:以“故事”的方式点燃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写作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神思飞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一般。

1.续写故事,还原生活

续写就是围绕文章中心,联系生活实际、课外阅读或电影故事,给课文补充一个适当的段落,或插进一个合理的情节。续写还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根据老师提供的文章开头,续写成文;也可以根据结尾,写出故事的延续和可能的结局。

2.串编词语,创造故事

如果续写是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在故事文本与学生意识领域之间找到谋和点,那么串编则更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思维、想象的广度。平时,我会给学生提供几个抽象的或表面看来毫无联系的词语,让他们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找到词语间的联系,构思行文,并兼顾各个词语的意思层面(换句话说就是故事中都要用上这些词语),或写一个故事片段,或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串编词语使学生既敢于大胆想象,异想天开,又能合乎情理,自圆其说,从而想别人之未想,言别人之未言,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

3.话题故事,激活生活

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教师倘若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话题,给了学生开放思维的蓝天;故事,给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例如:

作文课上,我呈上一个披着红色绸缎的大盘子后说,“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同学们猜猜看,会是什么礼物呢?”学生纷纷猜起来,教师揭开让大家一看:原来是一束鲜花!大家兴奋起来。这时学生的头脑就进入与鲜花有关的情景之中。我抓住学生的兴奋黄金时刻,进入“预谋”的主题,说:“看到这束鲜花你会想到什么?”

鲜花是学生熟知的,与鲜花相联系的故事很多,鲜花让学生产生了无尽遐想。有的想到鲜花应该献给英雄或功臣,有的想到鲜花应送给老师,有的想到用鲜花探望病人,有的想到把鲜花送给失败者……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鲜明的个体,他们有着我们无法预测的想象力、创造力,他们的习作也应该是富有灵性的。容话题于故事作文之中,孩子们创作源源不断,真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策略三:以“故事”方式放飞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的自由。生活为人们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在孩子们的大千世界里更是无奇不有。但孩子们总是对那些最适合自己性情爱好的、最能激起自己情绪变化的信息最感兴趣,最乐于接收。

1.剪辑故事,自由表述

许多时候,一颗橡皮都能让孩子玩上半天。相信,这“玩”的过程中,不仅是他们手中玩弄的动作,肯定还包含着某种内心倾诉,或许有时会表现在学生的自言自语,又或许是内心默默表述。而这些正是我们帮助学生编辑故事的雏形。

其实,还会有一朵花、一把尺,或许一只小动物,学生会饶有兴趣地言语着、活动着。更可贵的是此时的话语是自由的,是真实的,而且又通常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于是便有必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相对单独的零散的片断式的活动故事,裁剪、编辑起来。留给学生自由表述的时间与空间。此时,教师所需要做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又鼓励学生将这些“隐私”表述、记录、编辑、串连成故事,以激发学生即玩、即思、即说的自由表述。

2.遐想故事,开拓思域

这是一种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的“写”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练习的形式有加写、补写、续写、改写等。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的情景,以《先生,买根火柴吧》为题写想象作文,也可以根据小女孩没有回家,以《女儿,回来吧》为题,想象小女孩的爸爸沿街寻找小女孩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果,以《小女孩真的来到了天堂》为题展开想象。此类训练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3.行为故事,联想创造

行为艺术的意蕴十分丰富,学生在观察了某一个行为艺术之后,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作无拘无束的发挥。在一次小学生新概念作文比赛上,主赛老师走上讲台从包里掏出一瓶矿泉水,贪婪地喝了半瓶解渴,便随手扔在桌上。要求学生以此为内容,大胆想象生发,写成作文。于是,有的同学写了《水与眼泪》,诉说人们浪费水的不该,把半瓶矿泉水不当回事,想象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点水,竟是几十亿世界人民的眼泪;有的同学讲了《买水的故事》,河水污染无法食用了,全家人如何为买水而奔波;有的同学编了《病菌新计划》,写病菌如何向这没盖好的矿泉水“进军”,使亮亮喝了闹病;有的同学虚拟了《矿泉水自述》,原来矿泉水就是没有煮过的自来水,抨击市场上的制假不法行为……显然,高度生活化的行为艺术,很容易使同学们想开去,找到自己乐于表达的主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4.编写童话,幻想升华

儿童喜欢幻想,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常会令他们浮想联翩。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经常组织学生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并利用儿童喜爱动植物、纯真善良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写童话,写科学幻想故事等。中年级学生的童话创作训练可从续写开始,如厦门师范一附小的实验课《吊床》,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头,引导学生想开去:

“蜘蛛织了一张吊床,搭在树枝上。风轻轻地吹,吊床轻轻地摇。蜘蛛高兴地唱着歌:‘躺在床上真舒服,甜甜蜜蜜进梦乡。’”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想象:蜘蛛结了网,哪些昆虫会来,结果怎样。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个故事有了五花八门的情节,如设想“蜘蛛怎样引诱小昆虫上当”这一经过,有的写蜘蛛怎样甜言蜜语恭维小蜜蜂是舞蹈家,请它来喝茶;有的写蜘蛛说自己有正宗丝绸要送给苍蝇小妹;有的写蜘蛛装病,骗取小昆虫的同情和信任;还有的写蜘蛛谎称自己刚搬了新居,请小昆虫来参观……而那些小昆虫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如爱慕虚荣的花蝴蝶一听蜘蛛的花言巧语就上了当,而不上当的小昆虫呢,有的婉言谢绝,有的直言拒绝,有的不理不睬,还有的小昆虫刚开始不上当,但听了蜘蛛的花言巧语后了就慢慢丧失了警惕性,从侧面反映蜘蛛的诡计多端。其实写的虽然是童话,但反映的却是孩子对社会对生活的一些初步认知。

故事,以其深厚的趣味性,较大的愉悦性深受着孩子们的青睐。它,领引孩子们步入作文的殿堂,打开思想的匣子,不受约束,尽情流露。跟着故事跑,一切是那样地顺其自然、顺理成章,又是那样的异彩纷呈、光芒四射。西哲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智慧不停地追寻:放宽学生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放心倾吐,为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形成托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就让故事扬起孩子们的作文之帆吧!

[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谈语文教育的传统继承和革故鼎新.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猜你喜欢
蜘蛛鲜花树叶
预订60年的鲜花
树叶的不同称呼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
一片树叶
五月的鲜花
大蜘蛛
五月的鲜花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