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成绩
(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 新疆 察布查尔 835100)
锡伯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英雄民族,是我国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法定成员之一,其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共灿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民族的居住区域发生了数次大的变化,随着居住区域的变化及其与相邻民族的不断融合,使其语言文字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其口语、书面语跟他们接触的民族产生了一些相似的地方。纵观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数较少的锡伯族人民将自己的语言文字保留至今是难能可贵的。同时,锡伯族人民除了将自己的语言文字保留至今外,还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7年首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上,可以看到众多项目,分别是西迁节、萨满歌舞音乐、贝伦舞、朱伦呼兰比、汗都春、弓箭制作技艺、锡伯族射箭、锡伯族杭西、民间故事、锡伯族东布尔等;其中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西迁节、贝伦舞和弓箭制作技艺。特别是锡伯族的西迁精神,代代传颂至今。它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其实质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激发了锡伯民族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良传统美德。
锡伯族这个古老而神奇的英雄民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接受心理较强,历经大的几次迁徙尤其是西迁的锡伯族,在与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中,他们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兼收并蓄、文化交融及不断自我更新,是锡伯族整体素质迅速提高的主要动力。据1995年中国著名学者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发展指数”的新指数和国际上出现的新的人口质量衡量标准,对中国少数民族生活质量进行测算。其结果是锡伯族的综合指数最高,被列为55个少数民族之首。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频率的不断加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非常突出。在这新的文化矛盾潮流当中锡伯族文化既做出积极的适应性,保护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克服消极颓废意识、封闭保守观念、安于现状心理,更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尤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保留和传承至今的语言文字现濒临消亡的境地,为此我们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其进入永续发展的轨道。笔者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随着现代化的开放经济、现代媒体、人财物的流动加快,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风俗习惯等)逐步走向衰落,如锡伯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总人口有17.2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尤其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们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东北三省的锡伯族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已经衰落,融合到汉民族之中已转用汉语。而居住在新疆的锡伯族也因形势的变化,除了中老年长者精通本民族的文字外,大部分年轻人会读写锡伯文字的逐年在减少,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如此。所以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民族都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是渴求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不断地提高幸福指数,摆脱现有的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困境,而另一方面是希望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担心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突中消失。据我本人的调查和感受,锡伯族的大多数成员仍然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有很多人则认为学习民族语和民族文化对于升学、就业、无多大帮助,因而淡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或者主张让子女减少、放弃。这样的民族文化选择的矛盾心理反映了现代化进程带给我们少数民族的困惑。如我们察布查尔县子女上学就业一事,很多人把子女送到具有竞争力的名校就读,而本民族教职工多的一些学校门庭冷落,生源缺乏。就足以证明这个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毫无无问的是要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和西迁精神是我们的先辈们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假如这份宝贵的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亡或者消失掉,那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因此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至于出现“断代”,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道德风尚和品德特性的沃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道德需求,是民族发展变化中的瑰宝,是我们保持社会和谐和营造现代文化氛围的重要内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观念形态的反映,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着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负载着民族价值取向的民族传统文化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会有与社会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的“迟滞性”“惰性”等方面,势必会影响到这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如果固守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消极部分,拒绝接受现代文化,无视外界的发展变化,那这个民族就会失去本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首先要做的就是锡伯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创新,它是指在继承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加以扬弃,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奔着分清良莠,批判继承、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并赋予时代的内容,引导各民族摒弃落后的、陈旧的、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我们锡伯族中人们习惯于顺从权势,缺乏独立性格,还有崇尚独立的小“王国”,故视迁移为耻辱,经济上容易造成封闭性、安于现状的性格以及思想观念上的狭隘意识等,都和新形势、新要求格格不入的。对于这样的陈旧观念,要进行改革和扬弃,积极引导人们摆脱对传统的盲目崇拜和依赖心态,减少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和理性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现代文化氛围,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在现代化发展中物质文化发展是基础,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最终追求是文化与物质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利益冲击下,有些民族地区片面的强调民族文化的经济开发和普遍的模式化发展,认为文化的开发就是简单的加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例如,建立一些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使本民族的文化仅仅融注于市场的运作之下,急功近利,随意改变民族文化的内容,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尤其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下,加上国内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体系的形成,许多民族传统文化隐藏着衰退的潜流,激励文化自我进步的内在动力丧失,有的甚至被别的文化所取代。这样势必造成某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加重社会建设的成本。因此,要正确处理锡伯族传统文化“扬”与“弃”的关系,真正打造自治县“全国唯一,唯我独有”的品牌,构建锡伯族风情旅游名县。首先要树立锡伯族文化的健康心态,要挖掘潜力,以现代化的展示形式向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浏览锡伯族传统方式和人文环境文化,从而获得锡伯族自身和其他民族的认同和支持。其次,就是要加强和周围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相互理解、彼此欣赏,取长补短,互补优势。目前这种文化交流的条件已经具备,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具体战略选择为指针,一定能够使锡伯族的现代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内涵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较认为应当做好的工作是:
一是县委政府以及相应机构要加大投入,应设立锡伯文化发展基金,重视锡伯族传统文化的研究。要增加投资,继续做好收集、整理、挖掘等研究工作,使其列入持续发展的轨道。锡伯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文化财富的一部分。但锡伯族的语言和文字由于使用范围的局限,正面临消失或被别的语言取代的可能性,或者是自行消失,其前景令人担忧。
二是继续开发锡伯族文化资源。如锡伯族由东胡—鲜卑—室韦—锡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亦经历了自山林文化(狩猎生产形成)—草原文化(游牧、渔猎生产形式)—农业文化的交替阶段。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随着其生产形式的变化,呈现出自己的阶段性和复合型。这些丰富的资源必须认真的加以调查、发掘保护,并且同弘扬与发展结合起来,还与地缘、区位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市场资源进行有机联系,制定合理规划,精心组织锡伯族和兄弟民族的能工巧匠实施,特别是自治县广电局专设锡伯族文化译制频道,增强播出时间,扩大影响力。
三是开发人才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锡伯族文化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和后续人员的衔接步伐,利用现有的师资办学条件、业余学校、夜校等,培养一批精通锡伯语言文字历史发展史的专门人才,改变目前断层和后继无人的状况,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实现锡伯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保护好资源环境的目的。
四是打造具有锡伯文化特色的品牌。为打造“世界唯一,唯我独有”的锡伯文化品牌,首先从开发锡伯族体育旅游产业入手。被称为“射箭民族”的锡伯族和誉为“箭乡”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自五十年代起就有善射能手誉满全国,尤其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的射箭冠军汝光、郭梅珍夫妇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为打造特色品牌,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多派出些本民族的懂管理会经营的人员到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他们如何实施民族文化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特别是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切合实际,确定锡伯族体育、餐饮、旅游品牌运营的战略目标。通过科技集中力量培育优势品牌,构建锡伯民族文化支柱产业。
五是将锡伯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主要是东西方两个文明冲突,也就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如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当中文化力显得非常重要。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也提出的这种战略选择就是一种具有浓厚现代文化气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那锡伯族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找到它的位置,为新疆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开发锡伯族箭乡体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以锡伯族民俗风情园、南山(乌孙山)以及伊犁河滨河次生林旅游为重点,展示锡伯绣和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并逐渐进入市场去发展,实现“双赢”是完全可能的。
六是把锡伯文培训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地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锡伯文化的传承现在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语言文字的传授,为此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把易于激发学习热情,利于提高对锡伯文化的认识手段融注于教学当中,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互动交流的目的。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凝结,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体现出来,也是民族个性和群体气质在文化上的反映。锡伯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新疆世居民族,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经过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增强各民族成员身心健康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