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因远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

2011-08-15 00:44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白族民族特色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云南 玉溪 653102)

元江县因远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云南 玉溪 653102)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因其具有鲜明的民俗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原始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异、欢愉的生动情调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参与性、互动性、吸引力强,能对游客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元江县因远镇是云南省玉溪市白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白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元江县;民族文化旅游;优势;问题;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最广阔、发展速度最快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似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突破当地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经济动力,创造新的经济格局的“龙头”产业。地处玉溪、红河、普洱三州市交界的元江县因远镇,是玉溪白族的初入地和主要聚居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以白族文化为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它们很好地挖掘整理出来,辅以一些现代元素,并以此为载体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既能展示、宣传和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又可促进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提升旅游产业的档次,发展当地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一、因远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

因远镇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南与红河州红河县垤玛乡分界,北与元江县咪哩乡同脉,西与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龙坝乡山水相连,东面与元江县羊街乡隔河相望,是玉溪的“南大门”。2010年,全镇有白族人口5796人,集中居住在因远三坝的三甲、安仁、安定、沙铺、北泽、延庆、奔扛、马鹿村、补垤等9个自然村,是玉溪白族的聚居中心。因远镇自然景观奇特优美,气候温和宜人,白族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是休闲度假旅游理想的首选地,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五大优势。

1、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因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据史料记载和近年有关的考古发掘证实,早在南诏唐天宝年间,元江白族就开始在甘庄筑城守卫边疆。宋大理国时期,白族大量将士来到因远,明清以后,不断有大理白族因经商等原因迁至因远。唐、宋时的因远曾经一度是元江的政治文化中心,富甲一方,辉煌一时,白族文化非常繁荣,文笔塔、系马桩、倒栽树、营盘山等众多的遗址文物见证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因远也是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因远白族的宗教信仰以“本主神”与祖先崇拜为主体,兼具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故其宗教文化多姿多彩,庙堂、佛寺分布众多,集道家音乐的飘逸洒脱和儒家音乐的庄严浑厚于一体的原始而古老的白族洞经音乐,显现出这种开放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因远还是绚丽多彩的白族民俗文化活动的聚集地。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至廿四的三月会,声势浩大,热闹非凡,九个白族村寨的文艺队从四面八方涌来,云集因远,争相展示技艺,白族鼓号、龙灯、耍狮子、蚌壳灯、妆八仙、洞经音乐演奏、秧歌、迎高台、彩船、车灯、龙灯等民间文娱活动好戏连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白族火把节,家家户户在大门前插上高达丈余的火把,在火把上挂上连串的鞭炮,插上五彩缤纷的纸花和红彤彤的金凤子花,展示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夜晚,除了点燃各家门前固定的大火把之外,男女青少年各举一束扎得十分结实而又相当漂亮的火把,通街达巷地斗火把架,大街小巷火光冲天,远观如火龙起舞,近看似长蛇游波,火树银花,热闹非常。此外,原汁原味的白族歌舞古典优美,敬酒歌唱出了浓浓的深情厚意,对唱情歌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绵绵情意,尤以“鱼尾帽”和“凤头鞋”最有特色。因远白族民居也独树一帜,宅居因侧边多了一个用于晾晒谷物的土掌房,使得造型别具风格。

2、自然环境独具特色,气候温和,适宜居住。因远镇平均海拔1995米,属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常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气候温和宜人。镇域四周群山起伏,中间盆地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良好,水源较为丰富,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河流无任何污染,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适宜居住的地方和休闲度假旅游、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3、物产资源种类繁多,地方特产远近闻名。因远属山区农业镇,粮食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农作物以烤烟、油菜、茶叶为主。独特的土壤、气候及地理环境,成就了因远醇香独特、品质优越的烟叶,种植面积每年达3万亩,年产优质烟叶300万公斤,种植面积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成为元江县的烤烟种植大镇。因远矿产资源丰富,境内蕴藏丰富的金、银、镍、铁、石棉、蛇纹石等多种矿藏资源,其中,镍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镍业开发方兴未艾。辖区内建有乌竜、欧不鲁、海塞塘水库,加之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源保护和水利建设,除险加固老水库,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开凿引水隧道,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力度,加强水源林建设,丰富的水资源成为了因远山青水秀的生命之源。因远地方特产众多,食品主要有自制菜子油、米干、小焖锅酒、安定豆腐、葩萝卜、紫糯米、糯米巴巴、干辣椒、因远春茶等;工艺品主要有工艺陶瓷、银器和银饰制品、白族服饰、木雕、根雕等;地方名优小吃主要有远近闻名的米制凉粉、凉米线、小粉凉粉、米干粉、粑粑角和牛、羊、狗肉汤锅等。上述名特优产品,为旅游纪念品开发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自然风光瑰丽神奇,旅游景点美不胜收。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村落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具有白族特色的民居民房建筑风格和原汁原味、纯朴的民风民俗得以传承。村落四周山峦起伏,群山连绵,如人间仙境、美丽醉人。每到春天,坝中万亩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及青山绿水相互掩映,成为因远坝的一道亮丽的景观。正在发展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和红大烤烟也是万亩连片,风光迷人。分布在山岭中的乌竜、欧不鲁、海塞塘水库,周围松柏苍翠,灌木葱茏,库水清幽静谧,游人置身其境,悠然自得,尤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画。位于太平山后的滴水岩瀑布高十一丈,夏秋水涨,谷应山鸣,冬春水清,势如悬练,独具一格。因远镇上还有保存完好、飞檐斗角的天子庙、妙莲寺、观音阁、玉皇阁、文庙等古典建筑,有苍劲挺拔、苍翠欲滴的“南岳古柏”,有形如印盒、浓荫遮天的霍山,这些鬼斧神工塑造的奇特美丽山水,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5、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白族学子大力支持。为把因远打造成为玉溪市南部最具特色的经济文化旅游居住小镇和除大理州外的中国白族又一亮点小镇,玉溪市委、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到此进行调研,提出了“打造因远白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指导意见。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烤烟、矿电优势产业,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两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从因远走出的大批白族学子在各行各业勤勤恳恳工作的同时,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从人力、物力上支持家乡建设,帮助家乡人民成立了白族文化研究学会。学会成立以来,编辑了近二十种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的白族文化丛书,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莘莘学子的不懈努力,为因远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和条件。

