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浅析社会实践在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刘 军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忽视文科研究生的学科与思想特点,造成了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施教内容与手段单一、导师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建设社会实践课程、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将社会实践引入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培育健康的人格。
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不同学科类型的研究生其思想政治状况亦有所差别,其中,文科研究生,由于学科的特点,他们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特点,使得他们逐渐成为高校研究生队伍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但长期以来,对文科学生特别是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却一直是薄弱环节,即使有所重视,也没有考虑到该类学生的特殊性,从而影响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拟从文科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出发,在归纳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实践对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讨发挥社会实践对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途径。
文科主要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大类,文科与理工科相比存在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一是文科与理工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文科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人和社会,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的现象,而理工科则将自然客体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理科研究人对自然的认识,工科研究人对自然的改造,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二是文科与理工科研究目的和方法不同。文科注重探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价值和意义,它的研究一般始于对研究对象广泛、深入的调研,社会科学会依据一定的理论做出解释和预测,人文科学则会提出对理论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工科则注重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知识,帮助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因而强调客观性、确定性,通过实证等方法对一定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进而得出结论。[1]文科研究生是指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业的学生。由于文科专业的这些特点,使得文科研究生有着与其他学科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术能力。因此,高校的学生群体中,文科研究生是一类与其他学科学生相对比的特殊群体。而对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学生。但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了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导致我国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忽视了文科研究生的特征,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通过现实观察和比较分析,文科研究生与其他学科学生相比具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从个性特征看,文科研究生在社会生活中个性突出。文科类研究生感情比较丰富,在社会活动中个性张扬,他们敢于追赶潮流,擅长表达与表现,这使文科研究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同时,也使他们较为注重寻求个人自身发展和自我为中心的生存空间,处理问题比较感性化,理性不足。二是从思想意识看,文科研究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先进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受学科特点的影响,文科研究生更为关注社会的发展走向和政治制度、经济手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比其他学科研究生更关注社会问题,自觉要求进步的意识非常明显。[2]三是从知识构成看,文科研究生跟理工科研究生不同,大部分时间是通过阅读来积累专业知识,他们一般都“饱读诗书”,书本知识广博,内容结构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他们在人文知识、社科知识及政治理论方面功底相对深厚,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文科研究生所具有的上述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其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尽管对学生掌握系统的思想政治知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大多忽视了文科研究生个体在兴趣、能力、接受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多侧重对国家和政府政策文件的宣传、灌输和解读,强调对政策文件内容的掌握,而忽视对政策文件精神和实质的领会,特别是忽视实践检验和政策实施的社会调查。二是在教育形式上,综观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与本科生大多相同,多是采用文化课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对政策、文件和精神缺乏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侧重校内教育,很少有校外体验,难以联系实际。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机械、死板和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作用特别是对文科研究生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它重视对内容的记忆而忽视对政策的理解、重视校内课堂学习而忽视校外实践的检验,这不仅使大多数研究生对思想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更多的主动思考空间,无法真正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而且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厌学反感情绪,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其次,对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滞后,大部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上发挥作用不够
在教育观念上,传统上对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认识重视不够。这方面存在3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研究生年龄偏大,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再教育也难以改变其原有的观念;二是认为随着年龄和学识水平的增长,政治素养、品德修养自然会日趋完善,尤其是文科研究生,学科特点使他们会自觉地关心政治和时事,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像对待大学生那样具有明确和严格的要求;三是认为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因而思想教育工作者往往放松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采取听之任之完全自主式管理的模式。
在导师作用的发挥上,导师没有很好地发挥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文科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师资力量不能相应跟上,造成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在社会科学中尤其是比较热门的学科专业中,研究生人数往往是导师人数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北京某高校的一位从事法学理论专业的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最多时达到47人,其中硕士生为30人。[3]导师在学术指导方面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更不用说拿出时间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了。有学者对“导师是否关心您的思想状况”的调查,[4]30%的学生认为很少关心,很少给予指导帮助,10%的学生认为不关心,没有给予指导帮助。说明近半数的导师几乎没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二是师生关系相对松散。文科研究生与导师和同学交流、讨论的机会较之理工科学生要少得多,导师以及朋辈间的影响较少。文科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一般较多,而多数学校不能给文科研究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场所,不像理工科研究生那样,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度过,与导师、同学的交往非常密切,能够较多地受到导师的影响。另外,由于文科导师研究经费较少,难以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而学院间、校际间的跨学科交流活动也较少,因而文科研究生接触社会、开阔眼界的机会较少。
由以上分析可见,当前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针对文科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动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到新的水平。其中,社会实践就为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培养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研究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文科具有社会性强的特点,将社会实践融入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社会实践这一活教材使研究生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实践为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培养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主要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独立意识强,积极进取。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研究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他们的心灵。比如,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倾向;价值目标的追求出现短期化、利己化的趋向;偏重物质利益,功利性较强;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比较淡漠等情况。与此同时,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年龄结构、培养方式等出现复杂性特点,其思想教育呈现出层次性、复杂性、困难性等特点。因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开会、组织讲座或听报告等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的需要。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讲,其学科特点使得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更难以发挥好的效果。而社会实践因其具有真实性、具体性、生动性等特点,可将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培养融入其中,因而为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第二,社会实践有利于文科研究生政治觉悟的提高
