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乘光 贾绍俊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创新发展
邸乘光 贾绍俊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坚持以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为指导,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及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及以其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政党关系处理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创设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及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政党、统战和民主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对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出新论断。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即根据新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对民主党派的性质作出明确而科学的界定,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我国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相信,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一定能够在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进行自我教育和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②这既为新时期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期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最终成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2、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对象作出新阐释。邓小平在强调“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的同时,对我国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和范围作出新的论断。他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③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④“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就“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⑤。
3、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了新阐述。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⑥。这一论断简单明了,但意义深刻。它表明中共在思想认识上已经开始把政党制度纳入我国政治制度的范畴来考量。他还指出:“我们党同其他几个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方针要坚持下来。但是,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⑦在邓小平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概念,并强调这一制度“是我国的特点和优势,绝不能丢掉”,要完善这一制度,“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此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正式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作了新拓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基本方针。对此,邓小平一再肯定和重申,并强调“这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中国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政治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在思想指导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就此,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邓小平对这一方针给以肯定,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⑧由“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的发展,既表明中共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真诚愿望和决心,也表明多党合作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5、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作出新概括。邓小平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任务是十分光荣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⑨他强调:“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也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并且坚信:“人民政协在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必将发挥更重大的作用。”⑩这就深刻阐明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为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统战和民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既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统战和民主理论,也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1、明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定为“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江泽民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条件。中国政局要稳定,就必须稳定这个格局。在他的领导和主持下,中共以党的最高文件和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使这一制度明确下来。1989年底,中共中央经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后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措施,成为我国多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共同行动准则。《意见》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参政党”的概念和提法,指出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从法外制度转化成由根本大法确认的法内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又把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这些,既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法律保障和政策基础,也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其理论的创新发展置于一个更高平台。
2、深刻阐明中国政党制度的内涵、特征及优势,提出了衡量中国政党制度的根本标准。2000年12月,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⑪这既是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这一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突出优势的深刻揭示。与此同时,江泽民还明确提出了衡量中国政党制度的根本标准,指出:衡量中国的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⑫这一标准的提出,为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指导意义。
3、明确提出要把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发挥各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统一起来。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两大主体,执政党的领导水平、方式,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意识、能力,都直接影响多党合作水平的发挥。因此,江泽民强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需要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⑬我国多党合作的前提是坚持中共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善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一个需要继续实践和总结的问题。江泽民认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一是要靠我们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靠自己的政治坚定性,靠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正确处理同党外人士的关系,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只有这样,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才有凝聚力,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才具有向心力,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才能得到加强和改善。与此同时,我国政党制度关于参政党职能的明确规定,也要求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以增强参政意识,提高参政水平,真正发挥参政党的功能作用。
4、深刻分析统一战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发展统一战线理论。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深刻分析了统一战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阐明了爱国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二是进一步阐明了爱国统一战线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三是进一步明确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四是进一步提出了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五是深刻阐述了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六是及时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纳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
5、深刻阐述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新世纪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原则。人民政协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江泽民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与人民民主形式的有机地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一种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一大特色、一大优势。在我们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共的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坚持并不断完善这种民主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治国理念,在积极推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创新,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更加丰厚和坚实,更能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1、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系统阐释。中共十六大召开不久,胡锦涛就明确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关键的是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心同德地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005年2月,胡锦涛又就进一步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出五点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200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与1989年的《意见》相比,这个文件在理论创新和政策完善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它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理论总结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系统阐释,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成熟。
2、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深刻阐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统一战线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胡锦涛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关于统一战线的作用:胡锦涛指出,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胡锦涛提出,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关于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胡锦涛提出,要全面加强新阶段统一战线建设,推动新世纪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此外,胡锦涛还提出了新的社会阶层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始终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统战工作新领域、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等重要思想。
3、对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论述。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组织及其工作,并就此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特别是2009年9月,胡锦涛在庆祝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总结了人民政协工作60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做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特色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造,既顺应世界民主发展潮流,又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继续扎实有效地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此,要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继续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继续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⑭胡锦涛的这篇重要讲话,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民政协的建设和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原则遵循,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②③④⑥⑦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186、203—204、187、187、205、267—268、188 页。
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00页。
⑧⑩《邓小平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50、239 页。
⑪⑫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144 页。
⑬ 《江泽民会见民革民盟民建中央新任主席》,《人民日报》,1997年1月2日。
⑭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9月21日。
D261
A
1671-2994(2011)03-0152-04
2011-04-22
邸乘光(1954- ),男,安徽亳州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贾绍俊:(1980- ),男,安徽寿县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该文系邸乘光主持的2010年度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招标课题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课题编号:AHSYZB10001)结项成果的部分内容。
责任编辑:许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