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刘力凌
(中共昭苏县委党校 新疆 昭苏 835600;新疆农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昭苏县地处伊犁州西南部,有九乡一镇75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1128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15%。近几年,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努力下,农村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全面进步,但村级集体经济却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长期困扰各基层党组织的老大难问题。
昭苏县各村集体经济积累总体上相对滞后,不容乐观,存在“一少两多”现象,即:有集体积累的村少、无集体积累的村多、欠外债的村多。目前,75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积累在1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33%,集体经济积累在5万元—10万元的村有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67%,集体经济积累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7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6%(其中:无集体积累的村有5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3.33%),负有外债的村有6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0.67%(村集体外债共计达到了2830.8万元,其中外债最多的昭苏镇乔伦木图村达到325万元)。全县75个行政村中,有48个村有集体地,总面积为7480亩;有8个村有集体草场,总面积为6950亩;有18个村有集体林,总面积为4456亩;有12个村有集体畜,总头数为1130头(只);有1个村有村办企业,总资产为12万元。
就昭苏县各村目前情况来说,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少数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过程中,有好的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开财源,在取得较为雄厚的集体积累后,积极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发展生产却寸步难行,更谈不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提供服务。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减弱,号召力和凝聚力也有能下降,从而难以调动广大老百姓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村干部对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深刻认识到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搞。村委会的任期为一届三年,“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包袱在大多数村干部心中普遍存在,再加上当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困难,很多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工作,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无力搞。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村每年要完成上级党委、部门下达的各类评比达标任务普遍都有10多项,最多的村达22项,各村村干部平均职数为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各类评比达标任务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三是没法搞。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思路对策,不知从何入手。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窄。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提五统”、农牧业税随之取消,村集体失去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目前,村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收取各项生产费用(护青费、防雹费、改良费),这三项费用基本上没有任何节余,有些村支出的费用甚至比收取的费用还多;二是机动地、集体林、集体畜、集体草场、村办企业。这些集体资产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最多的村集体机动地是520亩,所带来的收入也就在3-5万元;三是“一事一议”筹资款。按照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5元的标准收取,已经在昭苏镇、洪纳海、乌尊布拉克、萨尔阔布、喀夏加尔、夏塔推行。但每年收取的“一事一议”筹资款远远抵不上修桥、修路等公益事业的支出。
(三)村集体债权债务较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村集体的债务(村集体欠村民的钱),二是村集体的债权(村民欠村集体的钱)。村集体的债务主要是开展修路、修渠、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时,村集体一时无力支付,长期积累下来的。这种现象在75个村都存在,喀拉苏乡8个村共计欠村民754万元,最多的有150万元,最少的也有10几万元。这笔帐成为制约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村集体通过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后,就要支付给村民,形成了“挣一点,还一点,再花一点”的恶性循环,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
(四)村集体经济管理存在漏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形同虚设,开展的不够深入、扎实,90%以上的村务公开理事会、理财小组、监督小组未发挥作用,造成村干部对村集体经济存在“瞒、漏、混”的现象。还有一些从“五保户”、出国定居人员处收回的地,村里不及时纳入集体资产,而是由村干部自由支配。此外,有一部分村财会人员借“村帐乡管”之机浑水摸鱼,使村集体莫名其妙地增欠外债。如阿克苏乡塔什布拉克村,在2002年以前无外债,并且有3—4万元的存款。但在该村2003年与乡办场合并后,负债达12—16万元,甚至连村干部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债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无形中增加了乡镇财政的负担,也挫伤了群众参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五)村干部考评奖惩机制不完善。在村干部的考核上,大部分乡镇都是季度一考评、年终一总评,但考评的方式单一,考评的内容简单,考评的范围不广,考评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贡献突出的村干部没有奖励,对长期负债村的村干部缺乏具体的惩罚措施,在考评结果的利用上,没有将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给大部分村干部造成“发不发展集体经济都无所谓”、“集体经济发展的好不好与我没关系”的误导。此外,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偏低,工资普遍在400-500元,大部分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没有解决,近两年仅有2名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造成长期工作在农牧区一线的村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
(六)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还理解的不够透彻,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畜牧业知识还学习的不够深入,对本村的优势还把握的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二是视野不开阔。绝大部分村干部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仅仅放在一片地、一片林上,提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就要求给地给钱,“等、靠、要、熬”思想严重,没有真正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潜,带动群众闯市场的意识不强,在把农业、畜牧业产品转化为商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用心不够,用力不多;三是私心较重。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考虑自身利益的多,考虑集体利益的少,如在“双清”工作中,力度不够,怕得罪人,损害自身利益。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昭苏地处偏远,气候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同时,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到发达省市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强烈意识、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要把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在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多想点子,多想办法,多出思路,乡镇党委在这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对于不必要的达标评比任务尽量不压到村,确保村级组织有足够的精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乡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利用好三大培训资源(县乡党校、村干部学历教育、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三是提高村干部待遇。将村干部发展经济实绩与报酬挂钩。村干部报考公务员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让年龄相对偏大的村干部中的佼佼者,也有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
(三)分析优势,选准突破口。由于昭苏县75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引导各村对现有资产和外围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找到自身可以利用和挖掘的矿产资源、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有利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势,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可以集体开发荒山、荒滩地、开办集体养殖,也可以将闲置集体资产租赁出去,增加集体收入,如昭苏镇吐格勒勤村将村集体闲置仓库对外出租,每年收入2000元。可以依托村党支部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如洪纳海乡组建的大蒜协会。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实现多次增值。如利用昭苏畜牧大县的优势,筹办酸奶厂、牲畜宰杀分体包装厂等,为农牧民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起到带动作用;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旅游,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矿山资源开发、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如:借助夏塔大旅游开发之机,在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旅游景区的承包等方面做文章。
(四)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首先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切实管好、用好、发展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其次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针对本乡镇、本村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级债权债务清欠办法,对村民长期欠村集体的债务,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合法收回。最后进一步完善“村帐乡管”、村务公开制度,选优配强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村级组织要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发挥好村理财小组、监督小组的作用,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坚持一月一公开,对群众的质询要及时予以答复,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费用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五)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各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一直是由村“两委”管理,实质上是由村“两委”一把手说了算,其他村干部或群众参与的较少,甚至对村集体经济的状况根本就不了解,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继续保留这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要适当地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在村级试点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对村级集体经济实行公司化运行、企业化管理。在管理上,除了以村“两委”为主外,要注重邀请村民参与,广泛发动群众的力量。此外,应进一步推广“支部+协会”,在协会成立之初,要以无偿服务为主,做好农牧业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六)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指标细化、量化、层层签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工效挂钩,动态管理。对于村集体经济连续三年没有任何起色的,视情况对村干部甚至相关包村乡镇领导干部予以调整或免职。二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对村干部的工资进行改革,推行以基本工资、奖励工资为主的机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的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大提成比例,予以重奖。三是在县乡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为在职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可以考虑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