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云丽,刘 峥,代艳丽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单云丽,刘 峥,代艳丽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非常重要。认同的内容包括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认同、改变和提升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内容和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内容。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外化”过程和“内化”过程的统一。
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一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任务。因此,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现实状况,农民工群体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非常重要。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已有接近2亿农民工,就数量而言,已占我国总人口的1/6。长期以来,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建设、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先天不足”,后天又受到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其生活境遇总体而言不尽如人意。在自身素质、生活境遇、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思想上的波动和多样性问题比较突出,采取一定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工,引导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的社会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高昂的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
当前,农民工群体的思想状况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都不符合,迫切需要对其加强引导、教育、改造,使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农民工群体缺乏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广大的农民工离乡背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着农村传统的勤劳、朴实和真诚,但由于其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同时又受到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有自卑心理,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容易低估自身的价值。
其次,农民工群体存在“重小家、轻大家”的心态,社会责任感相对缺乏。多数农民工工作只为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水平,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现象。2011年“两会”期间,重庆农民工贾从才给出自己的幸福公式即为“2011+多挣钱+孩子学习上进+父亲身体健康”,就很典型。
最后,农民工竞争意识不强,缺乏长远就业目标。农民工群体有竞争意识,但一旦竞争过于残酷,他们就难以承受,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少数农民工在竞争不力的情况下,对城市生活、对社会产生了抵触心理。农民工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常常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理,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目标。
要彻底改变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就必须让农民工群体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从思想上发生改变。
认同是由社会学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个体和社会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在个体层面上,认同是指个人对自我的社会角度或身份的理性确认,它是个人社会行为的持久动力。”“在社会层面上,认同则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我们研究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从社会层面的认同着手分析的。
从社会化角度看,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将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并通过个体内化和社会心理的作用形成农民工群体成员的常识,即成为农民工群体成员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与语言。
一是要增强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认同。在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的诸多限制中,农民工群体面临了太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容易滋生错误的政治认识,部分思想偏激的农民工甚至出现不信任政府的思想苗头。因此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解决的就是要增进农民工的政治认同。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现在所处的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了解国家为解决农民工的各种问题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和成效。
二是要改变和提升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等内容。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才会考虑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等需求。就像鲁迅曾说过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他们处于不同的需求层次。农民工的现实状况显然还不能达到精神需求的阶段,他们目前奔波劳碌的还是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和医疗保险、老了会不会实现老有所养等低层次需求。因此,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普及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思想道德教育等基本知识,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建立自尊自信、有理想、有追求的新时代农民工;同时要加大各项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度,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执行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实现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
三是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活、文化服务都是有偿的,需要凭票入场。农民工群体作为收入较低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舍不得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去进行文化消费。在长时间的工作之余,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常常是看影碟、打牌、睡觉等,缺乏健康的文化生活。这种状况的出现容易导致其精神贫乏、甚至会诱发精神失控、精神疾病。因此,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等,都应该关注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丰富和繁荣农民工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把文化送到工地、送进工厂,增强文化的公益性质。这样,可以通过丰富广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他们始终保持进取精神状态;另一方面用先进的文化给农民工以思想的启迪、品德的升华、理想的引导,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包括外化和内化过程。外化过程是由认同的各要素有机匹配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过程;内化过程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后,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宣传使其思想观念发生转化,最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农民工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运行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农民工常识的转化过程应根据社会需要、农民工的具体状况等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通俗化、具体化、形象化,成为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它必须以农民工现有的思想水平、心理状况、需求状况为基础,在认同工具与方式上进行新的突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农民工的政治信仰,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同时,应注重农民工成员的常识和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反向影响过程。一方面,它可以是积极的影响过程,即农民工的原有观念与常识所形成的心理与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理解并接受新的理论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阻碍农民工接受新的理论与观点。很显然,要提高认同的效果,应正视农民工常识的消极反向作用,尽可能实现农民工思想观念的再造与变革。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外化过程包含着认知、认同、实践三个基本环节。认知教育是让农民工系统地了解、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认同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作为对客观对象本质、规律反映的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确定性。在科学知识教育中,农民工容易认同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并且把它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对指导行为产生作用。
人们认同、接受某种思想、观念是一个复杂的思想矛盾运动过程,包括了主体对外界刺激信息进行反应、选择、整合、内化等一系列环节,是主体能动性、受动性辩证统一的过程。这种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决定了农民工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常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在某种外在因素作用下出现的认同,如以一定社会心理环境为背景的从众心理支配下的从众认同;或者由于法定的和传统的权威以及其他强制性命令压力下的强制认同。二是与接受者的接受图式、追求目标相一致的自觉认同。但是,外在因素作用下的认同往往是表面的,农民工在内心中可能有保留,甚至排斥和对抗。显然这种“认同”并不能使农民工真正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并且发挥对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自觉认同是我们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期望实现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化过程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后,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宣传使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农民工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运行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将抽象的一般价值转化为具体的价值、思想、理论,采取的形式或者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创作出农民工需要的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或者是将核心价值细化为具体价值、理论与观点;或者将核心价值与其他丰富的材料相结合;或者将核心价值融入到其他材料与事例中去;或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制定出新的制度、政策或创作出新的作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过程是以各种教育机构和宣传机构为载体,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和宣传对社会成员进行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之灵魂。因此,必须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民工宣传、诠释和传输力度,切实增强灌输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是为增强实效而灵活娴熟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形成的一切技法、技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农民工理解接受,固然需要进行灌输,但在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样化的今天,灌输必须讲求方法和艺术。高质量的有效的灌输,能让农民工不仅从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提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艺术上下功夫,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农民工的知、情、信、意、行的协调。要增强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农民工的价值理论学习,使其明白何为价值,何为核心价值,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何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在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行为认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价值生活实践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价值认知,进而形成并强化价值认同。价值生活实践就是通过参加具有一定价值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诸如劳动实践、社会服务活动、抗震救灾、公益活动等,使农民工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要把价值理论学习和价值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民工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The 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Migrant Workers
Shan Yunli,Liu Zheng,Dai Yanli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Hunan Province,China)
Migrant work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working class.The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migrant workers is very important too.The content of identification include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ist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life condition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migrant workers,the enrichment of spiritual life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o on.
migrant workers;socialist core values;identification
D412.7
A
1673-2375(2011)04-0090-04
2011-04-11
单云丽 (1975—),女,湖北襄阳人,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办;刘峥 (1978—),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南华大学讲师;代艳丽 (1977—),女,湖北荆门人,博士,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CKS01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凤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