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蓉,董银花,李 静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
家庭因素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选择的影响*
高 蓉,董银花,李 静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
“90后”进入大学,并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家庭价值观、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于其理想信念选择的影响巨大。要不断探索符合大学生需求和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90后”大学生;家庭因素;理想信念
“90后”指在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人群。目前在校本科生低年级基本属于这个阶段。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学习环境中,有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不注意学习并知之甚少,没有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甚至缺乏这方面的基本常识,从而也就不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能牢固地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中出现了信奉宗教的状况,令人堪忧。
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构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理想通常指一种关于未来奋斗目标的想象,而信念则指人内心确信和秉持的观念[1]。理想信念是理想中的最高层次和信念中的最高形式的有机统一,既重视对未来的追求,又注重对现实生活中秉持的信念的执着。理想信念中的理想不是指一般的理想,而是指人们所尊崇的社会理想,信念则是把崇高的社会理想作为信仰,理想信念即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2]。大学生对于理想信仰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外部因素则涉及到社会发展状况、家庭教育背景以及社会舆论引导等诸多因素。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现实生活环境,家庭是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是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社会生活环境。近年来,对大学生信仰选择和影响因素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家庭因素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研究欠缺。本文就家庭价值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环境等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选择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调研以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为主开展,共发放样本500份,学生党员样本100份,入党积极分子样本200份,非积极分子200份,涉及人群为文科、理科院系一二年级的本学生,收回有效样本440份。在收回问卷中,积极分子191份,非积极分子174份,学生党员75份。学生访谈与大学生深度辅导工作相结合,访谈对象是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学生的家庭影响以及父母在理想信念方面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了解家庭因素在大学生信仰选择时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学习能力主要习得场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最初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就是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和信任程度是最高的,其对个体精神领域发挥的作用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不能及的。
家庭价值观是个人在家庭环境下,对相关事物所抱持的一种观点、态度或者信念。成长过程中家庭价值观促使个人形成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精神需求等多方面的需要。一部分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功利化、实用化倾向日益严重,学生身上过多地背负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望。
关于申请加入党组织的调研情况:积极分子191人中,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的占39%,党校培训并通过班级推优的积极分子占37%;非积极分子中只有33%的学生表示没有写入党申请书的想法,有43%的学生表示等自己考虑成熟之后再写,而有24%的同学想写却不知如何写。
非积极分子不想加入党组织的原因中个人因素的选项:认为自己不够优秀的占50%,没有入党愿望的占29%,认为加入党组织约束太多的占19%,家庭有宗教信仰的占2%。在这些同学中,父母对于他们在理想信念的选择方面占57%的家长对孩子的理想信念方面没有任何的期待,40%的同学家长希望学生更积极一些,3%的家长不希望学生加入党组织。
在理想方面的选择中,不同学生群体,家长对于他们在理想方面的期待与要求是不同的。家长期望孩子“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选项中,党员占45.23%,积极分子占38.25%,非积极分子占29.05%;选项做“正直的人”中,党员占52.94%,积极分子占49.31%,非积极分子占49.72%;选择“生活安乐”选项中,党员占1.18%。积极分子占7.83%,非积极分子占12.85%。
积极分子和党员对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原因选择中:党员选择加入党组织的原因是“在组织中成长”占64.71%,积极分子占62.03%;选择“信仰共产主义”党员占30.59%,积极分子占21.94%;选择“为了找好工作”党员占“2.35%,积极分子占7.59%。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长辈的价值观念、人生理想、社会理想会潜移默化地传播给下一代。
在父母对孩子大学期间期望的选项中:父母期望孩子“争取加入党组织”的党员占29.47%,积极分子占19.66%;父母对于孩子“对于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的选项,积极分子占17.24%,非积极分子占25.64%;父母对孩子“完成大学学业”的选择,积极分子占44.39%,非积极分子占51.28%;父母对于孩子在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的态度选择中,“支持入党”的选择中,党员占97.06%,积极分子占91.77%,非积极分子占56.90%;选择“无所谓”态度党员占2.94%积极分子占7.29%,非积极分子占40.23%。
家庭成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家庭教育的质量存在着较大影响。比如当问到入党动机的时候,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回是: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父母 (或亲属)是党员,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一名党员。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学生60人,其中重点培养对象35人,积极分子25人。在这些同学中,有党员亲属的35人。这些同学的家人,对于他们的选择加入党组织都是支持鼓励的态度。
家庭教养是人生理想树立的天然环境。人生的价值观念、事业观念都与个人成长的家庭背景紧密相关,在树立正确的理想问题上,家庭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调研中,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争取入党过程中,父母的影响与帮助的影响结果:对于在入党过程中的帮助选择中,父母给予态度上的支持党员和积极分子分别占71.25%和70.50%;“父母帮助找学习素材”的选项中,党员和积极分子分别占10%和4.5%;“父母对于如何努力加入党组织”的选择中,党员和积极分子均为10%。
在入党过程中,对于自己给予最大帮助的选项中,党员选择前三项的是:“父母”43.33%,“辅导员”42.22%和“学生党员”11.11%;积极分子选择前三项的是:“学生党员”29.50%,“父母”26%和“辅导员”22%。对于理想信念方面的知识来源,党员和积极分子选择前三项的均为“父母、长辈”,“课堂讲授”和“先进人物事迹”。