文科研究生自觉要求进步的意识非常明显,但动机多元化。文科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多为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有机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充当历史车轮的推动者,因此,其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的好坏更加直接地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社会实践对于文科研究生政治觉悟的提高起到独特的作用,这表现在:
一是社会实践有利于文科研究生内化“四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四信”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当今的研究生基本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社会较少,缺乏对社会系统而正确的分析和了解。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使文科研究生深入社会实际,体验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对政府的信任,使“四信”得到内化。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促进研究生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把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衔接起来的能力,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在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是社会实践有利于培育文科研究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各种思潮潮水般涌来,其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最容易感染在校学生。研究生的思想意识虽然较本科生成熟和稳定,但是这些思潮仍然会不时地动摇他们原有的信念,使其产生错误的观念。相比较而言,文科研究生更容易被影响。现实生活中,由于就业压力等现实原因,有些研究生求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学术上的进步,而是为了积攒资本,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其人生观价值观本身就有问题。还有一些研究生受到各种思潮以及现实生活中负面事件的影响,往往不能坚守住已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把个人追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的中介,它使研究生们深入工农群众,从思想感情上和人民群众靠近,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困难和需要,使他们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社会的主人翁。从而促使他们思考人生问题,使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社会实践有利于文科研究生健康人格的完善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人格更趋独立、完整,但是有研究表明,[5]研究生仍然存在情绪激动、容易产生烦恼、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缺乏责任心等人格特征,需要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等方面加强锻炼,培养持之以恒、坚忍不拔、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严以自律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一是人格是在实践特别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交往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交往行为直接影响人格的性质和内容,积极、健康的交往行为有利于个体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优化个体的性格品质;相反,消极、不良的交往行为则会阻碍健全人格的发展。对文科研究生来讲,实践活动使得他们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增多,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促进研究生自我认识的深化,而恰当的自我认知,既能使人避免“夜郎自大”,又能使人摆脱自卑感。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人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6]而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人际关系的冲突是心理适应中最常见的问题。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心理保健的功能,给人以支持、满足、自尊和安全感。二是社会实践的过程,使研究生有机会经历挑战、挫折、情绪控制、责任心考验等人格品质的磨练。实践的内容,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讲,在置身于社会大环境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便于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因素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实现对社会的认同,形成自己的个性。
由以上分析可见,社会实践是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需要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这不仅可以加深文科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进而从实践活动中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不断提高其已有的政治觉悟,并尽量扩大在其他学生中的影响,尽量发挥文科研究生善于宣传、善于鼓动的作用,在带动群众的同时获得一种实现自我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要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应确立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目标与功能,那就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推进社会实践课程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使社会实践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育的双重功能。以集中实践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实践模式,在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中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提高自身素质和爱国热情相结合,使研究生在受教育、长才干的同时服务社会。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创设社会实践课程,将社会实践学分纳入文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
社会实践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大、且具社会影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才能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但在目前,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研究生本人,都没有对社会实践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学校层面看,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普遍将社会实践看作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作为一种软任务来对待;从研究生自身来看,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足。通过建立社会实践课程,将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纳入文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从而迫使每名研究生都能重视和参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应遵照学科建设的规律,以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模式设置学分。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基础,进行社会实践方法、调研方法的课堂教学,并建立与课堂教学交叉配合的实践教学和管理体系,使文科研究生通过符合实际需求的个性化实践环节,强化认知,增强实践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明确自身定位。
其次,创新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紧密结合
针对应用型、研究型文科研究生各自的培养目标以及研究生对自身成长规划、锻炼能力等的不同需求,提供集体实践项目和以校方提供资源的“三助”、“三下乡”等实践项目,同时鼓励研究生开展针对性强的个人实践项目。实践的类型可以是岗位体验型的,如应用性文科的研究生,也可以是社会调研型的或者志愿服务型的,研究生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需要自行选择。在实践内容的设定上,要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结合专业学习引导研究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新农村建设问题、民生问题、农民工问题等,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同时可以设立社会实践资助课题,以课题立项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
再次,建设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积极整合学生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遵循与文科研究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了解和解决热点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研究生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合作关系、能够为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提供长期岗位的实践基地。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为文科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长期稳定的场所,也有利于校地双方协同发挥对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校可以聘请基地的有关人员作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校外导师,这样,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校外导师不仅对研究生的实践活动给予指导,还可以有意地给研究生提供锻炼的环境和机会,使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获得提升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多重效果。
[1]瞿伟,冯二占,李芸.文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6):2-654.
[2]邓改娥,蒋小忠.当代文科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文教资料,2007,(8):7-18.
[3]王建民,楚红丽.扩招中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与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3,(3):66-70.
[4]吴鹏,左兵.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3-5.
[5]王宝森.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人格特质比较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34-538.
[6]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1.
刘军,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邮政编码250100)
G643.1
A
1672-6359(2011)03-0075-04
(责任编辑 马晓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