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旦珠
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措施、经验与启示
◎ 马旦珠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青海省民政厅积极采取各项救灾措施,保障了灾民的基本需求和灾区的生活稳定。回顾一年来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有许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一是制定政策,依法有序开展救灾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政府启动了《青海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省民政厅及时确立了“区分对象、确定标准、制定政策、安抚灾民”的工作思路,坚持一手核查统计灾情,一手组织灾民救助,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玉树地震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转移安置补助、“三孤”人员生活补助、遇难人员抚慰金发放管理办法和伤愈人员返程安置等12项政策规定,为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救灾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是多方筹措救灾款物,为灾民救助提供保障。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安排综合财力补助资金13.75亿元、青海省财政安排抗震救灾资金1.28亿元,用于应急抢险救灾、灾民过渡安置、基础设施应急抢修、疾病防控和灾民生活救助。其中用于民政专项救灾资金达7.04亿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全省目前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96.8亿元,其中:捐款88.51亿元、捐物折价8.29亿元,完成捐赠资金重建项目对接16亿元,涉及教育、卫生、灾民倒房重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等400多个民生项目。
三是依靠基层,强化灾区社会管理。
玉树地震发生后,省民政厅会同基层政府,及时建立了“统一领导、军民共建、领导包片、三级联动”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在基本保持震前基层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将灾民安置点划分为19个片区,组建基层党组织和帐篷社区,为基层党员干部统一配发标志胸牌,方便群众办事。协调驻军部队参与社会管理,建立起灾民救助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治安管理体系。灾区社会秩序井然,商业服务网点恢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受灾群众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四是跟踪检查,确保资金物资落实到位。在救灾资金的发放使用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发放对象、发放数量、发放时间、发放标准四公开,保证了救灾款物的组织、分配、发放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监督管理上,狠抓程序公开,健全群众监督机制;狠抓环节公示,健全媒体监督机制;狠抓联合检查,健全监管机制;对救灾款物的发放进行跟踪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提高了救灾款物的使用效率,得到了中央救灾物资检查组和省纪委的好评。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举国全力救援,是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的根本保证。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迅速行动,领导同志情系灾区、心系人民群众,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紧急动员、迅速集结各方力量抗震救灾,显示出强大的领导、组织和动员能力。民政部等国家各部委,多次派出工作组,查看灾情,安排救灾款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军地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兄弟省区无私援助,灾区军民顽强拼搏,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玉树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克服困难,奋起自救、共克时艰,为玉树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立足防灾减灾、加强设施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重要基础。玉树地震灾区,自然环境严酷,灾害频发,交通不便。为有效应对突发灾害,大力加强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在玉树地区集中修建了14 座救灾物资储备库,并储备了一定规模的救灾物资,初步形成了物资储备网络和紧急救援机制。当地震发生后,就近快速调运救灾物资,赢得了紧急救援的主动权。
三是注重政策先行、依法实施救灾,是保证抗震救灾有力有序的重要举措。地震发生以来,民政部门围绕救灾物资发放、捐赠款物接收、灾民临时救助、“三孤”人员生活补助、灾民后续生活救助、遇难人员抚慰、过渡期安置等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通过政策先行、制度规范,使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救助及时、保障有力。
四是重建基层组织、创新管理机制,是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玉树地震后,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恪尽职守,顽强拼搏,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坚持依靠当地政府,加强工作指导,协调部队参与,重建基层组织,强化基层管理功能,迅速恢复社会秩序,确保了灾区基础稳固、社会安定。
五是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是确保抗震救灾取得实效的有力支撑。救灾工作千头万绪,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协调交通、民航、财政、公安、建设、卫生、统计等部门及驻军部队,做好灾民转移安置、灾情核查统计、物资调运发放、灾区社会管理、灾后重建规划等工作。人民军队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主心骨、工作队和宣传队的作用,展示了其无往不胜的战斗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支援抗震救灾,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六是尊重民族习俗、分类安抚救助,是维护灾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合理制定安抚政策。在物资保障上,充分考虑各民族生活习惯,妥善安排各族群众生活;在遗体处理上,充分尊重各民族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了灾区群众切身利益,增进了各民族团结和睦。
七是发挥民政职能、全力以赴救灾,是取得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大灾面前,在危急时刻,民政部领导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并多次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查看灾情,及时调拨救灾款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省州县三级民政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在高寒缺氧、救援保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排除艰难险阻,昼夜连续奋战,不惜一切抢救生命、竭尽全力救助灾民,创造了青海抗震救灾史上救灾物资到达最快、安置灾民行动最快、核查灾情速度最快、救助政策出台最快等许多奇迹,出色地完成了应急状态下灾民转移安置和群众生活保障的各项工作。
青海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