家庭教育关乎孩子一生的成长,无论生理、心理方面的成长与成熟无不刻着家庭的烙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个体认同和日常的教化引导的影响密切相关。在家庭教育内容中,家长对孩子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方式和教育内容中的引导,对于形成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正向引导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模仿观察者,大多数父母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生活阅历、社会价值观、信仰选择灌输给子女,子女也会鉴于父母的选择和倾向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家庭教育因素影响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亲情联系等关系基础上的,它的最大特点是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思想、品德、习惯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对某种信仰的认同与需要,对大学生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通常父母对信仰的选择以及对某种信仰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选择,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不知不觉传给的。调查显示积极分子、非积极分子对于信仰选择因素的结果显示:积极分子个人选择“无神论”的占68.04%,非积极分子占41.59%;选择“不了解”的积极分子占31.96%,非积极分子占43.68;“有神论”的选择中,积极分子占“0”,非积极分子占14.37%。
对于家庭宗教信仰的调查中,“家庭是无神论”选项中,积极分子占85.26%,非积极分子占76.27%。家庭成员中有宗教信仰的选择的前两位分别是佛教和基督教。非积极分子家庭有宗教信仰的占23.73%,积极分子所在家庭有宗教信仰的占14.74%。
由于社会大环境功利化的倾向对父母的直接影响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家长的价值观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将对子女造成直接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好坏,而较少与孩子谈及理想、信仰方面的话题。同时家长的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很强,也影响着子女的理想信念,从而造成学生只注重个人学业,而个人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其理想信念也呈现出更加世俗功利化的特点。
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家庭都具有强烈的传承性,虽然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的影响会大大削弱。但是,家庭教养对大学生理想的树立依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提高大学生树立理想的实效性,必须充分重视家庭教养的作用。高校应当建立与学生家庭的密切联系,利用家庭教养中的积极因素,防御和抵消家庭教养中的消极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加大力度引导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对当今多元文化时代,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始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针对学生多样化的现实,要构建层次分明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用新媒体等多手段、多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关注大学生个人理想,将社会长远的、崇高的理想融入到个人近期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中,引导他们将社会的要求与个人的成长要求结合起来,将价值引导与其自主价值的建构结合起来,实现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对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的需求,与其他课堂和科目形成合力来进行有效的教育。
家长要改变重智力教育忽视德育的教养方式,不仅要让子女成才,更要成人。同时,要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当中,家长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促进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需要自己亲自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获得感悟,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社会、学校、家庭的引导和教育的目的在于疏导、启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只有通过自己去领悟教育要求、内观自省、自觉实践的内化过程,才能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 [J].教学与研究,2004,(11).
[2]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
[3]徐志坚,周宏.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的制约因素与途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
[4]涂用凯,赵银斐.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4).
[5]邓文峰.高校“90”后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探析 [J].思想政治教育,2010,(5).
[6]杨其其.关于当前青年大学生里相信念及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市场,2009,(39).
[7]陈思.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院 (社会科学版),2011,(2).
[8]徐源.探析“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7).
[9]田丽,汪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10]郑超新.试论环境因素对高校德育的影响[J].煤炭高等教育,2000,(5).
Family Factors Impact on Ideals and Beliefs of Students Born after 1990
Gao Rong,Dong Yinhua,Li Ji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48,China)
At present,the young born after 1990 have been stud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gradually.Family values,famil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educational level of parents and other factors impact on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students born after 1990 seriously.We should explore educational mode and methods meeting with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born after 1990 so as to orientate students towards correct ideals and beliefs.
students born after 1990,family factors;ideals and beliefs
G641
A
1673-2375(2011)04-0108-04
2011-05-21
高蓉 (1971—),女,北京人,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董银花 (1982—),女,北京人,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李静 (1985—),女,江苏人,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助教。
课题名称《家庭因素对“90后”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影响》,课题编号BJSZ2010ZC84,课题类别: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支持课题。
[责任编辑:文 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