二、因远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因远镇地处边远,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还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快速全面发展。

1、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力度不够。古代的因远曾经一度是元江的政治文化中心,白族文化非常繁荣,手工工艺发达。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缺少专门挖掘白族文化配套的专项资金和专门进行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使零星分散于各个村的白族文化资源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和打造,再加之自然的侵蚀及人为的破坏,白族古老的洞经音乐、语言、民间唱调、祭祀习俗、庙堂建筑文化、雕刻艺术等文化遗产都在逐渐的消亡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白族群众的生活方式、消费意识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民族文化逐步被边缘化,特色民居被“洋楼”、水泥房所代替,特色服饰已经完全汉化,特色歌舞只有节日才能看到,而且表演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龄化并有可能后继无人。

2、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景区、景点大多还处于半开发状态,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大,自然风光优美有余而文化底蕴不足的现状尤为突出,白族文化旅游特色不鲜明,难以满足多数游客的文化需要。一些具有因远白族地域特色文化的商品,如书法、根雕、石雕、碑刻等,开发不够,文化含量低,品种单调,旅游要素缺乏,难以打造。地方名特食品包装不够精美,也不利于保存。一些白族民间文化表演只起到自娱自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没有建立很好的传承平台,未能将其很好地融入到旅游环境中。

3、原生态文化环境破坏程度严重。据有关资料记载,因远过去的生态环境相当好,因远、红安、安仁三村间的小坝在明清时是一个龙潭,波光粼粼、候鸟迁飞、舟楫往来、垂柳成荫,如人间仙境,被称为因远第一景“楼台倒影”,由于生态变迁早己变成旱田。九个白族村寨原先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干奔村曾被称为“森林中的村庄”,现在由于多种因素,部分树林遭到砍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充分体现白族文化和历史的古建筑妙莲寺仅存大殿及左边牌坊,并已破败不堪,曾经“风光迤逦随处见,莺歌燕舞满人间”的生态文化环境亟待恢复重建。

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远镇虽然发展民族生态旅游的组成要素比较齐全,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脏乱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亟待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水电等承载能力弱,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公路交通落后,从元江至因远的旅游主干道和旅游景点之间的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弯道大,影响车辆通行,交通条件不适宜旅游开发,亟待改造。宾馆、酒店规模不大,旅游服务设备及服务质量档次普遍不高,急待加强建设。民族文化广场设施落后,特色不够明显,部分景点缺乏必要的旅游设施,缺少旅游标识和必要的安全警示牌等,亟待解决。

5、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大都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当地村民,业务素质总体偏低,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能不高,环境和卫生习惯差,难以满足游客的要求。

三、加快因远镇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建议元江县及因远镇党委政府确立“以旅游激活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的发展思路,走争取、引进、盘活的路子,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强化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1、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民族文化作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为挖掘地方白族特色文化的内涵,促进白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议元江县在现已成立白族文化研究学会基础上,抽调政府、宣传、文化、文联、旅游局等部门人员,组建相应机构,组织相关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白族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收集、整理、编写白族文化史料。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全方位、深层次调查研究白族特色文化内涵,如白族的宗教文化、习俗节日文化、民间歌舞艺术和建筑艺术、工艺文化、饮食文化等,切实加强白族文化旅游工作的研究。

2、制定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总设计,有利于指导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合理布局。建议要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和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紧紧抓住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小城镇建设的契机,结合实际,在深入调查摸底、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因远镇白族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详规。规划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致力于打造“特色因远、文化因远、生态因远”。规划内容不仅涉及对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更要充分考虑到实体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民居建筑、古村落)、社会氛围文化旅游资源(白族服饰、白族饮食、白族工艺)、精神文化旅游资源(白族宗教、白族歌舞、白族洞经古乐)等的开发。

