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柏
济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王 柏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先天等客观因素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发展环境、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尽快促进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制约因素;对策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的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已具有相当规模,成长起了具有相当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同时,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为当前济南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是全国副省级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是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当前,济南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中央、省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字当先,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6%,提高0.2个百分点。社会贡献不断提高。据统计,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缴税金逐年增加,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稳定增长,私营企业成为税收和就业的主渠道,促进了社会稳定,增加了税收,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济南市注册资金100万以上的非公有制科技企业达1596家,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近年来,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发展前景好、发展势头猛、产品特色突出的龙头企业,对促进济南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为促进经济回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济南市出现了一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各类企业普遍存在的地区经济特征。从产业演进方向看,三次产业总量仍然是“三、二、一”顺序构成,同比增幅呈现“二、三、一”的预期方向。
2.成为城市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目前,新增就业人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国有企业吸纳的人数有限,而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经营方式灵活、重视人才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成为大学生以及各类求职人员的首选,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已经越过了其他的经济形式。
3.化解农村贫困、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道路。农村贫困状况未能解除、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和农业处于落后状态,是目前中国最具有爆炸性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多,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达1.5亿人左右。惟有依靠民间力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才有可能完成这个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艰巨任务。
4.推动市场向纵深发展。在那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了的地方,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推动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制约济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下形成的体制、法规、政策等的“刚性”制约。
1.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
部门“官本位”意识、按部就班意识和“管、卡、压”思想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济南很多部门都建立了政务大厅,但也只是路程少走了,手续一点也没有少,使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时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不少的代价。以罚代管、罚而不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个别部门把增加创收作为首要任务,对企业的检查、监管多是以查违规、搞处罚为主,特别是对于轻微违规的企业,不是以帮助教育为主,而是动辄重罚或者舆论曝光,致使有的苦苦经营形成的品牌受到不必要的损害。二是资讯渠道不畅,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急需政策、法规、行业等方面的信息引导,而过去由于体制的原因,长期得不到这方面的服务,在政府机构改革后,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使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仍处于低水平盲目发展阶段。
2.市场准入缺乏公平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但是其市场准入问题直到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才开始解决,而且在实际管理中存在各种或直接或间接的限制与阻碍,许多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非公有制进入的“玻璃门”现象。据统计,目前国家允许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的行业有80多个,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的行业有60多个,而允许非公企业经营的行业只有40多个;在金融、保险、电信、石油等行业还不允许或极少允许非公企业进入。
济南市非公企业在项目审批、生产资格认证等方面还有许多的约束和限制;在银行贷款、工商注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没有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待遇,扶持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市场无序竞争,缺乏应有的行业自律,没有真正建立起“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挫伤了济南非公企业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制约了济南市非公企业向高新技术行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发展。
3.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在民间融资方面,非公有制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数量少、期限短。间接融资是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一直呈增长趋势,在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仍然远远不够,非公有制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在同期全部贷款中所占比例很低。2002~2007年,济南市金融机构向非公有制企业发放短期贷款余额占全部短期贷款余额比重分别为0.33%、0.36%、0.65%、1.03%、1.40%与1.82%,虽然比重在缓慢提高,但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所获银行贷款数量少、比重低、期限短,与对济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不相匹配。在直接融资方面,融资渠道非常狭窄。和间接融资相比,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更为困难。
1.济南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投资—管理一体化的传统家庭式经营仍是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模式的主流,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仍然抱有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远大战略。在生产经营中,相当一部分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名义上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但内部组织结构未变,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合一,一个人说了算、家长作风盛行。
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缺乏诚信、账目不实、偷漏税款、逃废债务、制假售假和搞不正当竞争,损害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形象,成为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根源。相当一部分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不了解或无视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大量企业环境污染重、设备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另外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仍较为普遍。主要表现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内容不规范,履约率低,劳动安全生产与卫生条件较差,基本社会保险缺乏。
2.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树立起了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自觉,但大都苦于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的严重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进行创新。数据显示,由于受资金条件的制约,我国非公有制科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逐年下降,1993年时高达11.5%,2000年降低到2.77%,2010年回升到3.63%,严重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3.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动力,但由于观念转变滞后及对人才的不合理使用和管理等原因,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正面临一系列的人才危机。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人才,导致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信息、后续新产品跟进和必要的技术储备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脆弱。目前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层大多缺乏专业背景,在企业发展的决策方面常常处于劣势。
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留不住人,一是因为人才市场日趋活跃,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二是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不能有效结合,员工一旦觉得工作满意度不高,自我发展机会少,就会流向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企业。与此同时,也仍然有众多的劳动者热衷于国有经济单位的“铁饭碗”,不愿经营私营企业或者到私营企业中就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阐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性质及其存在与发展的不可动摇性,明确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理清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模糊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形成全民理解、支持、关心、参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格局。非公有制经济是一种战略经济。它的出现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所决定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必然要求和客观反映。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是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非公有制经济又是一种百姓经济,生命在市场,根基在群众。政府不能包办一切,群众才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
