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浙敏
如何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 潘浙敏
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面对社会组织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登记管理机关如何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与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相比,社会建设相对不足,社会管理相当滞后,当前的社会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大约落后10~15年;社会组织发展还很不够,协助党委、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作用发挥很不充分,社会组织的建设发展远落后于经济领域的发展步伐。近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面对社会组织建设新的历史机遇期,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夯实作风建设基础,找准思路方法,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和任务。
(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夯实作风建设基础。思想认识是先导,作风建设是基础。作风建设影响着每个人的行动准则,因而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必须将作风建设作为机关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目前,作风问题是“木桶原理”所强调的制约工作质量、效率和团队整体效能的短板。因此,抓作风建设能够有效弥补登记机关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对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抓作风建设能够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凝聚团队精神的内在动力。抓作风建设还能够克服机关惰性,有效克服“松、懒、散”等现象与问题。
(二)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关键在人。如何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是做好新时期登记管理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政治素养是做好工作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事物的正确分析和准确判断,能及时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善于抓住机遇,推进重大事项的进展与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业务能力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表现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政策法规,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学习和使用各种办公设备等。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也给予更多的期盼,新闻媒体也将给予更大的关注。因此,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登记管理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的效能,不断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敢于突破和创新。
做好新时期的管理服务工作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首先,要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信心来源于对事物发展的客观分析,信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理解,有全体同仁的担当和奉献。有了这些优势,社会组织建设发展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就会有效得到解决,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其次,要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方法。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重在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对不利社会组织建设的管理模式需要尽快调整,对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服务手段要尽快完善,只有科学先进的管理服务方式和手段,才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再次,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既要不断总结符合本地实际的管理服务工作经验,又要及时了解和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才能在发展中少走弯路,才能提升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才能以最低的行政成本、取得最好的服务质量和最佳的工作效率。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成立已10余年,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方式,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科学谋划,找准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一)搭建好党建工作平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一是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体现,党组织建设最核心的是支部建设,只有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为社会组织发展定向把关,增强自身监督协调的功能,才能促进社会组织照章办事,才能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二是要发挥党员队伍凝聚力量的“主心骨”作用。共产党员做社会组织政治上的“主心骨”,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心骨”作用,一个党员成为一面旗帜,才能有效克服社会组织结构松散、成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三是要突出先进性和时代特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原则,区别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和公益活动等方面自觉当榜样、作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搭建好“服务社会”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作用。一是发挥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自律作用。在企业自身能力难以达到、政府又不便过多干预的一些领域,应强化行业自律功能,杜绝恶性竞争,维护企业各方的合法权益。发挥社会组织沟通协调功能优势,使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成为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有力助手和合作者;二是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智囊团”作用。例如在青岛市的学术性社团中汇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专家学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出谋划策,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三是发挥其在公益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社会组织既有非营利性、民间性和自治性等天然特征,又有人才优势,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特别是志愿者队伍和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扶老助残、社区服务、心理疏导等活动;四是发挥其在社会稳定中的“减压器”作用。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社会矛盾难以避免,社会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可以有效发挥缓冲和减压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近几年来,活跃在青岛城乡社区的“平安协会”、“百姓协会”、“楼院协调理事会”等,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三)搭建好信息交流平台,为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建立省(市)联网的社会组织数据库,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打牢基础。例如青岛要在现有市级社会组织数据库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组织各区市民管局,补充和完善全市社会组织数据信息,建立市与区(市)相互贯通、信息共享的平台,形成有效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完善社会组织网站服务功能,发挥好“窗口”作用。及时将政策法规和各类信息公布于众,宣传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方便群众查询,建立交流平台,实现社会组织网上年检等,通过网站这扇“窗口”进一步畅通登记管理机关与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三是实现统一登记注册管理软件和模式。例如青岛部分区市的登记审批软件与市局不统一,还没有实现全市社会组织数据联网,造成少数区市登记审批资料信息不全和不规范等问题。建立统一的登记注册管理软件已迫在眉婕,只有实现省(市)社会组织数据共享,才能确保登记审批程序规范,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建立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社会组织的综合能力。一是加大对社会组织领导层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比如青岛市行业协会的领导层大多数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聘用专业社工人员担任秘书长的比例还比较低。对此,登记管理机关要定期组织会长、理事长和秘书长参加各类培训交流活动,提高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的水平;二是制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目前,社会组织中固定的工作人员比例较小,多数是临时聘用的,存在业务不熟、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为了保持工作人员队伍稳定,需要参照事业单位相关政策,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标准,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提升社会组织工作机构的整体水平;三是建立资金准入制度和社会评估机制,提高其争取资源能力。积极拓展政府部门用财政预算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途径,进一步加大福彩公益金资助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力度,建立资金准入制度和社会评估机制,用硬条件和硬杠杠来规范获取经费资源的途径,增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动力;四是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激励机制,增强其竞争能力。通过委托第三方与登记管理机关合作,客观公正地评估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定3A以上社会组织优先购买政府服务等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坚持行政指导为主,做好执法监督工作。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行柔性执法。例如青岛市在年检等日常监管中,积极引入提示、约谈、告诫等方式,在处罚过程中规范自由裁量基准,促进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积极、规范、和谐”的要求,柔性执法方式实行3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次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引导社会组织诚信自律。社会组织能否按照章程办事和开展各类活动,能否遵纪守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除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年度检查,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也是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再次要严格执法。对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公共秩序、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登记管理机关要发挥执法的职能,及时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依照法规和程序,坚决予以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公布于众,努力营造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系青岛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