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统筹 建设孝直镇新型农村社区

2011-08-15 00:45赵敬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土地规划

赵敬成

推进城乡统筹 建设孝直镇新型农村社区

赵敬成

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省委、市委决定自2009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孝直镇按照上级的部署,立足本镇实际,抢抓国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机遇,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积极推进合村并点,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城乡统筹;孝直镇;新型农村社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后,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省委、市委决定自2009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孝直镇按照上级的部署,立足本镇实际,抢抓国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机遇,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积极推进合村并点,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社区怎么建——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原则,科学规划

2007年,我们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孝直镇以汇东片区为例,汇东共有21个行政村,上世纪80年代都编制了旧村改造规划,按规划改造建设的仅有盛屯村,其余20个村都因原地拆建规划难以实施,导致了乱建现象,导致了“村内空”,还占用了大量的粮田。在现有房屋中1990年以前的旧房占40%,1990年以来已拆旧建新的户占35%。调查中发现近几年想建的占50%,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第四轮建房热潮即将到来。如果对未来的建设不高点定位谋划和规划,让乱建的现象延续下去,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重复建设和巨大的浪费,还会导致基础设施难建设、公共服务难推进、现代农业难发展、农村社会难管理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此,我们编制了《孝直镇总体规划》,在规划中体现了如下三点:

规划要高点定位。孝直镇立足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展望未来发展,确立了东部蔬菜、中部驻地及工业园、西部生态旅游三大发展布局。围绕不同区域的产业特色,进行山、水、田、林、路、村庄、景点的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

规划要立足实际。按照“宜聚则聚、宜合则合、宜留则留、宜换则换”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将全镇64个村规划为1个镇驻地、8个中心社区、4个基层社区。在编制镇驻地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了位于高速路出口,工业基础较好,三县交界地商业比较发达等优势,留出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起步区确定为4平方公里,设置了工业、物流、商住、政务、科教文卫等配套齐全的功能区。针对西部山区收入相对较低、山区地理等特点,原则上以保留现有村庄 (居民点)为主;针对汇东菜区农民收入高,地处平原等特点,将21个村合并规划为三个中心社区、一个基层社区。汇东每个社区规划建设了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既方便了农民生产又方便了生活。

规划要科学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把专家的方案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把专家的意见和群众的意愿相统一,做到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反复论证。孝直镇每个中心社区规划为居住经营区、商业服务区、老年人居住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当地群众种菜的实际,把居住经营区创造性地设计为“一户三体”模式,每户都有临街库房,可贮菜还可以放车放东西,二至四楼为居住单元楼,在楼梯口每户设有一个杂物间,实现了居住、贮菜和杂物的分离,做到了在方便群众生产同时,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事情怎么干——以群众愿意不愿意为标准,缜密操作

新型农民社区是农民的社区,居住的是农民,投资的主体也是农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广泛发动,形成共识。为统一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多次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赴淄博、兖州等地参观,反复组织群众开会讨论,拟定了《汇东新型社区建设宣传提纲》,发到了每家每户。在动员群众进行社区建设的同时,明确提出了“三个不用慌”,即: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

群众推选,建立组织。镇里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村级新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推选及议事办法》。各村均由全体户代表有记名表决的方式产生村级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并设立了专职财务人员。

制定制度,规范运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政策是否能够兑现、如何兑现。政策的兑现要依靠制度。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新型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 (资产)管理办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拟定了《××村新型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村旧村旧宅基地地上附属物评估方案》等相关制度,为社区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前提。

三、钱从哪里来——以让农民“住得上”为目标,多元投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仅以孝直镇汇东片区为例,汇东区域共计5158户,社区建设计划投资15亿多元,仅住房建设就需11个亿,完全靠财政补贴显然是不行的,完全让农民自己掏钱也是不可能的。如何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孝直镇采取“四个一”的办法,通过多元融资,用有限资金撬动了农村建设大市场。

上级补一块。省政府17号文的出台,为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政策性机遇。各项政策性资金的整合和集中投放,将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奖补资金的主要来源。

宅基地换一块。土地“增减挂”政策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汇东片区老村占地7032亩,社区规划占地1687亩,可节约土地5345亩,每亩土地挂钩置换指标补助15万元 (12万元用于农村住房建设,3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指标收益8亿元,可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启动和农民拆建的补贴。

群众筹一块。社区建设农民是主体也是主人,应自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我们根据农民收入状况和居住需求不同的实际,制定了八类不同的换房政策。凡收入较高、居住需求高的农民,报名时应缴纳一定数量的报名款,签订换房合同时应交足40%的购房款,入住时连同奖补政策一并结清;鳏寡孤独和无经济能力的户,可以对等折换、也可以住公房。

银行贷一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资金不足时,建设主体可向银行贷一块;农民换房资金不足时,可帮助联系银行贷一块。农民贷款享受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补贴。

四、以后怎么办——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撑,统筹推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了人口向镇驻地和中心社区集中,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从而也将带来农村经济社会一系列的变革,一系列新的课题摆在了面前,我们立足本地实际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转变农村经营方式。随着人口逐步向驻地集中,部分农民将会放弃土地脱离第一产业,在坐享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进入驻地成为产业工人,或经商办店从事第三产业,由农民变居民,居民变市民。进驻中心社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更多的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也可从事以蔬菜产业为主的农产品的营销、加工和服务,从而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进档升级。还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促进土地资源向新兴市场主体流转,实现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产业向基地园区集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孝直镇充分发挥机械产业的优势,注重产业布局,结合驻地规划,设立了工业园,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电子科技、食品加工基地,形成机械加工大产业。农业上,大力推广大拱棚新的“三作三收”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的水平和档次。继续坚持东菜西扩,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的提升,借助土地流转在汇西的南部和北部,打造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推动管理向社区集中,转变农村管理方式。在保持现有村管理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行“支部+合作社”管理方式,在中心社区设立党总支,与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办事处实行职能整合,把党支部建在行政村、协会和产业链上,把党员、能人聚在协会和产业链上;中心社区所属村以股份的形式组建合作社,成为社区管理和产业发展的依托和载体;将原村民委员会的经济职能剥离,使村民委员会真正成为村民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同时整合各种监督资源,以社区为单位形成新的监督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强化对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监督。

赵敬成,平阴县孝直镇党委书记(邮政编码250400)

F323.4

A

1672-6359(2011)03-0126-02

(责任编辑 张讯)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土地规划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我爱这土地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与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迎接“十三五”规划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