济南应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投身三次产业所有能够发挥自身人才、市场、技术等优势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做好一批过50亿元特色中小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提升改造、转型发展。
1.营造服务高效、充满活力的政务环境。济南市政府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努力营造快捷高效、行为规范的行政环境。依靠政策引导、投人倾斜、行政推动,强化规划引导,优化创业环境。要以放宽限制、公平公开、维护权益为重点,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社会保障、投融资、进出口、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权利。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普遍实行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执法检查报批制,实行“全程代理”或“一条龙服务”,注重解决一些公务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2.完善现有政策法规体系。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一诞生就是在政策夹缝中创业,在社会歧视、政策不平等、融资渠道不通畅、市场秩序不规范的环境中成长,但生命力极强。当前建立宽松、公正的政策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济南市政府应当制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划,把它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中,同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使其更好地发挥对公有制经济的促进和补充作用。围绕引进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关系济南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研究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
3.强化执法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是实现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渠道。济南市各级行政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将执法职能、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执法人员、以及执法人员的违法责任予以公开。涉及行政审批、许可、登记、注册等事项的,要公开办理的条件、程序、期限;涉及行政收费的,要公开收费依据和标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克服行政执法的随意性,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要明确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部门内设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权限与责任,实行严格的评议考核,奖优罚劣,对违法执法人员予以追究,并且把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作为评定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确定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
4.创建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要努力把政府工作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规范市场,整治秩序,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优化法制环境,规范执法行为,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禁侵占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合法的财产和经营场所。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1.政府应鼓励银行积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力度
大幅度减少贷款手续、降低贷款条件,成立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担保机构,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提供信用保证。建立担保机构的目的主要是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向风险性大、成长性好的非公制企业融通资金。对创新性强、风险性大、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最好的担保形式是建立政府支持的、财政助资的信用担保中心。信用担保中心以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为基本原则,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在为企业担保运作时应以市场化为指导,控制经营风险,对担保的项目实行全程风险管理。这一机构的优点是,既能体现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性支持,又能发动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既有利于分散单纯由政府出资担保的风险,又有利于参股的企业会员间的相互约束,彼此提携。
2.建立社会信用评价机制
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非公有制企业颁发“信用身份证”,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授信制度。建立各种奖惩制度,积极扶持“重信誉、守合同”的非公有制企业,允许它们用房产、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等作抵押、质押取得贷款,实现灵活的资金融通。同时对那些制假、贩假、失去信用的企业给予严惩,让它们体会到自绝于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苦衷。
济南市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一要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全面清理、整合和规范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公开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凡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二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加快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和小额贷款公司,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探索信托融资、债转股等新型融资模式。对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应有偿使用的土地,可适当缩短出让年限或采取租赁方式。三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力争3年内,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全部进入征信体系。
实施非公有制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针对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政府应通过一系列的财税扶持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愿意创新。首先,加大各级财政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创新基金的支持强度;研究现行税制中阻碍技术创新的问题,改革不利于创新的税收制度;强化现有对创新扶持的税收政策的执行力,为企业研发提供更有效的税收激励,进一步提高创新企业计税工资的标准,调动企业吸引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其次,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开发准备金,对中小企业创新予以扶持。可考虑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允许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轨道,努力在价值链的高端寻求高利润。价值链中创新活动 (研发)和品牌 (营销)两个高端分配了产业利润的绝大部分,是企业竞争的关键环节。但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较低的制造环节,产品与服务过于同质化,企业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因此,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应逐步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轨道,把自主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在品牌经营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加快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项目安排等方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利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商标意识,积极注册商标和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重点培植100家名牌产品非公有制企业。对管理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管理创新成果,纳入各级表彰奖励范围。
1.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培养职业经理人、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努力构建以企业家为核心、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供应链。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培养列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济南市应实施人才培训工程。认真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培训工程,力争每年培训中小企业各类经营管理人员1万人次以上。
2.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济南市每年举办非公有制企业招聘失业职工洽谈会和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利用国企改革的时机,从国有企业引进人才。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树立非公有制企业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商文化”氛围,可以由个私协会牵头成立人才中介机构,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要做到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下,真正建立起健康良好的用人机制。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济南市非公有制企业应抓住机遇,自觉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转方式、调结构这一新的变革中有更大作为。
[1]黄孟复.民营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重要力量[J].中国科技产业,2007,(3).
[2]薛蓓蓓.国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6,(7).
[3]李忠林.山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东岳论丛,2007,(1).
[4]李新春等.民营企业成长研究报告[R].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课题组.加快济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2).
[6]朱孔来.对自主创新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J].齐鲁学刊,2008,(3).
[7]谭延伟.服务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
王柏,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市情所讲师(邮政编码250014)
F121.23
A
1672-6359(2011)03-0032-05
2010年济南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济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10CJJ2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张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