3、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地方民族文化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在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景区景点的民族文化含量。一方面,要组织专门力量,搜集、整理各旅游景区、景点的相关史料知识和民间传说等,撰写具有白族特色文化的导游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精心包装,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提升文化品位,增强白族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乌竜水库景区要以其“水中水、林中林、树中树”的独特原始景观,配以白族风情表演体验项目,开展有机茶采茶、品茶、赏茶等一系列活动,邀请游客参与互动,体现出“真山真水原始文化生态”的意境,使广大游客在游览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浓郁的白族风情。二是要搞好与民族历史文化相对应的仿古建设。一方面要依托“白族古镇”这一深刻历史内涵,对古镇进行集中改造修建,恢复古镇风貌,复修古城门、古牌坊、古街道,用楹联书画等作品为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增添文化魅力,把其建成寻幽探古的胜地和研究白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打造白族文化旅游一条街,构建白族特色建筑,经营白族特色餐饮,出售白族特色工艺品。三是要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旅游项目。要立足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大地方特色,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旅游项目。如:开发以人文历史为主的名胜古迹游,包括因远古镇、武候营遗址、安定坝、甘庄古城墙、系马桩、文笔塔、营盘山等;开发以白族文化为主的民俗风情游,包括天王庙、风味美食、米干节、火把节、洞经古乐、雕刻、书法、绘画、匾额等;开发以寺观庙宇为主的宗教文化游,包括白族本主教的天子庙、关圣宫,佛教的妙莲寺、玉皇阁,道教的财神庙,儒教的文庙、武庙和魁阁和庙会等;开发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游,包括乌竜水库、南溪老林、羊岔街高山水库群、那诺梯田、瓦那沸泉等及泛舟、野餐、垂钓、泡泉等休闲游乐项目;开发以田园风光为主的农家娱乐游,生态文化休闲游。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与周边州市县的跨区域协作,打造区域整合的旅游线路,联手开展民族文化旅游,以共享促销资源和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并合力提升民族文化旅游的影响力。重点应放在与红河州、普洱市、新平县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的组合,实现民族文化旅游的联动互促,联手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五是要重点围绕蔬菜、菜油、茶叶等特色产业,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发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

4、拓宽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渠道。宣传对于开发旅游相当重要,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一是要以因远白族独特的“三月三”、“三月会·米干节”、“火把节”等节日风情旅游为平台,展现白族的民风民俗文化,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推介宣传的重要窗口,大力宣传因远白族的特色文化。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的强大宣传优势,在新闻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积极运用影视、广告、互联网等多种宣传促销手段,不断提高旅游景区在市内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三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及旅游促销活动,加强与市内外旅游界的合作,努力推销因远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四是要组建一支高质量的白族文艺队,积极参加省市县等组织的民族节日活动,扩大因远白族文化的影响力。五是要制作与因远历史、文化、风情、景观相关的民族风光片、电视、光碟、摄影作品,大力宣传白族特色文化。六是要加大投入,选择恰当地点创办白族文化园或白族博物馆(展览馆),收集相关物品和作品,展示白族文化,提升白族文化的吸引力。

5、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建议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配套水平和服务接待能力。—是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尽快立项改建因远至元江、因远至墨江、安定至南溪高速路口的道路为二级路,打造因远至元江、墨江两县城的半小时交通圈。争取改扩建因远至绿春县和江城县的公路,改建因远至墨江龙坝、因远至羊街、因远至羊岔街的公路及因远周围环线。搞好车辆的营运管理和服务,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在全镇形成通畅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旅游氛围。二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结合玉溪市重点小城镇建设,做好道路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着力改善环境,不断改善供水、供电、卫生等条件,增强因远镇的旅游功能和吸引力。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布局科学,既能保持原汁原味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化服务功能的食、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接待环境,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大环境改造的力度。在因远、红安、安仁三村常年被水淹的地方,实施退田还湖,恢复原来的“小湖泊”楼台倒影等景观,引导农民在湖泊四周的山脚、山中腰修建统一规格的白族特色民居,营造浓郁的白族文化氛围,彰显白族文化特色。四是完善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景区、景点改造升级,完善景区的水、电、路、旅游标识、标志牌等设施,改善旅游环境,增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后劲。

6、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从镇情出发,以培养、培训为主,适当引进人才,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支市场急需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7、抓好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特别是白族文化和自然历史遗迹的保护。对公路、水库沿线的景观、山体、植被应切实保护好。水坝河堤建设应与旅游景点建设和景观保护相结合。注重改善旅游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加强对景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旅游景区(点)附近地区,严禁开办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对文物古迹等人文历史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对白族风情,应保持其质朴自然的风格,把现代化与民族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过分商业化和庸俗化的倾向。

F590.75

A

1671-2994(2011)03-0123-04

2011-04-06

田绍荣(1954- ),男,云南建水人,中共玉溪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哲学和区域经济(课题组长)。

石文虹(1965- ),女,云南通海人,中共玉溪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和区域经济(执笔)。

课题组成员:白松、李龙娘

责任编辑:许如江

猜你喜欢
白族民族特色
我们的民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完美的特色党建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